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臟性猝死多發生在那些人群?你瞭解嗎?必須的

2015年8月16日解放軍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剛教授在機場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

連維護健康救助生命的醫生都是如此,再次讓我們感歎: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我們甚至可以感覺到每時每刻發生在我們身邊,那麼什麼是心臟性猝死?它是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通常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的1小時內。心臟性猝死具有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無法預測等特點。猝死發生前,
患者可以沒有任何心臟疾病表現,但一旦疾病發生,數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急救,存活機會相當低,堪稱危及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這三種情況大家要注意啦

一:有抽煙、酗酒不良習慣的人群 它是導致心臟猝死的一大“元兇”,

每支香煙經過燃燒可產生4000餘種化合物,吸煙之所以引起猝死是由於人體吸入了煙霧中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煙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心臟和腎上腺分泌,改變心血管內壁的平滑肌結構和功能,引起心血管硬化,這些因素均促使猝死的發生。大量酗酒的人會發生酒精心肌病,引起心臟肌肉組織受損並且衰弱,嚴重影響心臟功能,不少男在社會交往中養成了酗酒吸煙等不良習慣,
對心臟的損害非常大,若身體有潛在心臟疾病,再受尼古丁、酒精等刺激,心臟就承受不了。男性心肌梗塞比女性要多。

二:肥胖人群 這類人群多伴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脂血症,俗稱“三高症”,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肥胖者身體脂肪多、體表面積大、體重超重,

正常心率下,心搏出量要比平常人大,心臟長期負重,會導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本身就容易發生心臟驟停,導致猝死。如果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則危險更大。肥胖者容易打鼾,打鼾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一個徵兆,如果“睡眠呼吸暫停”時間一次超過120秒,很可能發生睡眠中猝死。

三:有過度勞累、心理壓力大的人群 能造成失眠、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厭食症、哮喘、心梗等,

其中易導致猝死的疾病有:腦血管破裂、心梗、血壓突然增高、哮喘等。如果患者突然出現意識喪失伴大動脈搏動消失,聽不到心音,測不到血壓時應考慮是心跳驟停,應該立刻進行心肺復蘇術,心臟驟停發現越早,心肺復蘇成功機會越多,在積極搶救下,心肺復蘇術少數也能成功,但多數患者會留下後遺症。

那麼心臟性猝死怎麼預防呢?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1、定期體檢;2、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3、戒煙、限酒、平衡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4、注意過度疲勞的危險信號及重視發病的前兆症狀;5、對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應有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治療;6、注意對室性心律失常進行危險評估,明確心律失常類型,評估心臟猝死風險,做出治療決策;7、注意加強對心梗、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那麼心臟性猝死怎麼預防呢?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1、定期體檢;2、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3、戒煙、限酒、平衡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4、注意過度疲勞的危險信號及重視發病的前兆症狀;5、對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應有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治療;6、注意對室性心律失常進行危險評估,明確心律失常類型,評估心臟猝死風險,做出治療決策;7、注意加強對心梗、心源性猝死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