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徽霍山的黃岩洞,沒想到是用來幹這個事情的

在美麗的安徽霍山大別山下、淠河之濱,佛子嶺大壩對岸,

有一個黃岩古洞,由主洞、副洞以及若干支洞組成。黃岩洞分上下兩洞,相互連通,上洞內陳設數以千計的陶壇,用於儲存當地著名的優質曲酒和高端洞藏酒。

黃岩洞上洞建有觀景亭,下洞建有觀景平臺和沿河觀光頻道。俗話說的好,酒之精妙在於藏,

藏之靈地在於洞。黃岩洞是佛子嶺上的天然山洞,背山望水,渾然天成的構造,天地靈氣聚集其中,也就成了藏酒的佳之地。

山之秀與水之柔,賦予了霍山山美水甜的靈氣和活力。而這山水之間釀出的美酒也愈發綿柔、爽淨。這樣的美酒再經過黃岩洞的天然儲存,

吸收了山水之間的天地精華,則歷久醇香。

從下洞而入,循著洞內的斑駁光影,沿著169級臺階而上,感受著這洞裡特的小環境,猶如步入了一個世外秘境,醇醇的酒香融合著大別山的清秀還有那洞頂水滴滑落的清脆,讓久存於此的酒更具山水之靈氣、草木之精華、人文之精氣。

黃岩洞是佛子嶺上的天然山洞,洞內冬暖夏涼,常年保持著15℃~21℃的氣溫和85%~90%的濕度。而且洞內岩壁富含水分,空氣流通,非常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 適宜的溫度、濕度與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優良的貯酒環境,對酒的老熟生香起到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通過恒溫洞藏,酒分子與空氣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不僅揮發掉了酒中的有害物質,也促進了有益微量元素的生長,讓酒體更加細膩、飽滿、醇香。

而有關黃岩洞還有一段“白石門前聽虎嘯,黃岩洞下觀魚遊”的傳說故事,

這段故事也在霍山當地的老人們口中傳承並延續至今。相傳,舊時,東淠河每年漲水漫洞之時,上下放排之人見淠河下游有一對黃鰹游來朝拜黃岩洞。有副對聯曰:“白石門前聽虎嘯,黃岩洞下觀魚遊”即指此事。

《霍山縣誌》記載:“黃岩洞位距縣城西南二十餘裡,洞嵌臨河壁之腹,上下無徑可達。明山民避兵於此,由山頂垂繩而下。今門扉欄盾猶有存者,隔河依稀可見之。”

洞嵌臨河壁之腹,上下無徑可達。明山民避兵於此,由山頂垂繩而下。今門扉欄盾猶有存者,隔河依稀可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