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只知道順德、潮汕有美食?土家么妹帶你100元吃遍恩施古鎮!

我是恩施土家族人。恩施這名字好聽,溫和秀麗,山也這樣,雖說有險峻,但林中草木蔥蘢,清渠至上泄下,已經削險增奇。

而綠是恩施的底色。不僅因為這裡處處是山,山上處處又是樹,

連水都被映襯為“綠水”。又因人們常食之材取自山間林地,因此又得“綠色美食”之美稱。

恩施土家族住宅

恩施仲夏最有意思。田間裡頭全是蛙鳴、蟲叫,稀泥裡有螞蝗蠕動,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泥洞,黃鱔就在那裡面。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去捉黃鱔,

我們打著手電筒順著山脊走嚮往深處走找泥洞,找尋到,便伸出食指小心翼翼探進泥洞,在一陣嘩嘩的水土攪動中,收穫一條通透的大黃鱔,那便是一家人最豐美的晚餐。

一桌正宗恩施土家菜

現在回想起來,土家族的美食真的是數不勝數,

但如果只讓我推薦一樣的話,我還是會把家鄉味道最濃重的臘肉推薦給你。

一、土豆炒臘肉

每每回家,最愛吃的菜便是臘肉。

西南地區都吃臘肉,但各地區的做法不大相同。有的地兒就是青椒炒老肉,也有幹紅辣椒炒臘肉,還有大火燉上臘蹄子的。土家族人則喜食熏幹的臘肉,其中如何熏幹大有講究。

深山的住戶家中常安置一個四方形土炕,做飯、燒水都在土炕上,燒的是幹木柴,

吱吱作響,滾滾青煙籠罩著土炕上方的臘肉。

一個冬季過去,豬肉表面由粉紅轉為黃黑,如若摸著稍硬起來,便證明差不多熏好了。如今市面上的臘肉大都為機器烘乾而成,相較原始的柴火熏幹,口感次了不少。

現在在恩施地區較為受歡迎的做法是土豆炒臘肉,

朋友炒的洋芋炒臘肉

土豆是這邊特有的黃洋芋,這洋芋可被恩施人視為家常珍寶,各種做法,吃著柔軟、綿長,切片都能看到土豆片上晶瑩肥厚的顆粒。臘肉選用肥瘦相宜的五花肉最好,吃著不膩也不至於過幹,更不會塞牙。

揀好的肉下鍋,

鍋裡不放油,燒紅,肥的那半自動吱吱作響流傳股股清亮的油,肉身也逐漸由奶白變為晶瑩剔透狀,像冬天田裡的薄冰片,十分好看。舀出多餘的油,剩下的油直接用作此道菜。

大蒜、生薑放入,青椒下鍋翻炒,待顏色從青綠轉為深綠,即可將土豆下鍋。土豆不宜切過薄,三四釐米約可。翻炒時間宜久,待呈軟綿狀即可,撒上切成段的蒜苗,肉的焦紅,洋芋的金黃,青椒的深綠,蒜苗的青綠碰撞咯吱作響。

如有小鍋最好,下邊溫些小火,鍋裡是臘肉混著土豆,一個菜能下幾碗飯。

推薦店家:真真土家菜

地址:恩施市府路體育運動中心7區對面(瑞園後大門)

電話: 0718-8236668 0718-8203590

來恩施遊玩的朋友如果也想吃到正宗的臘肉炒洋芋,可以試試這家離湖北民族學院很近的真真土家菜,而且不僅能吃到臘肉炒洋芋,還能吃到臘肉燒鱔魚,野菌頓土雞等地道土家菜。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恩施的餐館有個特點,就是服務的阿姨們非常講“人情”,啥叫講人情?就是你要點多了,他們會提醒你夠吃了別點太多。

而且推薦招牌菜也不會按著貴的推薦,而是真正好吃的菜。真真土菜館菜品算較多的,分量也大,空間也寬敞。臘肉燒黃鱔是招牌,臘肉是陳的臘味,而黃鱔的鮮、猛匯入其中,兩極相交,恰好中和了。

