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委黨校舉行“貫徹發展新理念、轉型升級補短板”座談會

新湖南用戶端10月16日訊(記者 于振宇)10月16日下午,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組織召開“喜迎十九大,永遠跟黨走,貫徹發展新理念,

轉型升級補短板”座談會,來自廳幹班、中青班、處幹一班、處幹二班、處級公務員班的學員代表和學校部分教師圍繞“貫徹發展新理念轉型升級補短板”暢談心得體會。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嚴華,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曹健華出席。

1、廳幹班學員、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曹慧泉:

堅持技術創新調整結構,

傳統企業也同樣有春天

實踐證明,堅持技術創新調整結構,傳統企業也同樣有春天。幾年來,華菱瞄準高端調整結構,堅持技術創新,堅持深化改革,度過了行業最困難的低谷期,迎來了難得的市場機遇。華菱瞄準高端市場調整結構,打造技術研發創新體系,構建可持續競爭優勢,瞄準國內國際“標誌性工程”,瞄準行業“標杆客戶”, 一方面在多個“超級工程”專案中大顯身手;另一方面在造船、海工、汽車、橋樑、機械、家電、油氣等多個細分行業市場培育形成了一批“隱形冠軍”,

市場份額處於行業第一第二的領先位置,成為行業標杆客戶的首選供方。同時,通過學習引入華為的IPD(整合式產品開發)機制改造傳統鋼鐵研發體系,建設快速反應的銷研產一體化體系,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

華菱今年1-9月份產量、銷售收入、利潤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準,

利潤同比增加額在全國地方鋼企中排名第一;集團全年預計產鋼將首次登上2000萬噸臺階,在全國鋼鐵行業進入前8名,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將創造華菱成立20年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並將成為湖南省內首家銷售收入過千億企業。

2、中青班學員、祁陽縣人民政府縣長金彪:

推動“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

省委組織這次大討論活動,確實是對思想觀念的大洗禮、大革新、大突破,

尤其像我們來自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充分學習、領會“貫徹發展新理念 、轉型升級補短板”的新思想、新要求,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解放思想是前提,深化改革是抓手,補齊短板是目標,惠民共用是根本。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發展短板。當前,我們最急迫的任務就是要從思想根源上,解決認識新理念不深入、把握新理念不到位、踐行新理念不適應的問題。

必須堅定貫徹省委第十一屆三次全會的精神,推動“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並結合基層實際,把創新和開放落實到具體的產業、項目上,推動全民創新創業,推行全域開放開發,從最大的短板補起,振興實體經濟,提升產業實力,同時,始終把民生作為搞好工作的第一取向,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自豪感。

3、處幹一班學員、長沙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盧興映:

長沙A股上市公司數量市值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長沙在補金融短板方面一直在努力工作,積極探索,強力推進。今年上半年,長沙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8.53億元,同比增長7.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06%,金融業已成長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目前,長沙共有上市公司6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58家,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市值超過武漢(52家),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新三板掛牌公司134家。

《長沙市“十三五”金融發展暨“湖南金融中心”規劃》,明確提出了重點打造“一區(湘江新區濱江新金融聚集區)一帶(芙蓉中路金融聚集帶),構建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形成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財富管理為特色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功能;到2020年末,全面建成與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服務全省、輻射中西部、對接全國、聯繫世界的區域金融中心。

4、處幹二班學員、省農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太軍:

以創新發展激發“三農”活力

湖南是農業大省,但農業並不強,農業現代化一直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農業的弱質性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失衡沒有根本改變,城鄉要素配置不均沒有根本改變。

新常態下,湖南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破解新難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拉長農業這條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具體來說,就是要以創新發展激發“三農”活力,以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統籌推進,以綠色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以開放發展拓展“三農”空間,以共用發展增進農民福祉,實現“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的新圖景。

5.、處級公務員班、衡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少華:

補齊縣域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三個短板

這五年,衡陽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戰略部署,著力植優補短。一是將補齊縣域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三個短板上升為全市戰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力爭“十三五”時期,衡陽各縣市在全省縣域經濟排名明顯前移,有2至3個縣市進入全省十強。緊密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打造電子資訊、高端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加工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著力構建以南嶽為龍頭、城區為中心、市縣為基礎、景區景點和旅遊項目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二是成立專門機構推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三個短板辦,集中辦公,定期調度,納入考核。三是強化項目支撐。衡陽已成為一片投資興業的熱土。在9月底舉行的2017衡州經濟發展論壇,共簽約專案71個,總投資超過700億元,4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比亞迪雲軌等一批重點專案落戶衡陽。

6、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楊大慶:

