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發明了一句口頭禪,六百年來老少皆知,但大多數人都說錯了

朱元璋從一個無錢葬父的放牛娃,到號令天下的九五之尊,這個真得不能再真的史實告訴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風起雲湧,放牛娃朱元璋最開始只是最不起眼的那個,

誰能料到天下最後都落入朱元璋之手?

朱元璋,大名朱重八,職業很多:農民、放牛娃、和尚、流浪漢、乞丐等等,但最成功的還是皇帝這個職業。朱元璋出身農民,所以當了皇帝後,為了增強統治的合法性,就說自己是天命所歸,

在名稱方面下了大功夫,將南京改名“應天府”,將上朝的大殿定名為“奉天殿”,在自己的玉圭上鐫刻“奉天法祖”四字,處處彰顯自己是天命所歸,最後還發明了一句流行數百年的聖旨開場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可謂是老少皆知,看過古裝劇的都聽過,

太監宣旨總會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但正是因為古裝劇的影響,導致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給念錯了,這句話的正確斷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說不斷句,因為奉天承運是皇帝的修飾詞,但古裝劇中一般都會錯誤地念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在不同朝代,聖旨開頭第一句話是有所差異的。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為了彰顯權力的至高無上,便以“皇帝詔曰”作為開頭;漢朝沿用了秦朝慣例,同樣使用“皇帝詔曰”;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演變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由於聖旨多由門下省審核頒佈,聖旨開頭一般為“門下,天下之本”。

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雖然因為古裝劇而深入人心,但其實只是自朱元璋起才作為聖旨開場白的,而現在很多古裝劇基本不注重這些細節,一點都不講究,隨便哪個朝代,都以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尷尬的是,還錯念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