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希望乳業重啟上市 劉永好千億資本圖譜曝光

本報記者 金曉岩 北京報導

劉永好,中國最大的民營農牧企業新希望集團掌門人,

從生產飼料起家,一路走向四川省首富的位置。然而,劉永好領導下的新希望集團並不甘於此,而是在逐漸佈局,將新希望集團打造為橫跨農業、金融、地產、醫療的商業巨無霸。

近日,隨著新希望集團的子公司之一新希望乳業公佈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二度衝擊IPO,擬發行新股8537萬餘股,募集資金5.04億餘元的消息之後,再度引起了外界對劉永好的資產版圖的好奇。

新希望乳業再走上市路

原本打算境外上市的新希望乳業最終確定擬在深交所上市,這也證實了本報記者此前的有關新希望乳業上市的報導。日前,中國證監會披露了新希望乳業招股書,由此,也預示著新希望集團將迎來第二家上市公司。

根據上述新希望乳業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安徽新希望白帝乳業有限公司搬遷擴建項目”,另外還包括行銷網路建設及品牌推廣、研發中心建設及企業資訊化建設專案等。

新希望乳業的前身起源於2002年,當時新希望集團通過控股或參股杭州雙峰、河北天香、鄧川蝶泉等國內多家區域型乳企,從而迅速組建起乳業的班底,並于2006年成立了新希望乳業。之後,新希望乳業又接連收購,在當地加強佈局低溫奶產業鏈。但是,收購了十多個區域品牌的新希望乳業業績表現並非盡如人意。

2006 年、2007 年淨利潤分別虧損1525 萬元、2827 萬元。

2008年,新希望再次出手以1億元收購內蒙古非常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非常牛董事長李成雲被任命為新希望乳業執行總裁。雖然李成雲在2008年7月加盟新希望後就提出“希望3年後銷售額能在現有基礎上翻2-3倍”。

不過,新希望乳業業績並未有多大改觀,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008年是虧損1822.1萬元,2009年在李成雲的帶領下實現盈利,為424.99萬元;而到了2010年上半年,

其虧損額又迅速擴大為2000.87萬元。

為此,2010年2月,李成雲離職。接任者為精通行銷的副總裁席剛至今。

李成雲辭職後的當年9月,新希望乳業的控股公司也是新希望集團的上市公司新希望發佈公告,為提高公司盈利水準,將擬以持有的盈利弱的新希望乳業100%股權與四川南方希望實業有限公司合法持有的四川新希望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農牧”)92.75%股權進行資產置換。

該項交易於2011年9月完成,至此,新希望乳業完成了在上市公司新希望中的剝離。

2015年,投資公司Universal Dairy Limited以6.18 億元價款收購新希望乳業100%的股權。其後,新希望乳業經歷多次增資和減資,2016年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劉永好和劉暢父女的資本圖譜

前不久,當新希望乳業上市的消息傳出後,本報記者曾試圖採訪新希望集團方面的看法,但對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應該諮詢新希望乳業的團隊。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瞭解到,截至2017年6月30日,劉永好女兒、現任新希望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新希望六和公司董事長的劉暢通過其控股的Universal Dairy Limited公司持有新希望乳業72.8844%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新希望乳業17.4914%的股份,父女二人為新希望乳業的共同實際持有人。

新希望乳業的上市只是劉永好領導下的新希望集團的冰山一角,畢竟此次上市的新希望乳業只有20億元的營收規模,此前,劉永好作為兩會代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新希望集團已達千億規模。

如此之下,新希望集團還有哪些資產令人好奇。縱觀新希望3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明確劃分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進軍飼料行業;第二個階段是從飼料行業單一領域到相關多元化發展的轉變;第三個階段則為:從相關多元化到非相關多元化以及國際化和互聯網化。

作為新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的發起人和大股東,劉永好是最早一批體悟金融的力量,並從中收穫豐厚回報的實業家。在大眾印象中,劉永好的“實業家”身份大於“金融家”身份,但近年來,劉永好的“金融家”身份日顯,2013年,劉永好家族還憑藉200億投資市值問鼎胡潤投資富豪榜首。新希望每年賺取的淨利潤中,有很大比例是來自于投資民生銀行而獲得的投資收益,這掩蓋了新希望農業板塊的巨變。

新希望的資本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此多領域的新希望集團旗下究竟有多少公司呢?

除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以及即將上市的新希望乳業外,上述新希望乳業的招股書還披露,劉永好及其女兒劉暢控制的境內外一級子公司9家、境外二級子公司5家、境內二級子公司8家,及56家多級境內子公司。此外,在資本市場上,劉永好“新希望系”至少控股新希望、寶碩股份,參股民生銀行、深圳燃氣等多家上市公司。

這也是劉永好家族首次相對完整披露資產版圖。

不過據新希望集團內部人士向相關媒體透露,劉永好父女實際控制的公司數目遠超過披露的79家公司,有一部分是因為合併統計口徑,另外則是因為有些公司股權關係比較間接,沒有進行披露。

海外資產業務比例提高

和其他50後的傳統企業家的想法不同,新希望集團一直在變革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尤其是年輕二代企業家劉暢接管新希望六和以後更是給新希望年輕員工隊伍畫龍點睛。

