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足智多謀的司馬懿真的沒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其實是另有隱情

司馬懿真沒識破諸葛孔明的空城計,還是另有隱情?

一個說法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虛構出的一回,真實歷史上沒這一回,只有一個空營計。趙雲對曹操使的,曹操來攻大營,

猝不及防,死守肯定守不住,趙雲下令大開城門,因為他瞭解曹操,生性多疑,見此情形,以為有詐,逐令撤軍。如果按三國演義空城計的套路,司馬懿還真看出來了,如果擒拿了諸葛亮,毫無疑問,自己必死,留諸葛亮一命也就是救自己一命,才有了後來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可憐曹操辛苦了一輩子打下的江山最後卻被別人奪去了。

另一個說法是司馬懿不想識破了殺了諸葛亮對他不利,不想動手。對他統一中國不利。現在不能殺他。空城計可以拿弓箭射死諸葛亮,心裡說話諸葛亮已經凶多吉少了,今天我幫你演一齣空城計。再一個經常吃諸葛亮的虧魏國將士們。都怕諸葛亮,所以沒有司馬懿的命令,將士們都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諸葛亮死了,曹丕會不會再用他。會不會在不錄用呢?所以不想也不能殺掉諸葛亮。

小編覺得城府之深如司馬懿,難道他不知道用一小股兵去試探一下虛實?萬一是計,所損不大;萬一不是計,那可是活捉諸葛亮的千載之良機,“擒賊先擒王”,有什麼有比這個更具有戰略價值的事呢?讀三國的人,

大都為司馬懿中“空城計”而認為他不夠厲害。殊不知,這才是司馬懿厲害的地方。過去,君臣相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臣子,“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小命不保的,能不小心計議?兔死狗烹,能輕易把兔子殺死嗎?

司馬懿年輕時就加入了曹操集團,與曹操若即若離,一直都不被曹操信任,或許曹操早知司馬懿的才能,疑忌他不安分,有野心,不太敢給他機會。或許司馬懿為了自保,知曹操疑忌心太重,賜死過楊修和荀彧,不敢表現,不願表現。直到曹操晚年,身邊能幹的謀臣死的死,殺的殺,面對諸葛亮的“北伐”攻勢,無人可用,才重用了司馬懿。在這種背景之下,司馬懿既然能幹若此,

自然明白自己對曹操的巨大價值,就在於有一個厲害的“伐魏”高手存在。若沒有這樣的高手,以當時魏的實力,就沒有了可怕的眼前威脅。

還有,倘若司馬懿滅了諸葛亮,必然會達到所謂的功高蓋主。若如此,司馬懿對曹氏集團而言,不單沒有了存在的價值,還無形中成了巨大的威脅,這樣,不就要大禍臨頭了?空城計的成功,與其說是諸葛亮的厲害,不如說是得到了司馬懿暗中的配合,實質上,是兩個高手之間對情勢瞭若指掌、知己知彼的默契。

還無形中成了巨大的威脅,這樣,不就要大禍臨頭了?空城計的成功,與其說是諸葛亮的厲害,不如說是得到了司馬懿暗中的配合,實質上,是兩個高手之間對情勢瞭若指掌、知己知彼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