二、洋芋飯 炸洋芋片

前文說到,洋芋也就是外頭說的土豆,在恩施有諸多吃法。較為常見的做法有洋芋飯,炸幹洋芋片。

上好的洋芋飯需要正宗的土家土灶。農戶家中都有土灶,水泥或石頭堆砌而成,一般有三口不可移動的大鍋置於其間。它的優點是火候夠大,因燃料是木柴,所以在上面煮的飯炒的菜格外香,又因鍋的空間較大,翻炒起來十分方便,菜和飯的受熱較為均勻,口感就上佳了。

洋芋飯也有多種,以鍋貼洋芋飯為上。大火,鍋內抹上層豬油,擲5釐米厚度的洋芋片貼於鍋內,放鹽,再將大米覆蓋其上蒸煮。半小時後,洋芋飯便可以出鍋。其色澤金黃,飯粒飽滿,油光瑩亮,口感酥脆,香氣四溢。

洋芋飯

炸洋芋片,則是將八月份從地裡挖來的洋芋切片在太陽地下暴曬成幹。食用時,熱油小火菜油炸,和外面的薯片相比,這中炸土豆片更為醇厚,更多地保留了土豆本來的味道。

推薦店家:苗家農莊

地址:恩施五峰山路50號

苗店農莊有個特色的項目,摔碗酒。民間傳說是某個時代,土家族的兩個族長或是兄弟之間有了恩怨,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兩人決定盡釋前嫌,於是共飲一碗酒,以示今後的友誼與和諧,飲過之後,將碗摔碎,以泯恩仇,也顯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氣。

但是從今天的摔碗酒看,已經完全轉化為一種友情的表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心與心貼的更近了。趕上人多,店家會向客人表示恩施人的熱情,邀請喝上一碗摔碗酒,酒下肚,千里豪情碎碗言。

苗家農莊店內

而恩施五峰山被公認的值得一去再去的就是這家苗家柴火農莊了。從形式到內容都會讓你體驗到快樂的民俗文化之旅,唱攔門歌、喝摔碗酒、享篝火情、跳擺手舞,再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保證盡興。

三、土家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被稱為“中國披薩”。每跟朋友提及它是恩施的特有的小吃,便能聽到“啊”地一聲驚歎。但凡有人對提及我家鄉面露陌生我總以這餅來讓他恍然大悟,給我省事不少。事實上,醬香餅對於當地尋常人家來說,並不像饅頭之於北方家家戶戶都做,通常只會在街邊小鋪才能買到,而且街邊隨處可見,味道也都類似,兩塊錢一小袋能吃飽。

據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受洗後在武當山出家的法號為德福仁波切的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藥材和香料秘制而成”。醬香餅以香、甜、辣、脆而著稱,便宜好吃,塞在紙袋中,兩根竹簽夾起,廣受歡迎。

四、油茶湯

茶與土豆,是恩施人的兩大家常珍寶,變著樣的各種做法把這兩樣食材的價值用到極致。當地有民歌《六口茶》,是恩施年輕男女求愛的對唱歌曲,連求愛這種時刻,都會出現茶葉:“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眼前這個妹子呀,今年18”。

恩施的油茶湯如折耳根,初次吃難以入口,再吃覺得奇特,而後漸漸習慣以致無法忘懷。恩施八大縣城各自有不同的油茶湯做法。

在我們縣城這邊對油茶湯的地道稱呼是“茶葉湯”。

我嬸嬸是外頭大城市的,頭一次來家裡,吃飯時,我媽給她盛了碗茶葉湯,嬸子嘗了一口就放下,覺得很是難喝,見過泡茶沒見過用茶葉做湯的!我媽笑了,說,你先喝點,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覺得越來越好喝,還有可能喝上癮呢。我媽這話沒錯,嬸子現在幾乎頓頓飯都離不開茶葉湯,還跟我說,你多喝點,喝了有力氣。