進一步加強目標考核,建立開放型經濟考核獎懲機制

今年1-6月,全省完成進出口額1007億元,增長67.5%;實際利用外資74.6億美元,增長11.5%;實際到位內資2557億元,同比增長14.8%。湖南開放崛起戰略開局良好。

要進一步培養開放型人才,人才是開放崛起的根本,沒有開放人才一切無從談起,要培養開放型專業人才,培養開放型領導人才。要進一步樹立開放意識,打破內陸省份的固有思維,跳出湖南看湖南。要進一步加強目標考核,建立開放型經濟考核獎懲機制,確保開放型經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要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全省要按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思路,研究統一出臺項目用地、規劃、環評、供電、供水、供氣、融資、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一攬子專案招商計畫,吸引更多的大專案、大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入駐。

7、省委黨校決策諮詢中心副教授豆小紅:

堅持綠色“兩型”發展,提升群眾“生態獲得感”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關鍵。湖南綠色發展的直接目標是要實現生態強省,即實現從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轉變。

要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提高湖湘人民“獲得感”,堅持綠色理念規劃並立,理清綠色整體思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推進生態問題綜合整治,打造綠色宜居環境 ;發揮好改革與治理合力,健全綠色保障機制;統籌考慮好保護與發展,實現綠色生態目標,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的新期待,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培育綠色文化自覺,強化綠色法治保障,加快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才能在推動綠色發展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8、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唐琦玉教授:

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們湖南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著力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我省的民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老百姓在共建共用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湖南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767萬人,下降到2016年356萬人,5年脫貧411萬人;同時,湖南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監管、社會治安和社會治理等許多方面推出了許多改革舉措,產生了相當好的影響。

貫徹發展新理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要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厘清政府職能,強化整體協同,夯實民生基礎,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扣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9.、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何隆德教授:

五大發展理念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的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理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是新時期引領發展的“指揮棒”,也是“紅綠燈”。把握了時代大勢、破解了發展難題、厚植了發展優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深刻變革的核心思想。五大發展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的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聚焦了發展新方位,注入了發展新動力,明確了發展新要求,拓展了發展新空間。五大發展理念聚焦我國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新的發展方位,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實踐中實現經濟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活力和秩序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統一,以中國解決發展問題的新思路,為世界各國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走向共同繁榮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10、廳幹班學員、省煤田地質局黨組書記劉漢洪:

把湖南省煤田地質局鍛造成美麗中國最精良的地質服務商

在貫徹發展新理念轉型升級補短板的新征途中,一是堅決擁護黨的綱領,知行合一、全力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聚精會神抓黨建與一心一意謀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二是練就過硬看家本領,真信真學真懂真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絕對忠誠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即:人民立場、唯物史觀和辯證方法。三是忠實踐行發展要領,用“貨真價實”的發展落實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的發展理念和省委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發展願景及“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發展戰略,由傳統能源轉向新型能源,由黑色地質轉向綠色地質,由找煤經濟轉向造美經濟,全力推進小康溫暖幸福新煤田建設,努力將湖南省煤田地質局鍛造成“湖南煤田,地質鐵軍,美麗中國最精良的地質服務商”。

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嚴華在發言中強調,貫徹發展新理念,一是要切實樹牢“四個意識”,解決“發展什麼”的問題。踐行“四個意識”必須真正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必須始終樹立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的理念,著力強化“四個意識”,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凝心聚魂,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湖南一個聲音貫到底、一以貫之抓到底。二是要立足省情真抓實幹,解決“怎麼發展”的問題。推動轉型升級,補齊發展短板,首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湖南的囑託,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三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發展為了誰”的問題。我們應當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以民為根本,與民同憂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突出民生為本、民生優先,著力推動共建共用,努力讓發展更加健康、讓幸福更有質感。

3、處幹一班學員、長沙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盧興映:

長沙A股上市公司數量市值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長沙在補金融短板方面一直在努力工作,積極探索,強力推進。今年上半年,長沙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8.53億元,同比增長7.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06%,金融業已成長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目前,長沙共有上市公司6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58家,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市值超過武漢(52家),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新三板掛牌公司134家。

《長沙市“十三五”金融發展暨“湖南金融中心”規劃》,明確提出了重點打造“一區(湘江新區濱江新金融聚集區)一帶(芙蓉中路金融聚集帶),構建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形成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財富管理為特色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功能;到2020年末,全面建成與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服務全省、輻射中西部、對接全國、聯繫世界的區域金融中心。

4、處幹二班學員、省農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太軍:

以創新發展激發“三農”活力

湖南是農業大省,但農業並不強,農業現代化一直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農業的弱質性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失衡沒有根本改變,城鄉要素配置不均沒有根本改變。

