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疆黨委政法委22名幹部走親戚:短暫相聚 情意深長

配合默契

一起系上紅絲帶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22名幹部與親戚在“民族團結林”合影留念

象徵民族團結的紅絲帶在春風中飄揚

王琴(左)與親戚吐尼沙·達烏提緊緊相擁

共跳麥西來甫

三月的喀什,新芽破土,綠意漸濃。

3月29日上午11時許,在新疆疏附縣站敏鄉木蘇瑪庫恰村一片青苗蔥郁的田地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22名幹部和他們的親戚以共植“民族團結林”的方式開始了探親的一天。

讓民族團結之樹紮下深的根

當日早晨9時許,T9516列車准點到達目的地喀什車站。下了車,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機關22名幹部吃過簡單的早飯,便急切地趕赴“民族團結林”所在地,

因為他們的親戚已經在等著他們了!

11時許,親人們在田間地頭相見了。幹部們的到來讓平時寂靜的田地一下熱鬧了起來,早早等候在此的親戚們一個個迎了上來,微笑、握手、擁抱、貼面,大家熱情地打著招呼,互相問候,在歡聲笑語中開始了“共植同心樹 齊築團結情”植樹行動。

你拿著鐵鍁,我揮舞著砍頭鏝,你累了,換我來;你扶苗,我培土;你踩實了土,我系上鮮豔的紅絲帶,

大家配合默契,幹勁十足。看著火熱的勞動場面,木蘇瑪庫恰村的團支部書記比力克孜·伊斯馬伊力興奮地說:“種樹是我們經常做的事,但今天意義不一樣!我覺得,我們各民族團結一心的情意就像這樹根一樣,很深很深地紮在土地裡,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的。”

機關幹部馬曉晴和她的親戚亞庫普·庫爾班一邊植樹,一邊熟稔地用維吾爾語聊著天。

亞庫普·庫爾班是把農活好手,

但不善言談,只是反復地說著“你們這麼遠來到這裡,還幹這麼累的活,真是太辛苦了,太辛苦了”,馬曉晴樂呵呵地說:“我們是一家人,為自己家幹活兒,不辛苦。”

13時許,百餘株挺拔的白楊樹苗站立在廣闊的田野中,每株樹身上象徵著民族團結的紅絲帶在春風中輕揚,喜悅、歡快,一如洋溢在每位植樹者臉上的笑容……

現場,22名幹部和親戚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加深了感情,一些幹部還和親戚在紅絲帶上分別簽下自己的名字,期待這片“民族團結林”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我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

14時23分,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民族團結一家親”探親聯誼會在木蘇瑪庫恰村的村民活動室歡樂舉行。

“民族團結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要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它,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建設我們新疆的美好明天,建設我們村的美好明天……”探親小組組長、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綜治一處長長李小平的開場白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舞蹈《喀什葛爾姑娘》、民間藝人的彈唱,歡快的麥西來甫,真摯、喜悅的笑容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村民塔吉古麗的詩朗誦《你是我的親戚,歡迎你來!》將活動推向高☆禁☆潮。

22歲的木蘇瑪庫恰村村民塔吉古麗是個喜歡文字的女子。為迎接親人的到來,前一天晚上,她創作了這首詩:

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父母,

但是你很關心我,我很牽掛你,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雖然你不是在農村長大,

但是你來找我,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雖然我為你做不了任何事,

但是我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樸素的表達,深情的朗誦,打動著每一個人。是的,只有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會感同身受的感動,會從內心裡釋放出這樣快樂、美麗的笑容!

春風細雨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18時許,政法委幹部王琴盤腿坐在親戚吐尼沙·達烏提家的土炕上,和她聊著家常。面前擺著吐尼沙精心準備的各色小吃,吐尼沙三歲的小孫子沙迪克江則一直黏在王琴的懷裡,不肯離開。

“您這頸椎和腰椎不好,要經常曬曬太陽,不要太勞累。家裡有什麼難事,你儘管給我說,我離得遠,有時可能不方便,我那個來看您的老戰友您還記得吧?他就在縣裡呢,有急事可以找他……”

聽著王琴溫暖貼心的囑咐,一連聲的“謝謝”後,吐尼沙說:“你比我自己養大的孩子還關心我……”話音未落,已淚盈雙眼,吐尼沙哽咽著說不下去,只是緊緊地、緊緊地擁抱著王琴。

20時許,當探望親戚後的政法委幹部返回村委會集合時,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吃過飯了吧?晚飯不用再吃了吧?”

原來,和前幾次看親戚只是坐著瞭解家裡的情況不同,這次,各自的親戚都準備了家常飯,或是抓飯,或是時令的苜蓿餡餃子,像常見面的家人一樣,吃飯喝茶,聊著現在的生活,說著新一年的計畫。

自2016年10月16日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召開以來,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機關幹部們,從疏附縣木蘇瑪阿恰皮拉勒村

一些幹部還和親戚在紅絲帶上分別簽下自己的名字,期待這片“民族團結林”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我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

14時23分,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民族團結一家親”探親聯誼會在木蘇瑪庫恰村的村民活動室歡樂舉行。

“民族團結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要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它,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建設我們新疆的美好明天,建設我們村的美好明天……”探親小組組長、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綜治一處長長李小平的開場白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舞蹈《喀什葛爾姑娘》、民間藝人的彈唱,歡快的麥西來甫,真摯、喜悅的笑容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村民塔吉古麗的詩朗誦《你是我的親戚,歡迎你來!》將活動推向高☆禁☆潮。

22歲的木蘇瑪庫恰村村民塔吉古麗是個喜歡文字的女子。為迎接親人的到來,前一天晚上,她創作了這首詩:

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父母,

但是你很關心我,我很牽掛你,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雖然你不是在農村長大,

但是你來找我,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雖然我為你做不了任何事,

但是我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

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

樸素的表達,深情的朗誦,打動著每一個人。是的,只有久別重逢的親兄弟姐妹,會感同身受的感動,會從內心裡釋放出這樣快樂、美麗的笑容!

春風細雨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18時許,政法委幹部王琴盤腿坐在親戚吐尼沙·達烏提家的土炕上,和她聊著家常。面前擺著吐尼沙精心準備的各色小吃,吐尼沙三歲的小孫子沙迪克江則一直黏在王琴的懷裡,不肯離開。

“您這頸椎和腰椎不好,要經常曬曬太陽,不要太勞累。家裡有什麼難事,你儘管給我說,我離得遠,有時可能不方便,我那個來看您的老戰友您還記得吧?他就在縣裡呢,有急事可以找他……”

聽著王琴溫暖貼心的囑咐,一連聲的“謝謝”後,吐尼沙說:“你比我自己養大的孩子還關心我……”話音未落,已淚盈雙眼,吐尼沙哽咽著說不下去,只是緊緊地、緊緊地擁抱著王琴。

20時許,當探望親戚後的政法委幹部返回村委會集合時,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吃過飯了吧?晚飯不用再吃了吧?”

原來,和前幾次看親戚只是坐著瞭解家裡的情況不同,這次,各自的親戚都準備了家常飯,或是抓飯,或是時令的苜蓿餡餃子,像常見面的家人一樣,吃飯喝茶,聊著現在的生活,說著新一年的計畫。

自2016年10月16日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召開以來,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機關幹部們,從疏附縣木蘇瑪阿恰皮拉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