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產在華穩居日系品牌第一 本田5年內銷量翻倍緊逼其後

隨著2017年即將進入尾聲,中國社會和經濟面臨發展和轉型的關鍵時期,

汽車產業也在電動化、智慧化和互聯網的衝擊下發生著變革。回顧過去5年發展歷程,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汽車產業,也發生著悄然的變化,其中幾大日系品牌在華發展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縮影。

眾所周知,日系品牌在華主要以日產、豐田和本田三大品牌為主。目前三個品牌年銷量已經超過百萬輛,佔據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地位。除德系外,

日系品牌汽車所占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第二位,並且是近年來市場份額增速最快的車系。

目前,日產、豐田和本田三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日產連續5年年銷量過百萬,並佔據著日系品牌年銷量第一的位置,但從2015年開始其絕對領先優勢正逐漸削弱。豐田和本田銷量逐年攀升,並先後邁進年產銷百萬輛的陣營,與日產的年銷量差距明顯縮小。

在2012年時,本田以59.9萬輛的年銷量位居第三位,

到2016年時年銷量已經攀升到125.6萬輛,銷量實現翻倍增長,成為三大品牌中銷量增長最快者,並且在2016年首次超過豐田,位居日系品牌中的第二名,從2012年年銷量只有日產的一半,增長到與日產年銷量差距不到10萬輛。

日產:軒逸、奇峻和逍客三大熱銷車型支撐百萬體系

日產早在2012年年銷量就已經達到118萬輛,在中國汽車市場佔有穩固的市場份額。日產穩定增長的銷量和市場地位,

主要得益於軒逸、奇峻和逍客三款車型在各細分市場的長期熱銷。

目前,軒逸單月銷量穩定在3萬輛左右,逍客車型單月銷量也在2萬輛左右,兩款車型長期佔據轎車市場銷量排名前列。同時,在SUV市場奇峻月銷量也長期穩定在銷量排名前十之內。

本田:5年銷量翻倍 成功逆襲

本田近5年的發展可謂“開掛”了,從2012年59.9萬輛的年銷量增長到2016年的125.6萬輛,銷量增幅高達2倍。旗下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家合資公司均在去年創下歷史最高銷售記錄。

本田在華的高增長,主要是新車型和新技術的加速導入、當地語系化研發、產能的擴充以及加速Acura(謳歌)的國產等一系列重要舉措。

銷量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新車型的導入,從2012年至2016年間,

本田向中國市場先後推出20多個全新車型,其中包括7款中國市場專屬車型。新技術方面,先進安全駕駛輔助系統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和導航互聯系統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以及全新動力總成系統SPORT TURBO(銳?T動)和SPORT HYBRID(銳?混動)先後應用於新車型上。並且,在2013年11月成立了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強化在中國的本地研發、採購和生產管理。

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密集上市下,本田在中國消費市場樹立起技術雄厚的品牌特徵,繼而帶動車型的銷量,最終實現年銷量翻倍的增長。

豐田:年輪經營理念 完成內部構造改革

豐田連續幾年穩居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位置,然而在中國市場豐田的表現並不如其全球市場。儘管近5年的銷量持續增長,每年均創下最高歷史銷量紀錄,但與本田相比其增長速度較緩慢。

2014年豐田提出“年輪經營”理念,推崇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和穩紮穩打的策略。從產品陣容可以看出,豐田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相對較少,中小型轎車市場的卡羅拉、威馳,SUV市場僅漢蘭達、普拉多等幾款產品,在新產品和新品牌紮堆的市場中,其產品競爭力顯得勢單力薄。

此外,豐田在人事上完成系統的改革,以及陸續導入TNGA架構,在生產上實現多級別車型零部件通用,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儘管豐田在華銷量增長較緩,但在豪華品牌市場增勢迅猛。雷克薩斯近幾年在華銷量增長明顯,已經突破年銷量10萬的大關。

除了日系三強外,在華發展勢頭不錯的還有馬自達。與百萬輛級的三強相比,馬自達的體量相對較小,但銷量每年都有所提升。然而,在去年停產車壇常青樹的馬自達6,以及睿翼、馬自達8、CX-7四款車型後,一汽馬自達只剩阿特茲和CX-4兩款車型在售,這對本就產品較少的馬自達來說,其市場競爭力減弱。

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整體上升中,也不乏走下坡路的品牌。已經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的鈴木,近5年銷量此起彼伏,由2012年的25.3萬輛下降到2016年15.6萬輛。其長安鈴木合資企業在2016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上銷量墊底的企業。

鈴木在華銷量低迷主要是其產品更新緩慢,同時技術和設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處於落後狀態。儘管今年長安鈴木推出新小型SUV驍途,但似乎對已經瀕臨邊緣的長安鈴木並沒有多少提振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繼而帶動車型的銷量,最終實現年銷量翻倍的增長。

豐田:年輪經營理念 完成內部構造改革

豐田連續幾年穩居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位置,然而在中國市場豐田的表現並不如其全球市場。儘管近5年的銷量持續增長,每年均創下最高歷史銷量紀錄,但與本田相比其增長速度較緩慢。

2014年豐田提出“年輪經營”理念,推崇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和穩紮穩打的策略。從產品陣容可以看出,豐田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相對較少,中小型轎車市場的卡羅拉、威馳,SUV市場僅漢蘭達、普拉多等幾款產品,在新產品和新品牌紮堆的市場中,其產品競爭力顯得勢單力薄。

此外,豐田在人事上完成系統的改革,以及陸續導入TNGA架構,在生產上實現多級別車型零部件通用,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儘管豐田在華銷量增長較緩,但在豪華品牌市場增勢迅猛。雷克薩斯近幾年在華銷量增長明顯,已經突破年銷量10萬的大關。

除了日系三強外,在華發展勢頭不錯的還有馬自達。與百萬輛級的三強相比,馬自達的體量相對較小,但銷量每年都有所提升。然而,在去年停產車壇常青樹的馬自達6,以及睿翼、馬自達8、CX-7四款車型後,一汽馬自達只剩阿特茲和CX-4兩款車型在售,這對本就產品較少的馬自達來說,其市場競爭力減弱。

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整體上升中,也不乏走下坡路的品牌。已經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的鈴木,近5年銷量此起彼伏,由2012年的25.3萬輛下降到2016年15.6萬輛。其長安鈴木合資企業在2016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上銷量墊底的企業。

鈴木在華銷量低迷主要是其產品更新緩慢,同時技術和設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處於落後狀態。儘管今年長安鈴木推出新小型SUV驍途,但似乎對已經瀕臨邊緣的長安鈴木並沒有多少提振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