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十九大|嬗變:加速奔跑的新西安——營商環境優化 打造投資熱土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要求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扎實加強文化建設、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為陝西和西安持續健康發展科學精准地把了脈、定了向、領了航。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講話精神、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奮力“追趕超越”的重要一年。西安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五個扎實”要求,踐行“五新”戰略,全力推進“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大西安建設號角吹響,全力加速!

西安發佈開設《嬗變:加速奔跑的新西安》專欄,以期展現新西安追趕超越、加速奔跑的新氣象新變化新成效,進一步凝聚全市上下真抓實幹的精氣神,

增強市民群眾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天,發佈

“招商引資篇”

↓↓

“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今年以來,我市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聚焦發力,“五資”一起抓,迅速在全市掀起新一輪大招商、大發展的熱潮。作為西安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招商引資也成為“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追趕超越的具體路徑,全市招商引資正在全力加速中。

營商環境優化 給西安“加分”

為全力提升投資環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繼續開展“千名幹部助千企”活動,爭當五星級“店小二”,營造尊重企業、親近企業、服務企業的良好環境。特別是在全力推進品質西安建設方面,

西安大力推進“環境立市”,以一流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和技術,興辦一流企業和專案,使西安真正成為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聚集的“福地”,成為投資創業的“天堂”。

從“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到治氣、治水、增綠等環境治理工程,到交通擁堵、辦事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民生問題的專項治理,再到推進中的“行政效能革命”;今年3月1日,西安還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寬鬆”的戶籍政策,

5年內投入38億元引進高端人才。“新政”推出僅3個月就吸引9萬海內外人才落戶西安,同比增長372%。這些,都成為西安吸引客商投資的加分項。

凝聚全球投資目光

招商“成績單”亮點紛呈

今年,西安正式進入自貿時代,四大功能區結合功能定位和產業特色,也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自貿試驗區招商引資、人才專項政策。創新機制和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帶來的資本集聚、產業集聚效應也開始顯現。海航現代物流、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綜合項目、世界蘋果中心等一批千億級投資專案和交易平臺,三星電子高端存儲晶片二期、華為全球技術中心、新松機器人、亞馬遜、傳化物流、安博物流等重大專案相繼落戶自貿試驗區。

翻看今年的資料,不但直觀而且令人振奮。2017絲博會暨第21屆西洽會西安分團簽約專案共計420個,總投資11650.71億元,不僅簽約專案數量和總投資額均居全省各地市第一,而且大幅超越了西安以往的資料。從各種招商成績單上頻繁出現的“創新高”來看,西安已成為“五資”投向的熱點區域。今年1-7月份,全市共引進央資370.119億元;實際引進內資420.38億元,同比增長243.38%,在建的製造業、商貿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業等項目共計126個;引進外資31.84億美元,同比增長28.73%;引進民資1453.38億元,同比增長93.14%,在建項目共計525個。

打造“一號工程”

大招商熱潮持續

西安招商引資所取得的成績絕非偶然,而是全市上下掀起的“大招商、大發展”的熱潮所帶來的成效顯現。年初,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求:“加快有效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強力推進‘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大專案、好專案落戶西安。”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強調指出,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放到重要地位來抓,作為一把手工程,重要領導親自抓;在每月1日、每週一等重要時間都要親自抓。

正是這種“一把手”把招商引資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姿態,讓我市的招商引資呈現出“猛虎下山”之勢。全市選出100名優秀幹部,成立了20個專業招商機構——17個專業招商分局(辦公室)、3個駐外招商辦事處,開展分類專業招商及優化專案招商服務,旨在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市級部門主動出擊,奔赴各地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推介及投資回訪活動,多支專業招商小分隊赴浙江、上海等投資熱點地區,在回訪企業的同時開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各區縣、開發區主動出擊抓招商,深入一線找專案、挖資源、拓市場……隨著西安正迸發出最強“西引力”,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新熱潮。

