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級教師給你的高考複習十條建議(含高考前50天複習建議)

文/山西省特級教師呂兆鵬

一、做一個“有潛能強意志”的考生

不管你現在情況怎樣,你都要相信自己還有巨大的潛能。從開始複習到高考往前趕超50名的大有人在,趕超80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在關鍵時刻的進步是驚人的;嚴格地講,高考其實就看誰笑到最後,你能堅持到最後,你就能笑到最後。而堅持到最後,就要求你必須具有堅定的意志。全力以赴,堅定你的意志;知難而進,磨礪你的意志;戰勝惰性,提升你的意志;苦中作樂,

優化你的意志。

二、做一個“把握自我和好心態”的考生

複習時緊跟老師踏踏實實地複習沒有錯,但也不能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要有自我意識,“我”如何適應老師的要求,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搞好最後階段的複習,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靈活處理好“獨奏”等;高考不僅僅是知識和智力的競爭,更是心理的競爭。所謂“良好心態”就是不怕失敗的心態就成為好心態了,當然,心態決定著你的成敗,

努力去改變你的不良心態,用積極的心態促使你考試成功,面對迎考複習的艱辛,面對解題的繁難,面對競爭的壓力,面對多變的情緒,只有“戰勝自我”,才能“天寬地闊”。

三、做一個“一看就會一做就對”的考生

平時做題就必須養成“一次成功”的習慣,不能抱有“修改檢查”的打算。面對一道題,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一份試卷,若沒能一次成功地解決幾道題,

就往往會因考試時間不夠,而造成“隱性失分”;考前要保持狀態,要養精蓄銳,但並不是說整天休息。相反,每日還是要做些題目的,防止手生,要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性,形成模式識別能力。當然,做題的數量不能態多,難度不宜態大。

四、做一個“重基礎講規範抓落實”的考生

講求規範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每年高考,都會有不少考生因答題不規範而丟分,非常可惜。

考生要找幾道有評分標準的考題,認真做完整,再對照評分標準,看看是否答題嚴密、規範、恰到好處;一般說來,考前不宜攻難題,既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也沒有必要。要回到基礎,把基礎夯得扎扎實實的,這樣在考試時才能做到基礎分儘量不丟;在平時演題訓練時,必須把“基本技能、運算方法技巧”落實到實處。

五、做一個堅持“雙規”訓練的考生

所謂“雙規”訓練就是規定時間、規定內容的訓練,

即:限時訓練。可以找一組題(比如12道選擇題),爭取限定一個時間完成;也可以找一道大題,限時完成,等等。這樣,主要是創設一種考試情境,檢驗自己在緊張狀態下的思維水準。 可以找一些題,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不必具體詳解,再對照解答,檢驗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有利於在短時間裡獲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義的解題方向,訓練思維品質;應當把每一次練習當成鞏固知識,訓練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機會。練習題是做不完的,關鍵在於打好基礎,學會總結,尋找規律,一通百通,大徹大悟。

六、做一個“適度自信合理定位”考生

大考臨近,必須拒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弱都無濟於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失去信心,必然導致失敗。當然,平時考得好的學生,也不能過於自信,憑自己有點實力,就自以為是、盲目樂觀;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的前提下可稍平靜一些;平時內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當然,都不要刻意追求,自然為好。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高考超水準發揮的必要條件;尤其是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考生緊張、憂鬱、恐懼等情緒,進而導致考試的失敗。

七、做一個“有備而戰”的考生

認真做好考前的複習和準備工作,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從而預防考試焦慮的產生;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同學間適度交流,進行感情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訓練自己在面對變化的問題或學習的困難時,能冷靜地進行分析、判斷,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比如,面對試題的難易,要有“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之心態。

八、做一個“事無巨細”的考生

作為一名考生,需要做好多細緻的事情,如進入考場:填寫資訊,穩定情緒。試卷發下來後,立即忙於答題是不科學的,應先填寫資訊,如在答題卡上塗清“試卷類型”,寫清姓名和准考證號等,這樣做不僅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定情緒的“良藥”,總攬全卷,區別難易。打開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後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進行解答。力爭做到“巧做低檔題,題題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九、做一個“學會放棄”的考生