新常態下,湖南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破解新難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拉長農業這條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具體來說,就是要以創新發展激發“三農”活力,以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統籌推進,以綠色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以開放發展拓展“三農”空間,以共用發展增進農民福祉,實現“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的新圖景。

5.、處級公務員班、衡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少華:

補齊縣域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三個短板

這五年,衡陽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戰略部署,著力植優補短。一是將補齊縣域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三個短板上升為全市戰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力爭“十三五”時期,衡陽各縣市在全省縣域經濟排名明顯前移,有2至3個縣市進入全省十強。緊密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打造電子資訊、高端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加工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著力構建以南嶽為龍頭、城區為中心、市縣為基礎、景區景點和旅遊項目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二是成立專門機構推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三個短板辦,集中辦公,定期調度,納入考核。三是強化項目支撐。衡陽已成為一片投資興業的熱土。在9月底舉行的2017衡州經濟發展論壇,共簽約專案71個,總投資超過700億元,4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比亞迪雲軌等一批重點專案落戶衡陽。

6、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楊大慶:

進一步加強目標考核,建立開放型經濟考核獎懲機制

今年1-6月,全省完成進出口額1007億元,增長67.5%;實際利用外資74.6億美元,增長11.5%;實際到位內資2557億元,同比增長14.8%。湖南開放崛起戰略開局良好。

要進一步培養開放型人才,人才是開放崛起的根本,沒有開放人才一切無從談起,要培養開放型專業人才,培養開放型領導人才。要進一步樹立開放意識,打破內陸省份的固有思維,跳出湖南看湖南。要進一步加強目標考核,建立開放型經濟考核獎懲機制,確保開放型經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要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全省要按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思路,研究統一出臺項目用地、規劃、環評、供電、供水、供氣、融資、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一攬子專案招商計畫,吸引更多的大專案、大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入駐。

7、省委黨校決策諮詢中心副教授豆小紅:

堅持綠色“兩型”發展,提升群眾“生態獲得感”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關鍵。湖南綠色發展的直接目標是要實現生態強省,即實現從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轉變。

要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提高湖湘人民“獲得感”,堅持綠色理念規劃並立,理清綠色整體思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推進生態問題綜合整治,打造綠色宜居環境 ;發揮好改革與治理合力,健全綠色保障機制;統籌考慮好保護與發展,實現綠色生態目標,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的新期待,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培育綠色文化自覺,強化綠色法治保障,加快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才能在推動綠色發展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8、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唐琦玉教授:

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們湖南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著力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我省的民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老百姓在共建共用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湖南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767萬人,下降到2016年356萬人,5年脫貧411萬人;同時,湖南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監管、社會治安和社會治理等許多方面推出了許多改革舉措,產生了相當好的影響。

貫徹發展新理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要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厘清政府職能,強化整體協同,夯實民生基礎,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扣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9.、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何隆德教授:

五大發展理念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的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理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是新時期引領發展的“指揮棒”,也是“紅綠燈”。把握了時代大勢、破解了發展難題、厚植了發展優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深刻變革的核心思想。五大發展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的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聚焦了發展新方位,注入了發展新動力,明確了發展新要求,拓展了發展新空間。五大發展理念聚焦我國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新的發展方位,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實踐中實現經濟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活力和秩序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統一,以中國解決發展問題的新思路,為世界各國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走向共同繁榮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10、廳幹班學員、省煤田地質局黨組書記劉漢洪:

把湖南省煤田地質局鍛造成美麗中國最精良的地質服務商

在貫徹發展新理念轉型升級補短板的新征途中,一是堅決擁護黨的綱領,知行合一、全力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聚精會神抓黨建與一心一意謀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二是練就過硬看家本領,真信真學真懂真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絕對忠誠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即:人民立場、唯物史觀和辯證方法。三是忠實踐行發展要領,用“貨真價實”的發展落實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的發展理念和省委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發展願景及“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發展戰略,由傳統能源轉向新型能源,由黑色地質轉向綠色地質,由找煤經濟轉向造美經濟,全力推進小康溫暖幸福新煤田建設,努力將湖南省煤田地質局鍛造成“湖南煤田,地質鐵軍,美麗中國最精良的地質服務商”。

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嚴華在發言中強調,貫徹發展新理念,一是要切實樹牢“四個意識”,解決“發展什麼”的問題。踐行“四個意識”必須真正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必須始終樹立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的理念,著力強化“四個意識”,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凝心聚魂,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湖南一個聲音貫到底、一以貫之抓到底。二是要立足省情真抓實幹,解決“怎麼發展”的問題。推動轉型升級,補齊發展短板,首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湖南的囑託,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三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發展為了誰”的問題。我們應當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以民為根本,與民同憂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突出民生為本、民生優先,著力推動共建共用,努力讓發展更加健康、讓幸福更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