尋求西安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西商大會讓西商精神獲得廣泛認同

2017年8月19日至20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因為這裡正在舉辦的首屆世界西商大會,不僅雲集了馬雲、柳傳志、郭廣昌等華人商界領袖,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傑,中科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等專家學者,還有餘秋雨、賈平凹等文化名流皆連袂出席。如此多商界、學界、文化界大咖群賢畢至,這也是“新西安、新經濟、新活力”形象最直觀的展示。

作為中國科教與文化重鎮,西安歷來不缺學界和文化界精英。但如何發揮好西安的科教優勢、文化優勢,如何做大做強西安的經濟實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擔負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歷史使命,依然是西安追趕超越的努力方向。

持續增強西安的“吸引力”,需要凝聚全球智力、財力、影響力,讓大家與西安同頻共振,共商大西安發展大計,共推大西安發展。秉持開放和求賢若渴的心態,為尋求各界的“最大公約數”,西安將“西商”定義為生在西安、長在西安、學在西安、創業在西安、結緣在西安的眾多西安籍的海內外企業家,以及在西安工作學習、創業發展的非西安籍企業家。正因為如此,大會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18個國家和國內24個省、市及港澳臺地區的諸多嘉賓齊聚西安,共襄盛舉。

首屆世界西商大會是大西安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宏偉藍圖的又一“大手筆”,不但傳承了西商傳統、做響了西商品牌、重塑了西商精神,還結交了朋友、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

西商大會立意之高,眾多媒體評價是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豐富精彩的內容包括科技人才峰會及“夢回長安校友行”、“新西安·新西商”光華論壇、“浙商與西安對話”圓桌會議等9項重要活動,其間還促成了阿裡巴巴西部總部、西北首個移動智慧城市、智慧學鎮等約160個項目簽約和洽談合作,預計總投資額約6400億元人民幣。

首屆世界西商大會體現著大西安的新面貌。其中,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細節是,19日科技人才峰會暨“夢回長安校友行”開幕式結束時,主持人提議:“請院士們先走!”坐在第二排的中央部委、省和市領導集體起身,鼓掌歡送。類似尊重人才的細節,在會議安排中將“第一排留給院士”時已有體現。因商而辦的西商大會卻將一批業界領袖聘為顧問,也是西安重視文化、科技人才的體現。

雖然大會已經閉幕,但留給西安的思考和影響才剛剛開始。遍佈諸多區縣及西鹹新區的簽約項目,在為大西安發展提供產業支撐的同時,也讓諸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而比直接投資更重要的是,與全球商界精英的直接對話,讓西安開始嬗變。

回首往昔,西安商人曾書寫中國商界傳奇,清末衰落退居“城牆內”,思想漸趨保守。與站立潮頭的當代浙商、徽商、粵商相比,西商的發展明顯滯後。參加西商大會後,本地企業家感受最深的便是“衝擊”。

“和浙商相比,西安的企業家缺乏浙商的輕靈和活泛思路。”西安雲景智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CEO唐皓晨說,西商大會拓展視野,開闊了眼界。在企業家受到“衝擊”的同時,西安各部門、各區縣也積極思考如何打造更好地 “親商、安商、富商”環境,多措並舉為西安追趕超越、謀劃大發展的目標而奮力拼搏。

2017歐亞經濟論壇碩果累累

標注西安對外開放新高度

西安是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也是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向西開放的門戶城市和重要節點,正處在新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兩年一屆的歐亞經濟論壇是中國與歐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在剛剛過去的9月,2017歐亞經濟論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城市西安舉行。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聚焦“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對接”,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在繼續鞏固金融、文化、旅遊、科技等傳統對話機制的基礎上,論壇增設了教育、地學、農業、氣象等分會和“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博覽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圓桌會、“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峰會等,多領域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合作。

精彩紛呈的論壇共吸引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政要、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參會。其中,參加開幕式的嘉賓超過千人,參加系列活動的嘉賓近3000人。

論壇務實高效,結出累累碩果。金融分會圍繞金融促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開發性金融與歐亞地區產能與基礎設施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教育分會首次發佈了《中國教育投融資報告》,推出了“中國教育投資基金教育股票指數”;生態分會就綠色城市發展政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並發佈了“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發展生態城市夥伴關係”倡議。

