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個女性:像散發著香味的雪花

愛:需要一種刻骨銘心的堅毅。

——毛歌

還是在1985年左右,

老師因為教學的安排,便放下簾子,讓我們幾十個同學緊張地坐在教室裡,觀看《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到最近再看的時候,時間上已經超過30多年了。女性在戰爭裡究竟如何猝不及防的拿起槍,走到森林和曠野,和敵人發生你死我活的拼殺,我以為哪怕集中全世界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來分析她們的內心世界,都只能觸及千萬分之一。隱藏的淚水,柔軟的精神,母愛,女性無法複製的特有的生命力,
參與進來的無數浪漫情懷,愛的追求和理想,令人眷戀的憂傷,勇敢的射擊,所有的一切都會透過戰爭這一特殊的人類生存狀況,來不斷地靠近女性的生命。

遠離戰場,而深受戰爭影響的,會是更多普通的女性。如果我們把戰爭狀態裡的女性詩人,歸入普通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她們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她們似乎註定了要在集中營的女性裡,聲音更加嘶啞。

她們擁有自己的夢想,語言和詩歌會是天空明亮的星輝,她們會為此刻尋找真實,更會為未來那些充滿不確定性的時間,表達憂慮和無法拋棄的想法:孩子,家人,朋友,戀人,關於詩歌藝術本身的敬畏。

在自由這一觸及生命存在的偉大主題裡,女性詩人依賴于自己的筆觸,回應戰爭和心靈之間難以描述的關係。為了徹底厘清這一關係,她們會相信詩歌,相信文字和語言賦予精神的不朽價值,

她們甚至絕然地搭建屬於生命的一個巢穴,她們會把生命的情感,或者就是情緒都放在這個巢穴裡,仿佛一隻母雞孵化身體下面的雞蛋。沒有這樣的余溫,生命將會徹底黑暗。

寫過: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個小鎮

盡享無盡的黃昏

和綿綿不絕的鐘聲

的俄羅斯偉大詩人茨維塔耶娃,生於1892年,1941年一根繩子成就了自己徹底的和最後的自由。而表達出:

我們要像月光一樣

通宵守著靜靜的春天之夜

我們要像兩個兒童

你把我用你的生命裹住

教我像你一樣展開笑容

的埃爾莎·拉斯克-許勒,是德國二戰和德語文學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女詩人。生於1876年的她,1945年死在遙遠於自己國度的另外一個地方。

我曾經在關於茨維塔耶娃的文字裡,不斷講述這個俄羅斯女性的堅毅,我甚至從來就不會圈定她的詩歌只是屬於象徵主義,我不會這樣做。讀懂茨維塔耶娃的詩歌,你得永遠記住一點:如果生活本質上不具備象徵意義,那麼,你要懂得她的詩歌,就是最為艱巨的挑戰,哪怕你把她的詩歌全部背誦,你也幾乎不可以觸及她的靈魂。詩人的生命,尤其是在戰亂和奔波的慌忙裡,在饑餓和逼迫的情境裡,只有依賴於生活和生命的象徵力量,才可以維護。生命本質上的象徵主義,才是她詩歌的偉大營養素,直到她的死,依然是一種深刻到讓俄羅斯以及現代世界歷史都不忍卒讀的象徵。

許勒,似乎比茨維塔耶娃更加快樂,更加帶著愛的歡樂。能夠成為戰爭年代整個德國年輕人愛情的象徵,需要的不僅僅是詩歌語言的表現力,而是許勒本人對於生命和感情的敬畏。沒有這一點,許勒不會寫出來那麼多的經典作品,更不會賦予自己承擔感情完美的角色。顯然,茨維塔耶娃來得更加沉重和淩厲,她的聲音仿佛西伯利亞的天空,低垂的雲層,會讓人緊張和不舒服。許勒,相對來說,就會更加直接。她們兩個都是戰爭時期極為坦誠的女性詩人,她們敬畏自己內心的聲音,對於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不再是一種普世價值,而是她們命運的主題曲。所以,正如你必須把生活讀作象徵主義才可以讀懂茨維塔耶娃的詩歌,面對許勒的詩歌,你一定得思考如何忠誠於自己的情感甚至是情緒。你得富於表現的力量,否則,你會愧疚屬於生命歸屬所在的詩歌精神:

將愛帶入世界

每一顆心都能湛藍的盛開

所以,當我們看見許勒“在房屋的每堵牆上/我幫助太陽描繪你的俊美”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女性詩人,在處理情感上,似乎和德國理性文化完全不一樣。一個猶太民族的女兒,需要的是安分守己和背井離鄉才可以保全自己,被關進集中營的她,唯一不能放棄的就是回應自己的情感的真實。那些來得洶湧的情感,甚至讓她輕盈起來:

你又愛起我來

我該向誰傾訴我陶醉的情懷?

