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隊最新投資路線曝光 一類股已入牛(附股)

國家隊最新投資路線曝光 首批重倉股堅守9個季度

隨著2017年上市公司三季報相繼披露,國家隊的投資圖譜開始浮出水面。媒體市場研究中心根據資料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在已披露三季報的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共有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以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國家隊身影。

具體來看,三季報披露顯示,在上述6家公司中,國家隊持有安信信託股份數量最多,

達到19932萬股,萬華化學和中國巨石等2只個股國家隊持股數量也均在3000萬股以上,分別為:4201.63萬股、3645.00萬股,此外,國家隊持有千山藥機、江山股份、中原特鋼等3只個股國家隊持股數量分別為:927.66萬股、612.60萬股、541.15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三季度,國家隊就已現身上述6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期間雖然經歷不同程度的增減持操作,但始終沒有退出,截至目前已堅守9個季度。

國家隊堅守的6只個股業績表現普遍較好,

其中,江山股份、萬華化學、千山藥機等3只個股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分別為:979.41%、212.41%、135.27%,中國巨石和安信信託三季報淨利潤也均實現同比增長,分別為:35.88%、22.27%。

在國家隊看好與業績表現突出雙重利好下,安信信託、中國巨石、千山藥機等3只個股率先啟動,10月份以來股價均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期間累計漲幅分別為:6.56%、3.84%、2.18%。

安信信託三季報披露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1.97億元,

淨利潤為28.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40%、22.27%。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方面,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增持公司股份5268.36萬股至15803.48萬股;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三季度持有公司股份4128.52萬股,較上期持股數量未發生改變。國家隊持股占比從上期的5.87%上升至7.98%。安信信託的突出表現也受到了券商的認可,最近1個月內,有5家券商給予安信信託“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除安信信託外,中國巨石、萬華化學等2只個股機構關注度也較高,最近1個月內,券商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家數分別為:16家、8家。

主動股票、混合、主動QDII今年以來冠軍基金業績齊超50%

隨著國慶以來境內外股市的上漲,境內和境外的主動偏股基金冠軍業績齊超50%大關,為近8年來首次出現該現象。

境內的主動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截至10月13日業績冠軍為分別為國泰互聯網+和東方紅滬港深基金,

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分別為50.68%和50.97%,投資境外市場的主動管理QDII業績冠軍為華寶興業中國成長基金,截至10月12日該基金收益率達到了53.5%。

據悉,2009年的境內外主動偏股基金冠軍業績均超50%,但2010年到2016年均未超過50%,在2014年和2015年國內出現翻倍基金的時候,主動QDII最高業績都不到50%。

最高收益53.5%

今年以來,在253只主動股票型基金中,收益突破30%的有26只,而彭淩志管理的國泰互聯網+成為了唯一收益超50%的基金,達50.68%。

緊隨其後的易方達消費行業和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業績同樣不俗,分別取得48.2%和46.2%的收益。此外,嘉實滬港深精選、銀華滬港深增長、廣發滬港深新起點等基金收益也在40%以上。

混合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水準也差不多。剔除異常波動基金後,東方紅滬港深同樣是唯一一隻收益超過50%的混合型基金,達50.97%。除此之外,上投摩根新興動力A、H和銀華盛世精選收益率也分別達到47.85%、48.17%、46.19%。

在主動管理QDII方面,華寶興業中國成長基金不僅摘得分類冠軍寶座,53.5%的今年以來收益率也成為了所有主動管理型基金中的冠軍。

此外,嘉實全球互聯網美元和港幣份額收益也達到了51.54%,不過人民幣份額的收益率低於50%,國富大中華精選的業績也超過了40%。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今年港股和美股的大漲,QDII基金業績明顯超過往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冠軍QDII產品業績分別僅為29.52%、17.19%和47.98%。

實際上,自QDII於2007年誕生並經歷2008年首個完整年度之後,僅在2009年一年出現過三類基金一年期收益均超過50%的情況。

超額收益來自結構性機會

有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雖然今年以來股指漲幅不大,但其實A股市場具有很好的結構性機會,這些機構性機會往往都有很大的行情。他分析,從排名靠前的基金持倉情況來看,不少基金經理都買了類似的個股,持倉比較接近。“因為今年的結構性行情非常集中,主要都集中在那些此前被低估的行業龍頭上。”