在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發展論壇暨“一帶一路”產業園區發展圓桌會議上,西安市政府分別與烏拉圭聖約瑟市、瑞典于默真市、俄羅斯聖彼德堡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意向書和合作協定書,滻灞生態區與瑞典于默真市簽署綠色環保合作協定書,為進一步貿易往來搭建了互動網路。

“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博覽會現場達成意向合作項目130個,現場成交500余單,意向交易額約11.2億元。中國西部國際電子商務大會集中簽約,六大電子商務領域重點專案正式落戶國際港務區,涉及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絲綢之路跨國企業合作峰會暨歐亞經濟論壇投資洽談活動還集中簽約了4個重大合作項目,分別是西安市與蘇伊士新創建公司戰略合作意向書、西浙智慧谷專案、西安曲江秦嶺國家植物園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協作中心。

文化分會簽署了加強中新兩國音樂藝術文化發展戰略合作協定、合作建設西安音樂產業基地及“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產業集聚區項目”產業招商戰略框架協定,為西安“音樂之城”建設注入新活力。

據統計,從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西安已成功舉辦絲博會、西商大會、歐亞論壇,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人文交往愈發緊密。緊扣“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對接”主題,2017歐亞經濟論壇又標注出了西安對外開放的新高度。

緊盯“五資”抓招商

重大專案落地生根

實體經濟是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要壯大實體經濟”被寫入西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今年我市加快有效投資,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強力推進“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大專案、好專案落戶西安。

|以京東為代表的大企業大項目紛至遝來,標誌著商界對西安發展潛力的認可和對我市營商環境的贊許|

2月中旬,浙江知名企業家代表來西安考察投資時表示,對在西安投資發展充滿信心,將加大投資力度,以合作共贏助推大西安建設。隨後,市政府與傳化集團、正泰集團、富通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隨著一批又一批企業家相繼來西安,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亮點紛呈,數以百計的大專案、好項目落地生根,“招大引強”成績斐然。

今年6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與華僑城集團公司在深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拉開了華僑城文化旅遊系列重大專案落地西安的序幕,也是大西安打造“一帶一路”文化旅遊新高地的歷史性、標誌性大事。未來5年,華僑城集團將在西安投資2380億元,以“周秦漢唐文化+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為主線,實施“1+7”系列重大專案建設,打造“文化+旅遊+城鎮化”大載體、大平臺、大產業。2380億元投資,也成為近年來西安招商引資的里程碑!

今年7月,501米的“西部第一高”——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項目在西鹹新區開建。作為項目承載地,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與世界500強企業——綠地集團,從謀劃到簽約僅用了81天。綠地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類似這樣的超高層專案,雙方洽談歷時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都是正常的,這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簽約,得益于大西安對招商引資細緻入微的服務,以及這裡未來的美好前景。

今年以來,大西安與知名企業牽手合作的事例很多。如,選擇了西安的海航現代物流集團將以西安為中心樞紐點,織密全球貨運航空網,打造面向全球數字物流體系;落戶西安的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建成達產後將為西安汽車產業突破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京東無人機大會啟動會暨京東集團系列落地專案簽約,將為西安加快科技轉化,做大現代物流,打造全國物流中心,推動通航和軍民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帶動西安智慧物流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6.2%,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首!占全省比重達到95.3%!實際引進內資同比增長81.9%……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投資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如今西安已成為投資新熱點!