少許菜油燒老,放入大蒜、薑片,茶葉依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一般來說,小一撮茶葉便可。放入油鍋,待茶葉由黑轉為金黃色時,立即倒入清水。待煮沸,放入蔥花。起鍋。

上桌後,將炸好的幹玉米泡、殷米子(由大米特製而成)灑在上面,浮浮沉沉的黃和白。油茶湯因茶葉的提神醒腦作用,因此喝了它人也有力氣。上坡幹農活前,必要喝上一碗。

油茶湯

油茶湯呢,一般沒有專門賣油茶湯的店,去恩施的土菜館吃飯都會免費配上一碗。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做,非常簡單,注意掌握火候就好。

五、合渣

在土家族的民間歌謠中,有這麼幾句:“辣椒當鹽,合渣過年”。到如今,合渣已經是土家人民的家常菜。

合渣又被稱為“懶豆腐”,原因是,做豆腐必然要過濾、瀝幹,但合渣只需要把泡好的黃豆用石磨磨好,放入大鍋,加入青菜與豬肉末,各種調料入鍋,合上,大火燒開便可。

合渣味道清淡醇厚,入口綿長而不膩。黃豆青菜混合營養價值也高,怪不得恩施么妹的顏值也是為人稱道的。

推合渣用的石磨

石磨對合渣的口感影響很大,如今用石磨製作合渣已經少了,但是老的張關合渣還罕見地保留在。

推薦店家:張關合渣

張關合渣發源于恩施宣恩縣曉關張關。現在恩施各大縣城都已經開了張關合渣的分點。在當地非常有名,廣受歡迎。不過個人覺得要吃上最正宗的張關合渣,還是應該去宣恩縣城的張關合渣店吃。

六、包穀粑粑

包穀粑粑也是這裡的特色美食,很講究時令,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多是陳年老玉米加工而成,口感大減。沒到嫩包穀出來時節,便可上山砍上幾大張芭蕉葉,撕成手掌大小,洗淨置放。

正在砍芭蕉葉的作者奶奶

嫩玉米用石磨磨成漿,加入白糖,再放入糯米和漿汁混合,此時幹稀程度恰好,便可拿上洗乾淨的葉子包了。包好,入大鍋蒸,大火一個多小時蒸後,粑粑可出爐。芭蕉葉的清香沁入其中,粑粑表層黃白相間,吃上一口香糯醇厚,仿佛置身于林間山地。

剛下鍋的包穀粑粑

恩施椒園有家賣包穀粑粑非常火爆的店。當地人將它叫做“恩施椒園包穀粑粑店”,此店就在公路邊,在當地名氣極大,隨便問問就可知道地方。

每坐車路過,總要停下買上10塊錢的。也不貴,一塊五一個,吃著熱乎乎香噴噴。作為一個常年情緒低落的人,一吃包穀粑粑立馬改掉我那陰鬱的做派,實覺人生幸福。

寫到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已被家鄉的美食饞到空虛,只有每次從北京回老家出差,一下飛機,才能感覺整個人活了過來。不知道你對家鄉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情?

回頭想想小時候,想去大城市生活,覺得高樓大廈特別吸引人,但在此時,對鋼筋水泥摩天大樓的好感全無,更喜歡木質的吊腳樓和巍峨秀麗高山,那一刻仿佛隨時都可以把自己隱藏起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一個最有人味兒的美食指南 -

商務合作:marketing@5wjs.com

文章皆為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土豆不宜切過薄,三四釐米約可。翻炒時間宜久,待呈軟綿狀即可,撒上切成段的蒜苗,肉的焦紅,洋芋的金黃,青椒的深綠,蒜苗的青綠碰撞咯吱作響。

如有小鍋最好,下邊溫些小火,鍋裡是臘肉混著土豆,一個菜能下幾碗飯。

推薦店家:真真土家菜

地址:恩施市府路體育運動中心7區對面(瑞園後大門)