針對今年出眾的業績,股票型冠軍基金國泰互聯網+的基金經理彭淩志將原因歸結於今年的市場環境與他的投資理念相契合。

彭淩志對記者表示,他一直偏重基本面選股,關注那些具有長期佈局價值的行業和那些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企業。今年以來,市場不像往年熱愛追逐“小票”,而是越來越看重那些真正具有特色競爭力的公司。

此前,彭淩志一直看好金融、消費領域及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且在這些領域裡做了大量的配置,從而實現了超額收益。彭淩志表示,從大方向上,他對於這些此前他所看好的領域依然繼續堅定看好。不過他也表示,他也會根據一些個股具體的漲跌幅情況作出適當的調倉處理。

同樣偏好行業龍頭的還有上投摩根新興動力基金經理杜猛表示,中長期看,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行業龍頭公司會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同,新興產業的崛起將成為中國未來10-20年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銀華盛世精選基金經理李曉星則表示,將繼續看好國內股票市場的表現。他判斷中國經濟已開始見底回升,不會出現太大下行壓力。在經濟向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會有不錯的提升。此外,從全球權益類資產配置情況看,中國市場存在明顯的比價效應。

目前來看,在李曉星的投資版圖中,他很強調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配置重點首先是食品飲料,包括白酒類以及日用消費品,都受益於消費升級,也處於上行週期;由於光伏風電平價上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對新能源行業也十分看好;而得益于中國工程師紅利的電子、工控領域也在崛起,在人工成本越來越貴的情況下,智慧製造設備行業的應用空間比較大,並且國家政策十分支援,因此高端製造也是其比較看好的方向。

倉位說明一切:績優私募現在已滿上 大佬關注啥

倉位說明一切!績優私募現在已滿上,看看四季度這些大佬們會怎麼操作?

上漲的A股行情,已經引燃了私募基金的做多熱情據記者瞭解到,目前私募基金在整體高倉位運行!

私募的倉位到底有多高?

10月16日,國內最大的證券信託發行機構之一華潤信託,在其最新一期的《投研參考》中表示:

9月末,其全體投 顧的平均股票倉位為82.4%,前6個月累計收益排名前25%的投 顧,平均股票倉位為92.7%。

另據私募排排網發佈的10月份《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月度報告》表示:

最新倉位元調查顯示,當前私募機構的平均倉位水準在七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半倉以上(倉位在50%以上)私募機構在所有接受調查的私募中的占比接近90%,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換言之,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內,私募的整體倉位仍在繼續增加。具體來看,倉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機構甚至已經高達55.96%,而其中滿倉的私募機構佔據了這一資料的近一半;倉位在五成到八成的私募機構占比32.11%;而倉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機構占比總和不足12%,並且沒有私募機構空倉。

上面兩家機構的統計顯示,高倉位元已然成為私募機構的主流。這也難怪,有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除了預留一點必要的現金,其餘的都已經買進去了,我們幾近滿倉”。

對此,某百億級私募大佬表示,縱觀全年行情,上半年大盤、消費漲了,後期中證500、中小創也都漲了,大都實現了正收益,因此信心不斷增強。在賺錢效應影響下,中長期看多,倉位自然會加上去。同時預計未來回檔幅度不會非常大,總體處於窄幅震盪,所以有好股票就拿一拿。一位以逆向投資著稱的私募基金經理則表示:“當私募普遍高倉位的時候,就該謹慎了。”

私募在大力佈局成長股?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做多熱情持續,近期私募機構的調研積極性也大大提升。下圖為格上理財統計的《2016年以來私募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家數及調研次數》,便可說明。

在這其中,私募機構對中小板的關注度最高,對主機板的關注度有所回升,而對創業板的關注度略有下降。從行業看,電子行業成為私募機構的關注熱點,關注度達13.92%,其次是化工和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腦、電氣設備緊隨其後。