招商引資這場大仗硬仗的

“西安打法”

招商引資是一場大仗,也是一場硬仗。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多次強調,要勇於猛虎下山,要敢於虎口奪食。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廓清了“為啥招”的問題。招商引資在西安,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王永康書記強調,招商引資是強市的必由之路,是補短板的迫切需要,是大西安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作為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加速大西安大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資擺在極端重要、迫切需要、始終必要的關鍵位置,向招商引資這個“一號工程”聚焦發力。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重點明確,弄清了“招什麼”的問題。招商引資任務急迫,但也不能饑不擇食,不能盲目地“拾到籃子都是菜”。圍繞產業鏈、城市功能鏈、創新鏈,招強招大,招新招特,我們引進一批創新性、引領性、標杆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推動八大平臺建設。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重點把握,解決了“如何招”的問題。招商引資的過程,就是資本選擇環境的過程。今年以來,我們切實推進“三個革命”,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投資服務環境;加強領導抓招商,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把工作思路謀准,工作舉措謀實,工作標準謀嚴。唯有如此,才能持續地吸引優秀的人才、項目和產業落地,才能抓住創新驅動的發展良機。

兩軍相逢勇者勝。大西安加速吸引人才、資金、項目、產業和產業鏈聚集的過程中,西安鐵軍一定會攻堅克難,不斷豐富創新招商引資的“西安打法”,為大西安追趕超越持續注入持久澎湃的動力。

也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自貿試驗區招商引資、人才專項政策。創新機制和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帶來的資本集聚、產業集聚效應也開始顯現。海航現代物流、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綜合項目、世界蘋果中心等一批千億級投資專案和交易平臺,三星電子高端存儲晶片二期、華為全球技術中心、新松機器人、亞馬遜、傳化物流、安博物流等重大專案相繼落戶自貿試驗區。

翻看今年的資料,不但直觀而且令人振奮。2017絲博會暨第21屆西洽會西安分團簽約專案共計420個,總投資11650.71億元,不僅簽約專案數量和總投資額均居全省各地市第一,而且大幅超越了西安以往的資料。從各種招商成績單上頻繁出現的“創新高”來看,西安已成為“五資”投向的熱點區域。今年1-7月份,全市共引進央資370.119億元;實際引進內資420.38億元,同比增長243.38%,在建的製造業、商貿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業等項目共計126個;引進外資31.84億美元,同比增長28.73%;引進民資1453.38億元,同比增長93.14%,在建項目共計525個。

打造“一號工程”

大招商熱潮持續

西安招商引資所取得的成績絕非偶然,而是全市上下掀起的“大招商、大發展”的熱潮所帶來的成效顯現。年初,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求:“加快有效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強力推進‘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大專案、好專案落戶西安。”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強調指出,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放到重要地位來抓,作為一把手工程,重要領導親自抓;在每月1日、每週一等重要時間都要親自抓。

正是這種“一把手”把招商引資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姿態,讓我市的招商引資呈現出“猛虎下山”之勢。全市選出100名優秀幹部,成立了20個專業招商機構——17個專業招商分局(辦公室)、3個駐外招商辦事處,開展分類專業招商及優化專案招商服務,旨在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市級部門主動出擊,奔赴各地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推介及投資回訪活動,多支專業招商小分隊赴浙江、上海等投資熱點地區,在回訪企業的同時開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各區縣、開發區主動出擊抓招商,深入一線找專案、挖資源、拓市場……隨著西安正迸發出最強“西引力”,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新熱潮。

尋求西安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西商大會讓西商精神獲得廣泛認同

2017年8月19日至20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因為這裡正在舉辦的首屆世界西商大會,不僅雲集了馬雲、柳傳志、郭廣昌等華人商界領袖,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傑,中科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等專家學者,還有餘秋雨、賈平凹等文化名流皆連袂出席。如此多商界、學界、文化界大咖群賢畢至,這也是“新西安、新經濟、新活力”形象最直觀的展示。

作為中國科教與文化重鎮,西安歷來不缺學界和文化界精英。但如何發揮好西安的科教優勢、文化優勢,如何做大做強西安的經濟實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擔負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歷史使命,依然是西安追趕超越的努力方向。

持續增強西安的“吸引力”,需要凝聚全球智力、財力、影響力,讓大家與西安同頻共振,共商大西安發展大計,共推大西安發展。秉持開放和求賢若渴的心態,為尋求各界的“最大公約數”,西安將“西商”定義為生在西安、長在西安、學在西安、創業在西安、結緣在西安的眾多西安籍的海內外企業家,以及在西安工作學習、創業發展的非西安籍企業家。正因為如此,大會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18個國家和國內24個省、市及港澳臺地區的諸多嘉賓齊聚西安,共襄盛舉。

