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塑造雄關製造品牌“嘉峪關一特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首輛整車下線”

10月16日上午,嘉峪關一特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首輛整車在多功能專用汽車生產車間正式下線。

出席下線儀式的領導和嘉賓有:省委常委、副省長宋亮,省建設廳廳長楊詠中,省發改委副巡視員肖福林,省工信委副主任王海峰,省政府國資委副主任車洪,省公安廳副廳長李曉林,省安監局副局長潘衛東,

甘肅日報社副總編鞏煒,武威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成日,定西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春光,臨夏州委常委、副州長霍志亞,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志宏,白銀市副市長賈汝昌,中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周振興委員,中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陳新華委員,上海飛和集團董事長鄭雷飛及經銷商代表,省內有關市州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嘉峪關市四大班子在嘉領導,酒鋼集團公司、軍分區、法院、檢察院領導,
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代表,各部門各單位副處級以上幹部,部分駐嘉單位負責人,有關新聞媒體記者朋友。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向我市發來了賀電。

儀式上,省委常委、副省長宋亮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一特汽車公司表示祝賀,並宣佈車輛下線。

活動現場嘉峪關市委書記王硯致辭:“一特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首輛整車下線及入館收藏,

是我市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效,是我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嘉峪關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我市推進供給側改革取得了嶄新成果。”

王硯指出,汽車工業是我省重點扶持領域,全省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汽車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發展以乘用車、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等為重點的汽車產業,把嘉峪關作為汽車試點城市,

佈局建設汽車綜合產業園。近年來,我們搶抓“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行動等戰略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作出的“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動率先轉型跨越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發展汽車產業擺在重要戰略地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林鐸書記多次對一特汽車專案作出批示、給予親切關懷,唐仁健省長赴汽車製造實訓基地調研、給予鼓勵,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工信委、省國資委等部門大力支持,已將一特專案列為2017年全省裝備製造產業重點建設專案,上海飛和集團真誠合作,促成一特汽車專案順利實施。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支持汽車產業發展“21條”、房車產業發展“16條”等政策,加大融資力度,延伸產業鏈條,大力培養實用型人才,納入政府採購,鼓勵使用本地工業產品,加強銷售網站建設,提升產業研發創新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三重”“三一”方案,實現專案一周簽約落地、一周註冊成立公司、一周企業團隊進駐、一月建成投產,做到專案洽談與公司註冊、專案規劃與前期手續辦理、專案施工圖與專案報建、工藝設計與設備訂購、職工培訓與市場開拓、廠房建設與零部件配套並行,兩年工作任務僅用半年時間完成,創造了“四個一、六並行”的專案推進經驗。加強行銷宣傳,依託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打出品牌,通過烏魯木齊亞歐商品博覽會拓展面向新疆、中亞、西亞的銷售市場,利用敦煌文博會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推動深度交流合作。

王硯強調,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支援汽車和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打造汽車生產、商務、文化、科研、貿易、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現代汽車產業園。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汽車產業扶持政策,為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真誠希望上海飛和集團以整車下線為契機,加大研發力度,強化技術創新,拓展銷售市場,在多功能汽車發展領域贏得先機。希望國家工信部、省直部門和知名企業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我市汽車產業發展,齊心協力把嘉峪關一特汽車打造成甘肅乃至全國知名的汽車品牌,為我市轉型發展和全面小康注入強大動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做出新的貢獻。

一特首輛整車由嘉峪關城市博物館收藏,上海飛和集團執行董事鄭巨韓與嘉峪關城市博物館館長侯愛生交接鑰匙和收藏證書。在這一重要時刻,城市博物館館長侯愛生表示:“一特首輛整車體現了工業文明和汽車文化,承載著嘉峪關人民對自主品牌的熱愛,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嘉峪關製造”產品入館。

據瞭解,一特汽車項目是嘉峪關市發展裝備製造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主要生產多功能汽車、重卡、輕卡三大類車型,其中多功能汽車有垃圾清掃專用車、冷鏈物流車等37款,重卡有掛車、自卸車等8款,輕卡有箱式物流車等2款。這些車型的生產,可有效滿足新疆、中西亞和中東國家的市場需求,是我市向西開放的拳頭產品。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生產各類車輛501台,銷售訂單577輛,產值已達3500萬,解決就業200餘人,初步產生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一期工程建成後,可達到年產3萬輛多功能整車能力,解決用工1000人,利稅2億元。二期建成後,可達到年產10萬輛生產能力,解決用工3000人,利稅7—8億元。3到5年內可引進50家以上汽配企業,建成2—3平方公里汽車產業園,打造整車製造“產業鏈”。(完)

加大融資力度,延伸產業鏈條,大力培養實用型人才,納入政府採購,鼓勵使用本地工業產品,加強銷售網站建設,提升產業研發創新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三重”“三一”方案,實現專案一周簽約落地、一周註冊成立公司、一周企業團隊進駐、一月建成投產,做到專案洽談與公司註冊、專案規劃與前期手續辦理、專案施工圖與專案報建、工藝設計與設備訂購、職工培訓與市場開拓、廠房建設與零部件配套並行,兩年工作任務僅用半年時間完成,創造了“四個一、六並行”的專案推進經驗。加強行銷宣傳,依託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打出品牌,通過烏魯木齊亞歐商品博覽會拓展面向新疆、中亞、西亞的銷售市場,利用敦煌文博會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推動深度交流合作。

王硯強調,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支援汽車和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打造汽車生產、商務、文化、科研、貿易、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現代汽車產業園。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汽車產業扶持政策,為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真誠希望上海飛和集團以整車下線為契機,加大研發力度,強化技術創新,拓展銷售市場,在多功能汽車發展領域贏得先機。希望國家工信部、省直部門和知名企業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我市汽車產業發展,齊心協力把嘉峪關一特汽車打造成甘肅乃至全國知名的汽車品牌,為我市轉型發展和全面小康注入強大動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做出新的貢獻。

一特首輛整車由嘉峪關城市博物館收藏,上海飛和集團執行董事鄭巨韓與嘉峪關城市博物館館長侯愛生交接鑰匙和收藏證書。在這一重要時刻,城市博物館館長侯愛生表示:“一特首輛整車體現了工業文明和汽車文化,承載著嘉峪關人民對自主品牌的熱愛,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嘉峪關製造”產品入館。

據瞭解,一特汽車項目是嘉峪關市發展裝備製造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主要生產多功能汽車、重卡、輕卡三大類車型,其中多功能汽車有垃圾清掃專用車、冷鏈物流車等37款,重卡有掛車、自卸車等8款,輕卡有箱式物流車等2款。這些車型的生產,可有效滿足新疆、中西亞和中東國家的市場需求,是我市向西開放的拳頭產品。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生產各類車輛501台,銷售訂單577輛,產值已達3500萬,解決就業200餘人,初步產生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一期工程建成後,可達到年產3萬輛多功能整車能力,解決用工1000人,利稅2億元。二期建成後,可達到年產10萬輛生產能力,解決用工3000人,利稅7—8億元。3到5年內可引進50家以上汽配企業,建成2—3平方公里汽車產業園,打造整車製造“產業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