進入10月份,投資機構延續了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關注熱度。據資料,十月以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共進行了98次調研,涉及19家公司。從調研資料看,對主機板公司的調研為18次,占比18.36%,對中小板公司的調研次數最多,達到了80次,占比81.63%,而對創業板公司的調研僅有1次。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期成長股走出一波較好的行情。例如,國慶日後的第一個交易周,成長股引領市場的態勢十分明顯。較9月29日的收盤價,創業板指上漲3.16%,中小板指上漲2.94%,深證成指上漲2.81%,而上證綜指漲幅卻只有1.24%。

對此,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認為,上半年成長股不漲反跌,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一些優質成長股迎來合適的配置機會,特別是低估值、高增速的股票產生了更大吸引力。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偏成長風格的股票更能帶來超額收益,如果想進行長期佈局,現在可以關注成長股。

四季度私募大佬關注啥?

但這並非意味著成長股將迎來系統性機會。事實上,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就坦言:“四季度,位置合適的成長股有機會,但也是局部性機會。”多位績優私募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下半年以來,私募機構加大對成長股的調研,一方面是看好成長股長期的投資機會,畢竟成長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另一方面,銀行、保險、券商、週期、大消費等股票相對比較同質化,研究花費的精力不太多。真正需要調研的還是成長股票,必須深入公司調研瞭解。

據記者瞭解到,相比追求成長股長期的邏輯性,一些私募基金目前頗為看好消費股短期內的確定性機會。

例如,某績優私募基金經理表示,考慮10月之後各種節日相繼來臨,消費將進入旺季,而且部分高端白酒的提價預期已經臨近,已經加大了消費升級相關股票的配置,並繼續看好。

星石投資表示,短期內看好四季度消費旺季行情,而中長期來看消費板塊也有基本面支撐。消費板塊的投資邏輯主要是消費升級以及市場出清帶來的龍頭企業盈利提升。

市場出清是指通過價格機制實現供求均衡的過程。消費行業多為民營企業,對於價格機制敏感,出清較為徹底。在此過程中,部分效率較高的行業龍頭崛起,搶佔落後企業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導致龍頭企業成長性、盈利能力等各項指標均大幅超越同行業其它公司,這種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正發生在消費領域的各個行業當中。

除此之外,關注2018-2019年企業的盈利增長也是一些私募基金四季度的投資主線。例如仁橋資產就認為,未來注重更確定性的盈利增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的投資機會。

一方面,尋找具有盈利拐點的公司,多數屬於週期型成長股,體現的是研究的前瞻性;

另一方面,穩定增長類行業裡面有些質地優良的公司今年落伍了,市場關注度明顯不夠,相對估值處在歷史較低的水準,但來年基本面仍能延續增長,或者持續改善,這類公司在年末估值切換過程中機會明顯。

還在糾結A股3400點攻防 紙類股已走出波瀾牛市

無紙化辦公時代,紙價卻漲上天!還在糾結A股3400點攻防?紙類股已經走出波瀾牛市!(附股)

王朱瑩

在無紙化辦公越來越盛行的“E”時代,“洛陽紙貴”的現象再現江湖,原紙供應商話語權陡增,下游企業甚至出現一貨難求的窘境。去年四季度以來,紙價便開啟了“漲漲漲”模式,其中尤以用於包裝的瓦楞紙和箱板紙漲幅最為明顯,A股和H股兩個市場的不少紙業股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反彈行情。

分析人士指出,“禁廢令”的出臺以及環保因素對供應面的影響,使得廢紙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帶動了紙價的集體反彈。考慮到廢紙進口額度暫未明朗,四季度國廢(國內廢紙)仍將維持漲價趨勢,而供給端因環保壓力不減,短期行業無大規模新增產能投放,依然偏緊,紙價有望延續上行格局,利好相關概念股。

漲幅巨大“紙”高氣昂

據天風證券資料,截至上周,瓦楞紙均價為5713元/噸,自去年10月14日的3105元/噸至今,漲幅達84%。箱板紙均價為6200元/噸,而去年10月箱板紙均價約3300元/噸,漲幅近88%。