作為在考場上的一名考生,一要書寫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準確,防止欲速不達,這些都是從正能量方面想的;當然,不可能排除“難題”的出現,書寫過程中有“卡殼”現象,這時要勇敢地學會“放棄”,此時,若大膽地放棄了,你會走向成功,若死死地糾纏不休,只能死路一條,必然導致失敗,所以,作為一名成功的考生,要學會啥得放棄。

十、做一個“分分必爭”的考生

作為一名考生要想取得一個好分數,除了在考試中,克服滿不在乎的自負心理,拋棄“勝敗在此一舉”的負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面對難、中、易的試卷,調節好心理,積極應對外。還要儘量多做、多寫,分分必爭。高考評分,理科多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多按要點給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就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小段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也要敢於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解答出來的試題放棄一步也不寫。住“題眼”,構建“橋樑”。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稱之為“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於解決了。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律、資訊進行多方聯繫,構建“橋樑”,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繫,從而構思解題方案,準確、快捷地解決問題。能寫一步就寫出一步,能寫兩步就寫出兩步,這樣就會能得一分,就得一分能得兩分就得兩分,做到“分分必爭”。

高考前50天的複習計畫應該怎樣安排?

離高考只有50天,在如此緊迫的時間裡,如何做到明確規劃、合理利用就顯得尤其重要。

①歸納總結查缺補漏

無論哪個階段的複習,懂得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項都很重要,一個小漏洞就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必須“分毫必較”。通過前幾次的模考,總結在各科中存在的問題和知識短板,以及解題方法等等,要邏列出來。對這些問題要利用一定的時間、採取一定的方法集中突破,達到提高的目的。

所謂的歸納總結,有兩個方面,對課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和對練習、試題的歸納總結。可以試著歸納課本知識體系,從全域著手由大的知識板塊到各個小的知識點,分析各部分聯繫,形成一張網路,通過聯想延伸來記憶。這樣一來,那部分比較薄弱的科項就可刻意加強。

②總結應試經驗

通過幾次模考,可以總結考試方法和經驗.如:書寫速度、計算技巧,答題技巧(選易後難、啥得放棄、邊想邊寫、一次成功,卷面整潔等等),總之使自所得分數最大化。

③勞逸結合精力充沛

人不是機器,腦子也有一定的彈性限度,當發現自己讀不下去或心情煩躁時,應拋下書本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像看看電視、打打球,甚至是上上網。玩是為了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應毫無顧慮地放鬆。

當然,放鬆也不是無限度的,不玩那些需要時間長、會讓自己沉迷於其中的。像看電視,最好不要選擇連續劇;看閒書,可以選擇雜誌,不去看太長的小說。最好是在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像一些時政新聞,就是不錯的選擇。等情緒調節好了,再回到書本中。

另外,越臨近高考越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打羽毛球、散步、跑步,每天堅持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勞逸結合不僅能排解高考前的壓力,更能幫助自己恢復精力、健康迎考。

④總結題型 加強訓練

通過對近三年各科高考試題的研究,對題型特徵,解題方法要總結並形成自已的思路,對2017年高考試題和考向進行預測和押題訓練,這一項活動很重要也很關鍵,這一項內容主要是老師帶領學生去完成。

如:對數學來講,必考題型有哪些?在哪些方面可能有哪些創新?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在哪些方面還需加強訓練?等等。

訓練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機會。練習題是做不完的,關鍵在於打好基礎,學會總結,尋找規律,一通百通,大徹大悟。

六、做一個“適度自信合理定位”考生

大考臨近,必須拒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弱都無濟於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失去信心,必然導致失敗。當然,平時考得好的學生,也不能過於自信,憑自己有點實力,就自以為是、盲目樂觀;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的前提下可稍平靜一些;平時內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當然,都不要刻意追求,自然為好。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高考超水準發揮的必要條件;尤其是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考生緊張、憂鬱、恐懼等情緒,進而導致考試的失敗。