電話: 0718-8236668 0718-8203590

來恩施遊玩的朋友如果也想吃到正宗的臘肉炒洋芋,可以試試這家離湖北民族學院很近的真真土家菜,而且不僅能吃到臘肉炒洋芋,還能吃到臘肉燒鱔魚,野菌頓土雞等地道土家菜。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恩施的餐館有個特點,就是服務的阿姨們非常講“人情”,啥叫講人情?就是你要點多了,他們會提醒你夠吃了別點太多。

而且推薦招牌菜也不會按著貴的推薦,而是真正好吃的菜。真真土菜館菜品算較多的,分量也大,空間也寬敞。臘肉燒黃鱔是招牌,臘肉是陳的臘味,而黃鱔的鮮、猛匯入其中,兩極相交,恰好中和了。

二、洋芋飯 炸洋芋片

前文說到,洋芋也就是外頭說的土豆,在恩施有諸多吃法。較為常見的做法有洋芋飯,炸幹洋芋片。

上好的洋芋飯需要正宗的土家土灶。農戶家中都有土灶,水泥或石頭堆砌而成,一般有三口不可移動的大鍋置於其間。它的優點是火候夠大,因燃料是木柴,所以在上面煮的飯炒的菜格外香,又因鍋的空間較大,翻炒起來十分方便,菜和飯的受熱較為均勻,口感就上佳了。

洋芋飯也有多種,以鍋貼洋芋飯為上。大火,鍋內抹上層豬油,擲5釐米厚度的洋芋片貼於鍋內,放鹽,再將大米覆蓋其上蒸煮。半小時後,洋芋飯便可以出鍋。其色澤金黃,飯粒飽滿,油光瑩亮,口感酥脆,香氣四溢。

洋芋飯

炸洋芋片,則是將八月份從地裡挖來的洋芋切片在太陽地下暴曬成幹。食用時,熱油小火菜油炸,和外面的薯片相比,這中炸土豆片更為醇厚,更多地保留了土豆本來的味道。

推薦店家:苗家農莊

地址:恩施五峰山路50號

苗店農莊有個特色的項目,摔碗酒。民間傳說是某個時代,土家族的兩個族長或是兄弟之間有了恩怨,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兩人決定盡釋前嫌,於是共飲一碗酒,以示今後的友誼與和諧,飲過之後,將碗摔碎,以泯恩仇,也顯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氣。

但是從今天的摔碗酒看,已經完全轉化為一種友情的表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心與心貼的更近了。趕上人多,店家會向客人表示恩施人的熱情,邀請喝上一碗摔碗酒,酒下肚,千里豪情碎碗言。

苗家農莊店內

而恩施五峰山被公認的值得一去再去的就是這家苗家柴火農莊了。從形式到內容都會讓你體驗到快樂的民俗文化之旅,唱攔門歌、喝摔碗酒、享篝火情、跳擺手舞,再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保證盡興。

三、土家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被稱為“中國披薩”。每跟朋友提及它是恩施的特有的小吃,便能聽到“啊”地一聲驚歎。但凡有人對提及我家鄉面露陌生我總以這餅來讓他恍然大悟,給我省事不少。事實上,醬香餅對於當地尋常人家來說,並不像饅頭之於北方家家戶戶都做,通常只會在街邊小鋪才能買到,而且街邊隨處可見,味道也都類似,兩塊錢一小袋能吃飽。

據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受洗後在武當山出家的法號為德福仁波切的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藥材和香料秘制而成”。醬香餅以香、甜、辣、脆而著稱,便宜好吃,塞在紙袋中,兩根竹簽夾起,廣受歡迎。

四、油茶湯

茶與土豆,是恩施人的兩大家常珍寶,變著樣的各種做法把這兩樣食材的價值用到極致。當地有民歌《六口茶》,是恩施年輕男女求愛的對唱歌曲,連求愛這種時刻,都會出現茶葉:“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眼前這個妹子呀,今年18”。