據卓創資訊分析人士介紹,今年4月以來紙價進入上行通道,8-9月紙價突然提速。8月份全國大部分紙廠進行了3至4次提價,包括瓦楞紙、白板紙、生活紙、新聞紙、銅版紙在內的原紙,漲幅在300元-900元/噸不等。9月延續漲價態勢,短短一個月內瓦楞紙價格大幅上漲1100-1300元/噸不等。

進入10月份,紙業公司再次提價加速。

10月11日-13日,全國58家紙企上調廢紙價格50-200元/噸,只有個別紙企下調廢紙價格,廢紙價格呈整體上升趨勢。

“最近調價函發的很密集,從8月份開始便這樣,給我們包裝公司帶來很大成本壓力。”東莞一位包裝公司採購部經理感慨,工廠裡原紙囤貨不多,跟供應商溝通,要求先打貨款才能送貨,要麼只能接受斷貨的事實。

宜賓紙業、博匯紙業、晨鳴紙業等紙業龍頭企業成了這一輪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晨鳴紙業

根據晨鳴紙業三季報業績預告,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6.5-27.5億元,同比增長71%-77%;其中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9-10億元,同比增長46%-63%。

博匯紙業

博匯紙業三季報則顯示,前三季度實現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歸母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469.6%;扣非後淨利潤6.2億,同比增長837.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收入22.8億,同比增長15.7%;實現淨利潤2億,同比增長394.6%。

股價表現上看,今年以來,晨鳴紙業、博匯紙業、太陽紙業、山鷹紙業累計漲幅分別高達89.6%、79.95%、42.44%和38.03%。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8.86%,深證成指漲幅為10.75%。

港股市場也是“別樣紅”。

玖龍紙業、晨鳴紙業H股、理文造紙等股票年初以來漲幅高達140.28%、98.6%和79.55%。根據玖龍紙業財報, 2017財年,玖龍紙業錄得銷售額為391.5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毛利潤為79.76億,同比上漲36.1%;股東應占淨利潤為43.84億,同比上升290.79%;每股盈利約0.94元,派息率32%。花旗、野村和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紛紛表示玖龍業績超預期,維持“買入”或“增持”評級。

“禁廢令”致洛陽紙貴

長江證券分析師蔡方羿在研報中分析稱,主導本輪廢紙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美廢進口額度減少。環保部自五月以來暫停對進口廢紙的審批,進口外廢額度逐漸耗盡催生國廢價格創歷史新高。

今年8月中旬,環保部發佈的新版《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中,未經分揀的廢紙已從限制進口調整為禁止進口,回收(廢碎)紙及紙板包括廢特種紙被列入了“禁入名單”。

資料顯示,國內的廢紙進口總量已經從5月的244萬噸降至7月的213萬噸。同時,由於環保因素,國內紙箱廠已經從2010年的3300多家減少到目前2000家左右,紙箱供應大大減少。一時間,國內廢紙身價不斷飆升,市面上能回收上來的廢紙越來越少了。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紙箱生產是個高污染產業,現在強調環保,於是就需要提高技術,生產無污染的產品,這需要一個過程,這時候它供給量會減少,於是紙價也會上漲,特別在紙箱瓦楞紙反映是最強烈的,其他的紙漲價幅度並不是很高。同時,有需求拉升的因素,現在電商發展很快,然後都要用紙箱來包裝,那麼這個需求因素也助長了價格上升。

券商集體看多

國金證券

國金證券分析師揭力表示,禁廢令出臺後國廢價格持續走高,是推動包裝紙價格在9月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目前來看,四季度國家批復新進口配額的預期較弱,預計短期內國廢漲價趨勢難以拐頭。另一方面,進入10月,包裝紙將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因而四季度包裝紙價格走強的驅動因素尚存。