首屆世界西商大會是大西安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宏偉藍圖的又一“大手筆”,不但傳承了西商傳統、做響了西商品牌、重塑了西商精神,還結交了朋友、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

西商大會立意之高,眾多媒體評價是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豐富精彩的內容包括科技人才峰會及“夢回長安校友行”、“新西安·新西商”光華論壇、“浙商與西安對話”圓桌會議等9項重要活動,其間還促成了阿裡巴巴西部總部、西北首個移動智慧城市、智慧學鎮等約160個項目簽約和洽談合作,預計總投資額約6400億元人民幣。

首屆世界西商大會體現著大西安的新面貌。其中,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細節是,19日科技人才峰會暨“夢回長安校友行”開幕式結束時,主持人提議:“請院士們先走!”坐在第二排的中央部委、省和市領導集體起身,鼓掌歡送。類似尊重人才的細節,在會議安排中將“第一排留給院士”時已有體現。因商而辦的西商大會卻將一批業界領袖聘為顧問,也是西安重視文化、科技人才的體現。

雖然大會已經閉幕,但留給西安的思考和影響才剛剛開始。遍佈諸多區縣及西鹹新區的簽約項目,在為大西安發展提供產業支撐的同時,也讓諸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而比直接投資更重要的是,與全球商界精英的直接對話,讓西安開始嬗變。

回首往昔,西安商人曾書寫中國商界傳奇,清末衰落退居“城牆內”,思想漸趨保守。與站立潮頭的當代浙商、徽商、粵商相比,西商的發展明顯滯後。參加西商大會後,本地企業家感受最深的便是“衝擊”。

“和浙商相比,西安的企業家缺乏浙商的輕靈和活泛思路。”西安雲景智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CEO唐皓晨說,西商大會拓展視野,開闊了眼界。在企業家受到“衝擊”的同時,西安各部門、各區縣也積極思考如何打造更好地 “親商、安商、富商”環境,多措並舉為西安追趕超越、謀劃大發展的目標而奮力拼搏。

2017歐亞經濟論壇碩果累累

標注西安對外開放新高度

西安是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也是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向西開放的門戶城市和重要節點,正處在新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兩年一屆的歐亞經濟論壇是中國與歐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在剛剛過去的9月,2017歐亞經濟論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城市西安舉行。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聚焦“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對接”,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在繼續鞏固金融、文化、旅遊、科技等傳統對話機制的基礎上,論壇增設了教育、地學、農業、氣象等分會和“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博覽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圓桌會、“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峰會等,多領域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合作。

精彩紛呈的論壇共吸引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政要、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參會。其中,參加開幕式的嘉賓超過千人,參加系列活動的嘉賓近3000人。

論壇務實高效,結出累累碩果。金融分會圍繞金融促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開發性金融與歐亞地區產能與基礎設施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教育分會首次發佈了《中國教育投融資報告》,推出了“中國教育投資基金教育股票指數”;生態分會就綠色城市發展政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並發佈了“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發展生態城市夥伴關係”倡議。

在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發展論壇暨“一帶一路”產業園區發展圓桌會議上,西安市政府分別與烏拉圭聖約瑟市、瑞典于默真市、俄羅斯聖彼德堡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意向書和合作協定書,滻灞生態區與瑞典于默真市簽署綠色環保合作協定書,為進一步貿易往來搭建了互動網路。

“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博覽會現場達成意向合作項目130個,現場成交500余單,意向交易額約11.2億元。中國西部國際電子商務大會集中簽約,六大電子商務領域重點專案正式落戶國際港務區,涉及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絲綢之路跨國企業合作峰會暨歐亞經濟論壇投資洽談活動還集中簽約了4個重大合作項目,分別是西安市與蘇伊士新創建公司戰略合作意向書、西浙智慧谷專案、西安曲江秦嶺國家植物園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協作中心。

