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沒那麼簡單!“門當戶對”的擇偶觀真的已經過時了嗎?

自古以來甚至是直到現在,人們提到婚姻大事時都會認為婚姻雙方要講究門當戶對,

認為只有門當戶對才能保證婚姻的幸福美滿,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有觀點認為門當戶對是舊時代的文化糟粕應該予以摒棄,那麼門當戶對的擇偶觀在今天看來真的已經過時了嗎?

提到門當戶對,很多人都會說這是古代一種擇偶觀念,

指舊時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等家庭情況大致相當,很適合結親。其實不然,所謂“門當戶對”最初是指古代大門建築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門當”作為古代民居建築中大門建築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也就是門前的石墩兒,常見的造型有石獅子、石鼓等多種樣式。“戶對”是指置於門楣上的圓形木雕短柱,由於它位於門戶之上,
且取雙數,有的一對,有的兩對等故名“戶對”。“戶對”為什麼要用圓柱形呢?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觀念,意在祈求人氣旺盛、香火永續。

在古代,各階層等級森嚴,因此“門當”和“戶對”也是極為講究的,通過“門當”的形狀以及雕刻的紋飾,

就能瞭解一戶人家所從事的行當,比如用獅子形一般是官府或皇族、石鼓鐫刻花卉圖案一般為經商世家、用木質方門墩或閘枕石則是普通民宅等;至於“戶對”,則是越多越好,越多代表社會地位越高。因此舊時人們在兒女定親之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對方家的門前看一看,通過“門當”和“戶對”,就能大致瞭解對方的家庭情況。因此,“門當”、“戶對”常常同呼並稱,後來漸漸演變成了社會觀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條件的常用語。

現如今,男女之間有了充分的戀愛自由,很多人認為門當戶對的觀念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對父母經常拿門當戶對的說法阻礙自己的愛情表示不以為然。但門當戶對的觀念真的過時了嗎?恐怕未必!男婚女嫁,

自古就有門當戶對之說,這個觀念已流傳了幾千年,能在百姓心中流傳數千年說明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也不可能流傳下來。要知道愛情偏向於浪漫的理想,而婚姻則更多意味著承擔現實。誠然,在當代社會中,我們完全承認戀愛應當自由,只是若站在更加現實的角度,相似的成長環境、教育程度、相近的生活態度更可能帶來穩定美滿的婚姻關係。當“書畫琴棋詩酒花”隨時間的流逝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生活不變的一部分,對生活的認知與態度差異巨大的兩個人,又怎能輕易經受住時間與平淡生活的考驗,實現曾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 圓滿的婚姻固然應有深沉的愛做基石,但在愛情的基礎上,若有“門當戶對”,則更利於婚姻關係穩定、長久、幸福地維持。

(全文完)

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下載百科解密APP

大家都在看↓↓↓

“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生活不變的一部分,對生活的認知與態度差異巨大的兩個人,又怎能輕易經受住時間與平淡生活的考驗,實現曾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 圓滿的婚姻固然應有深沉的愛做基石,但在愛情的基礎上,若有“門當戶對”,則更利於婚姻關係穩定、長久、幸福地維持。

(全文完)

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下載百科解密APP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