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鄂爾多斯人又開始“冬儲”了,儲藏的不僅僅是菜,更多的是這個

老年人是“冬儲”的主力軍

10月12日早上9:00,柴家梁富興農貿批發市場內人聲鼎沸。

菜農史大爺正細心地剝著菜葉,之後將白綠分明的青麻葉遞給兒子裝袋。史大爺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子是從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大樹灣村過來的,國慶日前就開始賣菜了。“國慶日前賣得還可以,一農用車菜7000斤,每斤4毛,不到2天就賣完了。這幾天天冷,菜出的不是那麼快。”史大爺說。像史大爺這樣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賣“冬儲”蔬菜也是一年中進賬的關鍵時候。
史大爺說:“雖然買菜的人多了,可種菜的人也多了,所以去年一斤青麻葉賣5毛,今年賣4毛還得把不新鮮的菜葉都剝掉,那些丟掉的菜葉也值不少錢啊。”老漢惋惜地說。

長白菜最受歡迎

說話間,有位女士詢問蔓菁的價錢。“4毛一斤,按袋賣。”史大爺的兒子報價,

“買一袋吧。”買賣成交後,記者借空與買菜的女士聊了幾句。交談中得知這位女士姓郝,今年44歲,家住東勝區天驕苑社區。郝女士告訴記者:“我今天買了50多斤蔓菁、40斤芋頭、50多斤紅蔥、100斤長白菜。我特別愛吃酸菜,丈夫和孩子們吃飯習慣就著鹹菜,所以每年都得醃菜。只是自從搬到樓房後,沒了儲存的地方,只能少醃一些。”另外,她還告訴記者,富興農貿批發市場的紅蔥1.2元一斤,
社區超市里紅蔥每斤2.5元,所以,她就多備了一些紅蔥。

土豆成“冬儲”首選

對於許多鄂爾多斯人來說,對“吃燴菜”“就鹹菜”有著深厚的情感,這樣的吃食,已然成為了鄂爾多斯人的習慣。62歲的徐阿姨便是因為“習慣”了,堅持每年醃菜。“說實話,每年這時候不買點兒菜醃上,

總覺得缺點兒什麼。你說現在住樓房也沒地方存放,那也得想辦法醃點兒菜。這回我買了90斤青麻葉。”徐阿姨笑著說。

醃碎菜紅辣椒必不可少

採訪中記者發現,“冬儲”的人群集中在50、60、70年代,而80、90後參與“冬儲”的人屈指可數。記者在一個辣椒攤前碰到了正在等候父母的小張。

33歲的小張告訴記者,他是父母的司機兼搬運工。“我愛吃酸菜,可是我和媳婦不會醃菜。每年‘冬儲’,我就載著爸媽來買菜,爸媽醃好菜後,我想吃就去撈幾顆。”小張不好意思地笑著說。“現在外面超市里也賣醃菜,想吃買幾顆不是很方便嗎?”記者問。沒等小張回答,小張的媽媽王阿姨便開口了:“那能和自己醃的菜比嗎?我醃了一輩子菜,還是自己醃的菜乾淨、好吃。”

“冬儲”是一個享受過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然而正是這些瑣碎平凡的事情,填充了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的日子多了些別樣的滋味。

“冬儲”是一個享受過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然而正是這些瑣碎平凡的事情,填充了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的日子多了些別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