東吳證券

東吳證券輕工製造團隊認為,紙價大概率仍將繼續上行。

從成本端看,廢紙進口額度暫未明朗,四季度國廢仍將維持漲價趨勢;紙漿價格受旺季等因素影響,漲價趨勢未變,成本端漲價為紙價上漲提供支撐。

從供給端看,“2+26 城”京津冀地區環保督查力度史無前例,小紙企環保成本抬升的同時原材料供貨穩定性較差持續出清,同時短期行業無大規模新增產能投放,供給偏緊;需求端箱板、瓦楞、白卡、銅板、雙膠等細分紙種四季度都進入旺季,下游提價接受能力強,幾個因素共同作用於紙價繼續上行,這也將成為驅動股價繼續上行的因素。

申萬巨集源

申萬巨集源研究指出,文化紙領域,今年以來受益價格高位運行,企業盈利能力突出,9月進入旺季後伴隨前期紙漿漲價,文化紙全面反彈提價。

箱板瓦楞紙方面,中國禁止進口混合廢紙政策持續發酵,國廢漲、美廢歐廢跌的局面利於集中度持續提升。

產能新增方面,產能審批整體為“審批松、管理嚴”的趨勢,自備電廠/鍋爐審批嚴從源頭限制產能無序擴張,自發電、蒸汽、廢紙限制產能釋放節奏。

看好龍頭紙企業績持續提升和板塊景氣提升,首推山鷹紙業、晨鳴紙業、太陽紙業。

更多財經快訊、股市猛料,請大家訪問我們官方網站 http://www.stockstar.com/

據悉,2009年的境內外主動偏股基金冠軍業績均超50%,但2010年到2016年均未超過50%,在2014年和2015年國內出現翻倍基金的時候,主動QDII最高業績都不到50%。

最高收益53.5%

今年以來,在253只主動股票型基金中,收益突破30%的有26只,而彭淩志管理的國泰互聯網+成為了唯一收益超50%的基金,達50.68%。

緊隨其後的易方達消費行業和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業績同樣不俗,分別取得48.2%和46.2%的收益。此外,嘉實滬港深精選、銀華滬港深增長、廣發滬港深新起點等基金收益也在40%以上。

混合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水準也差不多。剔除異常波動基金後,東方紅滬港深同樣是唯一一隻收益超過50%的混合型基金,達50.97%。除此之外,上投摩根新興動力A、H和銀華盛世精選收益率也分別達到47.85%、48.17%、46.19%。

在主動管理QDII方面,華寶興業中國成長基金不僅摘得分類冠軍寶座,53.5%的今年以來收益率也成為了所有主動管理型基金中的冠軍。

此外,嘉實全球互聯網美元和港幣份額收益也達到了51.54%,不過人民幣份額的收益率低於50%,國富大中華精選的業績也超過了40%。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今年港股和美股的大漲,QDII基金業績明顯超過往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冠軍QDII產品業績分別僅為29.52%、17.19%和47.98%。

實際上,自QDII於2007年誕生並經歷2008年首個完整年度之後,僅在2009年一年出現過三類基金一年期收益均超過50%的情況。

超額收益來自結構性機會

有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雖然今年以來股指漲幅不大,但其實A股市場具有很好的結構性機會,這些機構性機會往往都有很大的行情。他分析,從排名靠前的基金持倉情況來看,不少基金經理都買了類似的個股,持倉比較接近。“因為今年的結構性行情非常集中,主要都集中在那些此前被低估的行業龍頭上。”

針對今年出眾的業績,股票型冠軍基金國泰互聯網+的基金經理彭淩志將原因歸結於今年的市場環境與他的投資理念相契合。

彭淩志對記者表示,他一直偏重基本面選股,關注那些具有長期佈局價值的行業和那些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企業。今年以來,市場不像往年熱愛追逐“小票”,而是越來越看重那些真正具有特色競爭力的公司。

此前,彭淩志一直看好金融、消費領域及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且在這些領域裡做了大量的配置,從而實現了超額收益。彭淩志表示,從大方向上,他對於這些此前他所看好的領域依然繼續堅定看好。不過他也表示,他也會根據一些個股具體的漲跌幅情況作出適當的調倉處理。

同樣偏好行業龍頭的還有上投摩根新興動力基金經理杜猛表示,中長期看,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行業龍頭公司會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同,新興產業的崛起將成為中國未來10-20年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銀華盛世精選基金經理李曉星則表示,將繼續看好國內股票市場的表現。他判斷中國經濟已開始見底回升,不會出現太大下行壓力。在經濟向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會有不錯的提升。此外,從全球權益類資產配置情況看,中國市場存在明顯的比價效應。