七、做一個“有備而戰”的考生

認真做好考前的複習和準備工作,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從而預防考試焦慮的產生;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同學間適度交流,進行感情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訓練自己在面對變化的問題或學習的困難時,能冷靜地進行分析、判斷,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比如,面對試題的難易,要有“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之心態。

八、做一個“事無巨細”的考生

作為一名考生,需要做好多細緻的事情,如進入考場:填寫資訊,穩定情緒。試卷發下來後,立即忙於答題是不科學的,應先填寫資訊,如在答題卡上塗清“試卷類型”,寫清姓名和准考證號等,這樣做不僅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定情緒的“良藥”,總攬全卷,區別難易。打開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後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進行解答。力爭做到“巧做低檔題,題題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九、做一個“學會放棄”的考生

作為在考場上的一名考生,一要書寫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準確,防止欲速不達,這些都是從正能量方面想的;當然,不可能排除“難題”的出現,書寫過程中有“卡殼”現象,這時要勇敢地學會“放棄”,此時,若大膽地放棄了,你會走向成功,若死死地糾纏不休,只能死路一條,必然導致失敗,所以,作為一名成功的考生,要學會啥得放棄。

十、做一個“分分必爭”的考生

作為一名考生要想取得一個好分數,除了在考試中,克服滿不在乎的自負心理,拋棄“勝敗在此一舉”的負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面對難、中、易的試卷,調節好心理,積極應對外。還要儘量多做、多寫,分分必爭。高考評分,理科多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多按要點給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就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小段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也要敢於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解答出來的試題放棄一步也不寫。住“題眼”,構建“橋樑”。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稱之為“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於解決了。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律、資訊進行多方聯繫,構建“橋樑”,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繫,從而構思解題方案,準確、快捷地解決問題。能寫一步就寫出一步,能寫兩步就寫出兩步,這樣就會能得一分,就得一分能得兩分就得兩分,做到“分分必爭”。

高考前50天的複習計畫應該怎樣安排?

離高考只有50天,在如此緊迫的時間裡,如何做到明確規劃、合理利用就顯得尤其重要。

①歸納總結查缺補漏

無論哪個階段的複習,懂得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項都很重要,一個小漏洞就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必須“分毫必較”。通過前幾次的模考,總結在各科中存在的問題和知識短板,以及解題方法等等,要邏列出來。對這些問題要利用一定的時間、採取一定的方法集中突破,達到提高的目的。

所謂的歸納總結,有兩個方面,對課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和對練習、試題的歸納總結。可以試著歸納課本知識體系,從全域著手由大的知識板塊到各個小的知識點,分析各部分聯繫,形成一張網路,通過聯想延伸來記憶。這樣一來,那部分比較薄弱的科項就可刻意加強。

②總結應試經驗

通過幾次模考,可以總結考試方法和經驗.如:書寫速度、計算技巧,答題技巧(選易後難、啥得放棄、邊想邊寫、一次成功,卷面整潔等等),總之使自所得分數最大化。

③勞逸結合精力充沛

人不是機器,腦子也有一定的彈性限度,當發現自己讀不下去或心情煩躁時,應拋下書本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像看看電視、打打球,甚至是上上網。玩是為了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應毫無顧慮地放鬆。

當然,放鬆也不是無限度的,不玩那些需要時間長、會讓自己沉迷於其中的。像看電視,最好不要選擇連續劇;看閒書,可以選擇雜誌,不去看太長的小說。最好是在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像一些時政新聞,就是不錯的選擇。等情緒調節好了,再回到書本中。

另外,越臨近高考越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打羽毛球、散步、跑步,每天堅持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勞逸結合不僅能排解高考前的壓力,更能幫助自己恢復精力、健康迎考。

④總結題型 加強訓練

通過對近三年各科高考試題的研究,對題型特徵,解題方法要總結並形成自已的思路,對2017年高考試題和考向進行預測和押題訓練,這一項活動很重要也很關鍵,這一項內容主要是老師帶領學生去完成。

如:對數學來講,必考題型有哪些?在哪些方面可能有哪些創新?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在哪些方面還需加強訓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