例如,新希望集團目前也在做調整,員工年輕化,進一步佈局金融業,設立互聯網銀行,業務多元化,國際化也是新希望發展方向。

從2013年開始,新希望的海外擴張快速提速,並瞄準了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

2013年新希望收購了澳大利亞大型牛肉加工商KPC,將其養殖規模擴大到50萬頭;2015年7月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同年在美國收購了知名穀物和能源貿易商藍星公司20%的股份;2016年,新希望旗下的草根知本全資收購了澳洲保健品企業Natural Care。

如果從1998年公司設立海外事業部算起,新希望的國際化進程也已經走過了近20年。從在越南、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建廠,到現今在澳大利亞、美國的投資並購,從動物飼料到高端蛋白,新希望農牧板塊的國際化路徑正悄然發生改變,這背後也是國內農牧領域風向標的變化。

“經濟全球化格局中,不能只盯著國內市場。”劉永好曾表示,要迎合市場需求做供給側轉型,同時保持自身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有效配置資源必不可少。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有不少農業巨頭將目光放在了國際市場,中化集團430億美元並購先正達,中糧集團30多億美元並購來寶農業、尼德拉,前者意在佈局農化種子上游,後者著力搶佔糧源,成為國際大糧商。而在全球糧食與大宗貨物領域,ADM、嘉吉已經是絕對的領導者和控制者,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海外生產的產品只占到整個銷售的10%左右,我們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國內國外能夠六四開,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程度。”劉永好說。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瞭解到,截至2017年6月30日,劉永好女兒、現任新希望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新希望六和公司董事長的劉暢通過其控股的Universal Dairy Limited公司持有新希望乳業72.8844%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新希望乳業17.4914%的股份,父女二人為新希望乳業的共同實際持有人。

新希望乳業的上市只是劉永好領導下的新希望集團的冰山一角,畢竟此次上市的新希望乳業只有20億元的營收規模,此前,劉永好作為兩會代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新希望集團已達千億規模。

如此之下,新希望集團還有哪些資產令人好奇。縱觀新希望3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明確劃分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進軍飼料行業;第二個階段是從飼料行業單一領域到相關多元化發展的轉變;第三個階段則為:從相關多元化到非相關多元化以及國際化和互聯網化。

作為新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的發起人和大股東,劉永好是最早一批體悟金融的力量,並從中收穫豐厚回報的實業家。在大眾印象中,劉永好的“實業家”身份大於“金融家”身份,但近年來,劉永好的“金融家”身份日顯,2013年,劉永好家族還憑藉200億投資市值問鼎胡潤投資富豪榜首。新希望每年賺取的淨利潤中,有很大比例是來自于投資民生銀行而獲得的投資收益,這掩蓋了新希望農業板塊的巨變。

新希望的資本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此多領域的新希望集團旗下究竟有多少公司呢?

除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以及即將上市的新希望乳業外,上述新希望乳業的招股書還披露,劉永好及其女兒劉暢控制的境內外一級子公司9家、境外二級子公司5家、境內二級子公司8家,及56家多級境內子公司。此外,在資本市場上,劉永好“新希望系”至少控股新希望、寶碩股份,參股民生銀行、深圳燃氣等多家上市公司。

這也是劉永好家族首次相對完整披露資產版圖。

不過據新希望集團內部人士向相關媒體透露,劉永好父女實際控制的公司數目遠超過披露的79家公司,有一部分是因為合併統計口徑,另外則是因為有些公司股權關係比較間接,沒有進行披露。

海外資產業務比例提高

和其他50後的傳統企業家的想法不同,新希望集團一直在變革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尤其是年輕二代企業家劉暢接管新希望六和以後更是給新希望年輕員工隊伍畫龍點睛。

例如,新希望集團目前也在做調整,員工年輕化,進一步佈局金融業,設立互聯網銀行,業務多元化,國際化也是新希望發展方向。

從2013年開始,新希望的海外擴張快速提速,並瞄準了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

2013年新希望收購了澳大利亞大型牛肉加工商KPC,將其養殖規模擴大到50萬頭;2015年7月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同年在美國收購了知名穀物和能源貿易商藍星公司20%的股份;2016年,新希望旗下的草根知本全資收購了澳洲保健品企業Natural Care。

如果從1998年公司設立海外事業部算起,新希望的國際化進程也已經走過了近20年。從在越南、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建廠,到現今在澳大利亞、美國的投資並購,從動物飼料到高端蛋白,新希望農牧板塊的國際化路徑正悄然發生改變,這背後也是國內農牧領域風向標的變化。

“經濟全球化格局中,不能只盯著國內市場。”劉永好曾表示,要迎合市場需求做供給側轉型,同時保持自身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有效配置資源必不可少。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有不少農業巨頭將目光放在了國際市場,中化集團430億美元並購先正達,中糧集團30多億美元並購來寶農業、尼德拉,前者意在佈局農化種子上游,後者著力搶佔糧源,成為國際大糧商。而在全球糧食與大宗貨物領域,ADM、嘉吉已經是絕對的領導者和控制者,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海外生產的產品只占到整個銷售的10%左右,我們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國內國外能夠六四開,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程度。”劉永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