華文網

細節暴露真實戰鬥力:中國殲20比俄羅斯蘇57領先一代!

蘇27座艙前的球型裝置是何用途這個問題,其實蘇27座艙前的球形裝置是“OEPS-27光電雷達”。確切稱為IRST,即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和俄制R73格鬥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是一樣的技術,採用紅外感測器,

早期對不開加力的戰機尾部跟蹤距離僅十幾公里,正面迎頭探測只有幾公里,SU27裡的IRST作用不是特別大,尾追敵機時,不開火控雷達用IRST鎖定偷襲。

而就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而言,其也應用海軍的艦載系統,如國外著名的天狼星系統和法國的旺皮爾系統。

而就蘇27的光電裝置和蘇30的光電裝置來說,其安裝位置不同,蘇27的光電雷達在中間,而蘇30的則在右側,左側安排了受油口。

而就美國來說,其三代戰鬥機主要採用FLIR前視紅外線的吊艙系列,主要用於對地面目標的探測,而就FLIR來說其基礎功能是紅外成像;而之前所謂IRST全面則是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與對地為主的FLIR不同的是IRST探測系統主要用於對空紅外熱點目標的探測,

它屬於電源式探測器,只能顯示目標的紅外輻射能力,而不能反映目標的實際結構和形狀,按回應方式可分為光子探測器和熱探測器,主要裝備固定翼戰鬥機,而蘇27的光電雷達OEPS-27則正屬於IRST範疇。

而俄羅斯最新列裝的IRST,是裝備蘇35的OLS系統,其正面探測165度;俯仰角分別為15度和60度,最大觀察距離對戰鬥機目標為100-150公里,對空對空導彈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50-100公里,其設備重量不超過60公斤。

由於空中目標相對少,背景簡單,成像需求相對小於地面搜索,因此,其基礎是點源探測,以發現熱點目標為主,如發動機噴口和熱蒙皮等進行探測、搜索和跟蹤,基於飛的越快,表面溫度越高的思路,IRST對於相關目標的探測距離也越遠,所以IRST非常適合高空高速多目標的探測,

同時兼具對地熱成像和輔助導航。

而真正的光電火控雷達,則是採用電視跟蹤和紅外跟蹤及鐳射測距/照射於一體的光電火控系統。而目前最先進的EODAS系統其前身則屬於共光路光電設備系統,比FLIR、IRST有了很大進步,但隱身性能欠佳,

隨著四代機的興起,EODAS應運而生,該系統也稱為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四代機設計的內置綜合光電設備,曾希望能用於F22上,但最終未能實現早期批次裝機,最終卻成功應用於F35上,EODAS的優點在於提高隱身性、降低體積重量、降低成本、全方位態勢感知能力、替代雷達和電子告警設備殺傷效果評估、輔助晝夜導航和起飛著陸防撞等多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對地FLIR成像跟蹤和對空IRST點源跟蹤功能。F35針對EODAS視場較窄、圖像移動處理能力不夠及紅外感測器內部冷卻不夠的問題,另外加上了EOTS電光瞄準設備系統,以彌補EODAS系統的不足,其實現了共光路對地高精度探測、大視場、先進穩定瞄準系統、等功能,作為和EODAS的互相補充。

俄羅斯的蘇57仍然採用了IRST系統,而中國的殲20戰鬥機則採用了和F35類似的EODAS系統,因此可以說,中國在機載光電系統上已領先俄羅斯一代。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對地FLIR成像跟蹤和對空IRST點源跟蹤功能。F35針對EODAS視場較窄、圖像移動處理能力不夠及紅外感測器內部冷卻不夠的問題,另外加上了EOTS電光瞄準設備系統,以彌補EODAS系統的不足,其實現了共光路對地高精度探測、大視場、先進穩定瞄準系統、等功能,作為和EODAS的互相補充。

俄羅斯的蘇57仍然採用了IRST系統,而中國的殲20戰鬥機則採用了和F35類似的EODAS系統,因此可以說,中國在機載光電系統上已領先俄羅斯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