目前來看,在李曉星的投資版圖中,他很強調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配置重點首先是食品飲料,包括白酒類以及日用消費品,都受益於消費升級,也處於上行週期;由於光伏風電平價上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對新能源行業也十分看好;而得益于中國工程師紅利的電子、工控領域也在崛起,在人工成本越來越貴的情況下,智慧製造設備行業的應用空間比較大,並且國家政策十分支援,因此高端製造也是其比較看好的方向。

倉位說明一切:績優私募現在已滿上 大佬關注啥

倉位說明一切!績優私募現在已滿上,看看四季度這些大佬們會怎麼操作?

上漲的A股行情,已經引燃了私募基金的做多熱情據記者瞭解到,目前私募基金在整體高倉位運行!

私募的倉位到底有多高?

10月16日,國內最大的證券信託發行機構之一華潤信託,在其最新一期的《投研參考》中表示:

9月末,其全體投 顧的平均股票倉位為82.4%,前6個月累計收益排名前25%的投 顧,平均股票倉位為92.7%。

另據私募排排網發佈的10月份《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月度報告》表示:

最新倉位元調查顯示,當前私募機構的平均倉位水準在七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半倉以上(倉位在50%以上)私募機構在所有接受調查的私募中的占比接近90%,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換言之,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內,私募的整體倉位仍在繼續增加。具體來看,倉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機構甚至已經高達55.96%,而其中滿倉的私募機構佔據了這一資料的近一半;倉位在五成到八成的私募機構占比32.11%;而倉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機構占比總和不足12%,並且沒有私募機構空倉。

上面兩家機構的統計顯示,高倉位元已然成為私募機構的主流。這也難怪,有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除了預留一點必要的現金,其餘的都已經買進去了,我們幾近滿倉”。

對此,某百億級私募大佬表示,縱觀全年行情,上半年大盤、消費漲了,後期中證500、中小創也都漲了,大都實現了正收益,因此信心不斷增強。在賺錢效應影響下,中長期看多,倉位自然會加上去。同時預計未來回檔幅度不會非常大,總體處於窄幅震盪,所以有好股票就拿一拿。一位以逆向投資著稱的私募基金經理則表示:“當私募普遍高倉位的時候,就該謹慎了。”

私募在大力佈局成長股?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做多熱情持續,近期私募機構的調研積極性也大大提升。下圖為格上理財統計的《2016年以來私募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家數及調研次數》,便可說明。

在這其中,私募機構對中小板的關注度最高,對主機板的關注度有所回升,而對創業板的關注度略有下降。從行業看,電子行業成為私募機構的關注熱點,關注度達13.92%,其次是化工和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腦、電氣設備緊隨其後。

進入10月份,投資機構延續了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關注熱度。據資料,十月以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共進行了98次調研,涉及19家公司。從調研資料看,對主機板公司的調研為18次,占比18.36%,對中小板公司的調研次數最多,達到了80次,占比81.63%,而對創業板公司的調研僅有1次。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期成長股走出一波較好的行情。例如,國慶日後的第一個交易周,成長股引領市場的態勢十分明顯。較9月29日的收盤價,創業板指上漲3.16%,中小板指上漲2.94%,深證成指上漲2.81%,而上證綜指漲幅卻只有1.24%。

對此,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認為,上半年成長股不漲反跌,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一些優質成長股迎來合適的配置機會,特別是低估值、高增速的股票產生了更大吸引力。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偏成長風格的股票更能帶來超額收益,如果想進行長期佈局,現在可以關注成長股。

四季度私募大佬關注啥?