文化分會簽署了加強中新兩國音樂藝術文化發展戰略合作協定、合作建設西安音樂產業基地及“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產業集聚區項目”產業招商戰略框架協定,為西安“音樂之城”建設注入新活力。

據統計,從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西安已成功舉辦絲博會、西商大會、歐亞論壇,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人文交往愈發緊密。緊扣“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對接”主題,2017歐亞經濟論壇又標注出了西安對外開放的新高度。

緊盯“五資”抓招商

重大專案落地生根

實體經濟是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要壯大實體經濟”被寫入西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今年我市加快有效投資,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強力推進“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大專案、好專案落戶西安。

|以京東為代表的大企業大項目紛至遝來,標誌著商界對西安發展潛力的認可和對我市營商環境的贊許|

2月中旬,浙江知名企業家代表來西安考察投資時表示,對在西安投資發展充滿信心,將加大投資力度,以合作共贏助推大西安建設。隨後,市政府與傳化集團、正泰集團、富通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隨著一批又一批企業家相繼來西安,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亮點紛呈,數以百計的大專案、好項目落地生根,“招大引強”成績斐然。

今年6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與華僑城集團公司在深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拉開了華僑城文化旅遊系列重大專案落地西安的序幕,也是大西安打造“一帶一路”文化旅遊新高地的歷史性、標誌性大事。未來5年,華僑城集團將在西安投資2380億元,以“周秦漢唐文化+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為主線,實施“1+7”系列重大專案建設,打造“文化+旅遊+城鎮化”大載體、大平臺、大產業。2380億元投資,也成為近年來西安招商引資的里程碑!

今年7月,501米的“西部第一高”——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項目在西鹹新區開建。作為項目承載地,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與世界500強企業——綠地集團,從謀劃到簽約僅用了81天。綠地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類似這樣的超高層專案,雙方洽談歷時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都是正常的,這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簽約,得益于大西安對招商引資細緻入微的服務,以及這裡未來的美好前景。

今年以來,大西安與知名企業牽手合作的事例很多。如,選擇了西安的海航現代物流集團將以西安為中心樞紐點,織密全球貨運航空網,打造面向全球數字物流體系;落戶西安的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建成達產後將為西安汽車產業突破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京東無人機大會啟動會暨京東集團系列落地專案簽約,將為西安加快科技轉化,做大現代物流,打造全國物流中心,推動通航和軍民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帶動西安智慧物流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6.2%,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首!占全省比重達到95.3%!實際引進內資同比增長81.9%……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投資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如今西安已成為投資新熱點!

招商引資這場大仗硬仗的

“西安打法”

招商引資是一場大仗,也是一場硬仗。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多次強調,要勇於猛虎下山,要敢於虎口奪食。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廓清了“為啥招”的問題。招商引資在西安,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王永康書記強調,招商引資是強市的必由之路,是補短板的迫切需要,是大西安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作為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加速大西安大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資擺在極端重要、迫切需要、始終必要的關鍵位置,向招商引資這個“一號工程”聚焦發力。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重點明確,弄清了“招什麼”的問題。招商引資任務急迫,但也不能饑不擇食,不能盲目地“拾到籃子都是菜”。圍繞產業鏈、城市功能鏈、創新鏈,招強招大,招新招特,我們引進一批創新性、引領性、標杆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推動八大平臺建設。

打好大仗硬仗,我們始終重點把握,解決了“如何招”的問題。招商引資的過程,就是資本選擇環境的過程。今年以來,我們切實推進“三個革命”,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投資服務環境;加強領導抓招商,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把工作思路謀准,工作舉措謀實,工作標準謀嚴。唯有如此,才能持續地吸引優秀的人才、項目和產業落地,才能抓住創新驅動的發展良機。

兩軍相逢勇者勝。大西安加速吸引人才、資金、項目、產業和產業鏈聚集的過程中,西安鐵軍一定會攻堅克難,不斷豐富創新招商引資的“西安打法”,為大西安追趕超越持續注入持久澎湃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