恩施的油茶湯如折耳根,初次吃難以入口,再吃覺得奇特,而後漸漸習慣以致無法忘懷。恩施八大縣城各自有不同的油茶湯做法。

在我們縣城這邊對油茶湯的地道稱呼是“茶葉湯”。

我嬸嬸是外頭大城市的,頭一次來家裡,吃飯時,我媽給她盛了碗茶葉湯,嬸子嘗了一口就放下,覺得很是難喝,見過泡茶沒見過用茶葉做湯的!我媽笑了,說,你先喝點,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覺得越來越好喝,還有可能喝上癮呢。我媽這話沒錯,嬸子現在幾乎頓頓飯都離不開茶葉湯,還跟我說,你多喝點,喝了有力氣。

少許菜油燒老,放入大蒜、薑片,茶葉依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一般來說,小一撮茶葉便可。放入油鍋,待茶葉由黑轉為金黃色時,立即倒入清水。待煮沸,放入蔥花。起鍋。

上桌後,將炸好的幹玉米泡、殷米子(由大米特製而成)灑在上面,浮浮沉沉的黃和白。油茶湯因茶葉的提神醒腦作用,因此喝了它人也有力氣。上坡幹農活前,必要喝上一碗。

油茶湯

油茶湯呢,一般沒有專門賣油茶湯的店,去恩施的土菜館吃飯都會免費配上一碗。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做,非常簡單,注意掌握火候就好。

五、合渣

在土家族的民間歌謠中,有這麼幾句:“辣椒當鹽,合渣過年”。到如今,合渣已經是土家人民的家常菜。

合渣又被稱為“懶豆腐”,原因是,做豆腐必然要過濾、瀝幹,但合渣只需要把泡好的黃豆用石磨磨好,放入大鍋,加入青菜與豬肉末,各種調料入鍋,合上,大火燒開便可。

合渣味道清淡醇厚,入口綿長而不膩。黃豆青菜混合營養價值也高,怪不得恩施么妹的顏值也是為人稱道的。

推合渣用的石磨

石磨對合渣的口感影響很大,如今用石磨製作合渣已經少了,但是老的張關合渣還罕見地保留在。

推薦店家:張關合渣

張關合渣發源于恩施宣恩縣曉關張關。現在恩施各大縣城都已經開了張關合渣的分點。在當地非常有名,廣受歡迎。不過個人覺得要吃上最正宗的張關合渣,還是應該去宣恩縣城的張關合渣店吃。

六、包穀粑粑

包穀粑粑也是這裡的特色美食,很講究時令,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多是陳年老玉米加工而成,口感大減。沒到嫩包穀出來時節,便可上山砍上幾大張芭蕉葉,撕成手掌大小,洗淨置放。

正在砍芭蕉葉的作者奶奶

嫩玉米用石磨磨成漿,加入白糖,再放入糯米和漿汁混合,此時幹稀程度恰好,便可拿上洗乾淨的葉子包了。包好,入大鍋蒸,大火一個多小時蒸後,粑粑可出爐。芭蕉葉的清香沁入其中,粑粑表層黃白相間,吃上一口香糯醇厚,仿佛置身于林間山地。

剛下鍋的包穀粑粑

恩施椒園有家賣包穀粑粑非常火爆的店。當地人將它叫做“恩施椒園包穀粑粑店”,此店就在公路邊,在當地名氣極大,隨便問問就可知道地方。

每坐車路過,總要停下買上10塊錢的。也不貴,一塊五一個,吃著熱乎乎香噴噴。作為一個常年情緒低落的人,一吃包穀粑粑立馬改掉我那陰鬱的做派,實覺人生幸福。

寫到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已被家鄉的美食饞到空虛,只有每次從北京回老家出差,一下飛機,才能感覺整個人活了過來。不知道你對家鄉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情?

回頭想想小時候,想去大城市生活,覺得高樓大廈特別吸引人,但在此時,對鋼筋水泥摩天大樓的好感全無,更喜歡木質的吊腳樓和巍峨秀麗高山,那一刻仿佛隨時都可以把自己隱藏起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一個最有人味兒的美食指南 -

商務合作:marketing@5wjs.com

文章皆為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