但這並非意味著成長股將迎來系統性機會。事實上,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就坦言:“四季度,位置合適的成長股有機會,但也是局部性機會。”多位績優私募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下半年以來,私募機構加大對成長股的調研,一方面是看好成長股長期的投資機會,畢竟成長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另一方面,銀行、保險、券商、週期、大消費等股票相對比較同質化,研究花費的精力不太多。真正需要調研的還是成長股票,必須深入公司調研瞭解。

據記者瞭解到,相比追求成長股長期的邏輯性,一些私募基金目前頗為看好消費股短期內的確定性機會。

例如,某績優私募基金經理表示,考慮10月之後各種節日相繼來臨,消費將進入旺季,而且部分高端白酒的提價預期已經臨近,已經加大了消費升級相關股票的配置,並繼續看好。

星石投資表示,短期內看好四季度消費旺季行情,而中長期來看消費板塊也有基本面支撐。消費板塊的投資邏輯主要是消費升級以及市場出清帶來的龍頭企業盈利提升。

市場出清是指通過價格機制實現供求均衡的過程。消費行業多為民營企業,對於價格機制敏感,出清較為徹底。在此過程中,部分效率較高的行業龍頭崛起,搶佔落後企業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導致龍頭企業成長性、盈利能力等各項指標均大幅超越同行業其它公司,這種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正發生在消費領域的各個行業當中。

除此之外,關注2018-2019年企業的盈利增長也是一些私募基金四季度的投資主線。例如仁橋資產就認為,未來注重更確定性的盈利增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的投資機會。

一方面,尋找具有盈利拐點的公司,多數屬於週期型成長股,體現的是研究的前瞻性;

另一方面,穩定增長類行業裡面有些質地優良的公司今年落伍了,市場關注度明顯不夠,相對估值處在歷史較低的水準,但來年基本面仍能延續增長,或者持續改善,這類公司在年末估值切換過程中機會明顯。

還在糾結A股3400點攻防 紙類股已走出波瀾牛市

無紙化辦公時代,紙價卻漲上天!還在糾結A股3400點攻防?紙類股已經走出波瀾牛市!(附股)

王朱瑩

在無紙化辦公越來越盛行的“E”時代,“洛陽紙貴”的現象再現江湖,原紙供應商話語權陡增,下游企業甚至出現一貨難求的窘境。去年四季度以來,紙價便開啟了“漲漲漲”模式,其中尤以用於包裝的瓦楞紙和箱板紙漲幅最為明顯,A股和H股兩個市場的不少紙業股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反彈行情。

分析人士指出,“禁廢令”的出臺以及環保因素對供應面的影響,使得廢紙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帶動了紙價的集體反彈。考慮到廢紙進口額度暫未明朗,四季度國廢(國內廢紙)仍將維持漲價趨勢,而供給端因環保壓力不減,短期行業無大規模新增產能投放,依然偏緊,紙價有望延續上行格局,利好相關概念股。

漲幅巨大“紙”高氣昂

據天風證券資料,截至上周,瓦楞紙均價為5713元/噸,自去年10月14日的3105元/噸至今,漲幅達84%。箱板紙均價為6200元/噸,而去年10月箱板紙均價約3300元/噸,漲幅近88%。

據卓創資訊分析人士介紹,今年4月以來紙價進入上行通道,8-9月紙價突然提速。8月份全國大部分紙廠進行了3至4次提價,包括瓦楞紙、白板紙、生活紙、新聞紙、銅版紙在內的原紙,漲幅在300元-900元/噸不等。9月延續漲價態勢,短短一個月內瓦楞紙價格大幅上漲1100-1300元/噸不等。

進入10月份,紙業公司再次提價加速。

10月11日-13日,全國58家紙企上調廢紙價格50-200元/噸,只有個別紙企下調廢紙價格,廢紙價格呈整體上升趨勢。

“最近調價函發的很密集,從8月份開始便這樣,給我們包裝公司帶來很大成本壓力。”東莞一位包裝公司採購部經理感慨,工廠裡原紙囤貨不多,跟供應商溝通,要求先打貨款才能送貨,要麼只能接受斷貨的事實。

宜賓紙業、博匯紙業、晨鳴紙業等紙業龍頭企業成了這一輪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晨鳴紙業

根據晨鳴紙業三季報業績預告,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6.5-27.5億元,同比增長71%-77%;其中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9-10億元,同比增長46%-63%。

