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期間,美國造了155艘航母,現在為何造一艘航母都費力?

二戰期間的航母還處在航母發展的初期階段,無論是艦載機配置還是航母自身的武器配置,雷達系統和指揮系統都相當簡單。因為只要滿足螺旋槳艦載機的起降基本上都可以稱得上是航母,

螺旋槳飛機品質輕,用木質的甲板就可以起降,所以甚至還出現了將一些商船改裝為航母的例子。

二戰時期,建成的最大航母(日本的信濃號)滿載排水量也才7萬餘噸。現在的重型航母(以美國的尼米茲級為例)基本都是10萬噸以上的。

二戰時期,航母的防禦比較薄弱,這與其為了多載更多的艦載機有關(可載80-100架),其實現在的航母載機數量並沒有二戰時期的航母多(以美國的尼米茲級為例,大約是85架左右)。但是相應的提高了抗打擊力和生存能力。

那時所謂的航母只是大型平面船、只要能背負更多的飛機在上面起降,當作移動機場這個基本功能就行,結構簡單,噸位也小,僅攜帶戰鬥機就行,屬於戰時應急用的。

它于和平時期所建的航母完全不一樣,現代航母五到十萬噸大塊頭,結構複雜、用料特殊,服役年限長,附加功能很多,己不僅僅是移動機場那種單一功能。

光是支援艦上幾千號人長期吃喝拉系統就很複雜,戰時那些應急建的所謂航母不需要長期遠離陸地,

上面也沒那麼多人和各種功能,就是個簡單的傻大個拉著戰鬥機在海上能移動就行!現代航母其自身還帶有一定防衛和進功能力,保障各種重型飛機,系統忒複雜,建造時間就長丶難度就大!

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遠沒有現在航空母艦這麼先進複雜,

船舶噸位也要小的多,大的航母象美軍企業號,約克城號,三至五萬噸,一般的航母也就一至二萬噸左右。

更有許多航母由普通商船改建而來,日本多艘航母也是商船改進而來的。美國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強大的造船改建船舶能力,因此美國在幾年時間便造出155艘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

再說,二戰時期大都是螺旋漿飛機,飛行時速在300~500公里,飛機起飛不需要安裝專門的彈射器,飛機著陸低速飛機在航母甲板上不需要攔阻繩便能著陸,起降自如,設備要求簡單,只要建有300米左右的直通甲板,滿足戰機起降,另建有機庫,可以停放維修飛機就行了。

因此,航母遠沒有近代航母的技術設備那麼複雜,造行就多了。

因此美國在幾年時間便造出155艘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

再說,二戰時期大都是螺旋漿飛機,飛行時速在300~500公里,飛機起飛不需要安裝專門的彈射器,飛機著陸低速飛機在航母甲板上不需要攔阻繩便能著陸,起降自如,設備要求簡單,只要建有300米左右的直通甲板,滿足戰機起降,另建有機庫,可以停放維修飛機就行了。

因此,航母遠沒有近代航母的技術設備那麼複雜,造行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