許勒的表現主義,直接通向情感的曠野,任何帶著愛情的痕跡,都會成為她吟唱的內容:“在你甜蜜的嘴邊/認識了太多的幸福”!對於茨維塔耶娃來說,她不會這樣寫,茨維塔耶娃得經受整個俄羅斯文化的全部洗禮,所以,她會看見森林的失眠,會:

在狂喜的世界,我們只用眼淚

標誌道路,而不賦予命運……

我們為凍僵了的小貓一哭

像為自己

這是令人窒息的悲傷。所以,遭遇茨維塔耶娃的詩歌,得痛不欲生,而面對許勒的詩歌的時候,你會發現,戰爭年代的天空,依然會在子夜的時候,閃耀著永恆的星光。

許勒有一首詩歌,裡面有這樣幾句:

那時我看見你

和一個女人……

花朵像散發著香味的雪花

從樹木上落下

這兩個都不屈從於命運的女性,賦予了生命同樣的品質:愛,需要一種刻骨銘心的堅毅,才可以實現。一旦觸及愛,她們是真誠的,坦然的,勇敢的。正是這樣的品質,她們的詩歌直到今天都在深深地震撼我們:在距離戰爭年代已經很遠的時代裡,我們應該怎樣承諾關於愛的誓言?一旦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有一個像茨維塔耶娃這樣倔強的女性站在我們面前,追問我們:你們這些男人,為什麼沒有保護好我們的媽媽?

在饑餓和逼迫的情境裡,只有依賴於生活和生命的象徵力量,才可以維護。生命本質上的象徵主義,才是她詩歌的偉大營養素,直到她的死,依然是一種深刻到讓俄羅斯以及現代世界歷史都不忍卒讀的象徵。

許勒,似乎比茨維塔耶娃更加快樂,更加帶著愛的歡樂。能夠成為戰爭年代整個德國年輕人愛情的象徵,需要的不僅僅是詩歌語言的表現力,而是許勒本人對於生命和感情的敬畏。沒有這一點,許勒不會寫出來那麼多的經典作品,更不會賦予自己承擔感情完美的角色。顯然,茨維塔耶娃來得更加沉重和淩厲,她的聲音仿佛西伯利亞的天空,低垂的雲層,會讓人緊張和不舒服。許勒,相對來說,就會更加直接。她們兩個都是戰爭時期極為坦誠的女性詩人,她們敬畏自己內心的聲音,對於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不再是一種普世價值,而是她們命運的主題曲。所以,正如你必須把生活讀作象徵主義才可以讀懂茨維塔耶娃的詩歌,面對許勒的詩歌,你一定得思考如何忠誠於自己的情感甚至是情緒。你得富於表現的力量,否則,你會愧疚屬於生命歸屬所在的詩歌精神:

將愛帶入世界

每一顆心都能湛藍的盛開

所以,當我們看見許勒“在房屋的每堵牆上/我幫助太陽描繪你的俊美”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女性詩人,在處理情感上,似乎和德國理性文化完全不一樣。一個猶太民族的女兒,需要的是安分守己和背井離鄉才可以保全自己,被關進集中營的她,唯一不能放棄的就是回應自己的情感的真實。那些來得洶湧的情感,甚至讓她輕盈起來:

你又愛起我來

我該向誰傾訴我陶醉的情懷?

許勒的表現主義,直接通向情感的曠野,任何帶著愛情的痕跡,都會成為她吟唱的內容:“在你甜蜜的嘴邊/認識了太多的幸福”!對於茨維塔耶娃來說,她不會這樣寫,茨維塔耶娃得經受整個俄羅斯文化的全部洗禮,所以,她會看見森林的失眠,會:

在狂喜的世界,我們只用眼淚

標誌道路,而不賦予命運……

我們為凍僵了的小貓一哭

像為自己

這是令人窒息的悲傷。所以,遭遇茨維塔耶娃的詩歌,得痛不欲生,而面對許勒的詩歌的時候,你會發現,戰爭年代的天空,依然會在子夜的時候,閃耀著永恆的星光。

許勒有一首詩歌,裡面有這樣幾句:

那時我看見你

和一個女人……

花朵像散發著香味的雪花

從樹木上落下

這兩個都不屈從於命運的女性,賦予了生命同樣的品質:愛,需要一種刻骨銘心的堅毅,才可以實現。一旦觸及愛,她們是真誠的,坦然的,勇敢的。正是這樣的品質,她們的詩歌直到今天都在深深地震撼我們:在距離戰爭年代已經很遠的時代裡,我們應該怎樣承諾關於愛的誓言?一旦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有一個像茨維塔耶娃這樣倔強的女性站在我們面前,追問我們:你們這些男人,為什麼沒有保護好我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