博匯紙業

博匯紙業三季報則顯示,前三季度實現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歸母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469.6%;扣非後淨利潤6.2億,同比增長837.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收入22.8億,同比增長15.7%;實現淨利潤2億,同比增長394.6%。

股價表現上看,今年以來,晨鳴紙業、博匯紙業、太陽紙業、山鷹紙業累計漲幅分別高達89.6%、79.95%、42.44%和38.03%。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8.86%,深證成指漲幅為10.75%。

港股市場也是“別樣紅”。

玖龍紙業、晨鳴紙業H股、理文造紙等股票年初以來漲幅高達140.28%、98.6%和79.55%。根據玖龍紙業財報, 2017財年,玖龍紙業錄得銷售額為391.5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毛利潤為79.76億,同比上漲36.1%;股東應占淨利潤為43.84億,同比上升290.79%;每股盈利約0.94元,派息率32%。花旗、野村和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紛紛表示玖龍業績超預期,維持“買入”或“增持”評級。

“禁廢令”致洛陽紙貴

長江證券分析師蔡方羿在研報中分析稱,主導本輪廢紙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美廢進口額度減少。環保部自五月以來暫停對進口廢紙的審批,進口外廢額度逐漸耗盡催生國廢價格創歷史新高。

今年8月中旬,環保部發佈的新版《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中,未經分揀的廢紙已從限制進口調整為禁止進口,回收(廢碎)紙及紙板包括廢特種紙被列入了“禁入名單”。

資料顯示,國內的廢紙進口總量已經從5月的244萬噸降至7月的213萬噸。同時,由於環保因素,國內紙箱廠已經從2010年的3300多家減少到目前2000家左右,紙箱供應大大減少。一時間,國內廢紙身價不斷飆升,市面上能回收上來的廢紙越來越少了。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紙箱生產是個高污染產業,現在強調環保,於是就需要提高技術,生產無污染的產品,這需要一個過程,這時候它供給量會減少,於是紙價也會上漲,特別在紙箱瓦楞紙反映是最強烈的,其他的紙漲價幅度並不是很高。同時,有需求拉升的因素,現在電商發展很快,然後都要用紙箱來包裝,那麼這個需求因素也助長了價格上升。

券商集體看多

國金證券

國金證券分析師揭力表示,禁廢令出臺後國廢價格持續走高,是推動包裝紙價格在9月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目前來看,四季度國家批復新進口配額的預期較弱,預計短期內國廢漲價趨勢難以拐頭。另一方面,進入10月,包裝紙將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因而四季度包裝紙價格走強的驅動因素尚存。

東吳證券

東吳證券輕工製造團隊認為,紙價大概率仍將繼續上行。

從成本端看,廢紙進口額度暫未明朗,四季度國廢仍將維持漲價趨勢;紙漿價格受旺季等因素影響,漲價趨勢未變,成本端漲價為紙價上漲提供支撐。

從供給端看,“2+26 城”京津冀地區環保督查力度史無前例,小紙企環保成本抬升的同時原材料供貨穩定性較差持續出清,同時短期行業無大規模新增產能投放,供給偏緊;需求端箱板、瓦楞、白卡、銅板、雙膠等細分紙種四季度都進入旺季,下游提價接受能力強,幾個因素共同作用於紙價繼續上行,這也將成為驅動股價繼續上行的因素。

申萬巨集源

申萬巨集源研究指出,文化紙領域,今年以來受益價格高位運行,企業盈利能力突出,9月進入旺季後伴隨前期紙漿漲價,文化紙全面反彈提價。

箱板瓦楞紙方面,中國禁止進口混合廢紙政策持續發酵,國廢漲、美廢歐廢跌的局面利於集中度持續提升。

產能新增方面,產能審批整體為“審批松、管理嚴”的趨勢,自備電廠/鍋爐審批嚴從源頭限制產能無序擴張,自發電、蒸汽、廢紙限制產能釋放節奏。

看好龍頭紙企業績持續提升和板塊景氣提升,首推山鷹紙業、晨鳴紙業、太陽紙業。

更多財經快訊、股市猛料,請大家訪問我們官方網站 http://www.stoc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