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力之:特朗普揭開了“啟蒙主義”最後的遮羞布|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作者語

特朗普開始執政了,

不同於別人的是,他的激進競選諾言並非只是說說而已,而是以急促的步伐開始兌現:奧巴馬的醫改政策被廢棄,退出TPP,批准修建美墨邊境的隔離牆,拒絕若干所謂危險國家居民的簽證(“穆斯林禁令”)……整個世界都看到,一個高喊以自己國家利益為中心,似乎要拋棄嚷嚷了許多年的閃閃發亮的“普世價值”話語——民主、自由、人權等等的帝國正在呈現出來,這似乎逆轉了資本主義歷史的正常軌道——處於擴張時期的資本主義是非常需要“普世價值”話語來粉飾自己的,
而有人說,特朗普正在將美國的“普世價值”遮羞布公然扯下。驚駭之余,筆者感覺到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有一種文化意義,即一直以來的西方啟蒙主義價值觀再次遭遇來自內部的挑戰。

原文:《西方啟蒙主義再次遭遇挑戰》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黃力之

普世價值的幻滅

資本主義發生於中世紀後期,由於商品生產的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社會機制——資本的機制合法地最大化,

突破一切限制,這就是《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資產階級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

但是,資本主義作為一個整體,其文明程度在事實上要高於農業文明,這樣的社會不可能完全依據叢林法則而存在——純叢林法則社會只能是動物社會。馬克思注意到資產階級社會在精神上的自我構建:不管資產階級社會怎樣缺少英雄氣概,它的誕生卻是需要英雄行為,需要自我犧牲精神的。因而,在古羅馬的傳統中,資產階級社會的鬥士們找到了理想和藝術形式,

找到了他們為了不讓自己看見自己的鬥爭的資產階級狹隘內容、為了要把自己的熱情保持在偉大歷史悲劇的高度上所必需的自我欺騙。

資產階級找到的“理想和藝術形式”,也就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啟蒙主義精神,核心話語就是民主、自由、人權、人道等。在文學藝術中,那些反映資產階級意志的啟蒙藝術家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個敢於與封建專制抗衡的理想人物,如哈姆雷特、維特、浮士德之類的人物,這些人物富於同情心,執著於真正的愛情,天性☆禁☆愛好自由,崇尚理性,追求科學,文質彬彬,多愁善感,這是用大寫的“人”去抵消專制制度對人的藐視。

但是,隨著資本邏輯完全掌控整個社會,最後是資產階級而不是那些意識形態生產者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資產階級的真實面貌全面展現,按資本原則行事而不是按“普世價值”原則行事成為真實的社會機制,這就出現了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所說:新的社會形態一形成,遠古的巨人連同一切復活的羅馬古董就都消失不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真正統帥坐在營業所的辦公桌後面,它的政治首領是肥頭大耳的路易十八。資產階級社會全埋頭于財富的創造與和平競爭,竟忘記了古羅馬的幽靈曾經守護過它的搖籃。

馬克思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也揭示了啟蒙主義破滅的現象,他說:把一切偉大變得如此渺小,把英雄主義徹底消滅,這完全是資產階級幹的。這個市民等級推翻了世襲貴族,就把他們那種狹隘的講求實際的小店主思想帶到了生活的一切領域,並要使這種精神取得勝利。那些在18世紀不知疲倦地為革命做準備的偉大思想家,如果看到他們究竟是為些什麼人工作,他們定會臉紅害臊。海涅認為,比起貴族來,資產階級並無優越之處,他們同樣無能,同樣自私自利,貴族還有可貴的榮譽感,而資產階級卻榮譽感也沒有,資產階級眼中只有金錢,為了金錢,他們無論多麼無恥的事情也幹得出來。海涅還冷嘲熱諷地寫到巴黎的交易所,說它的建築是最高雅莊重的希臘風格,幹的卻是最卑鄙無恥的勾當——倒賣國家證券。

當那些財大氣粗的老闆出入于商會、交易所,在醉生夢死的夜總會一擲千金,用金錢編織了數不盡的罪惡和無恥時,哈姆雷特王子哪裡去了?維特、浮士德博士哪裡去了?真實的資本主義實現自己的統治之時,虛幻的資本主義啟蒙理想只能幻滅。

應該說,馬克思和海涅揭示的是19世紀時期西方啟蒙主義“普世價值”的破滅,當然,這一次破滅並非全域性的,因為資本主義尚處上升期,啟蒙主義價值觀對於飽受中世紀禁欲主義鉗制之苦的人們來說,總體上還是深得人心的。到了20世紀,資本主義的不平衡越來越嚴重,不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了前後相隔不遠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西方啟蒙主義“普世價值”破滅的尖銳化表現,當資本與資本之間的利益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時,那些民主、自由、人權統統都不管用了,以戰爭的血腥方式解決問題。

“普世價值”再次面臨拷問

20世紀中期以後,基於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自我調整,還得對逐利的資本邏輯進行文明的粉飾,並加以適當的限制,於是,歷史上的啟蒙主義“普世價值”重新成為選項。所謂“普世價值”一方面被用來調節國內的階級關係,當然還要輔之以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則被用來對付國際關係,對西方國家來說,如果不選擇槍炮開道,那就不能對非西方國家公開說自我優先,而是讓自由、民主、人權成為國家軟實力,和平地推廣西方的社會模式,將世界納入西方的統治。應該說,由於啟蒙主義“普世價值”在歷史上明顯優越於中世紀社會的價值觀,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這套東西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似乎是“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因而也的確得到相當一些人的認同,甚至不惜頭破血流地去追求。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利用世界的開放趨勢,到處推行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模式,資本向全球擴展,通過不平等的貿易規則榨取發展中國家,它們不僅獲得了向新興經濟體提供機器設備等較複雜產品以及金融服務的機會,隨之把污染等問題轉移出去,它們還買到了便宜的進口產品,還成功抑制了本國工人的工資上漲欲望,資本大獲其利。

當然,事物都具兩面性,在此過程中,一些國家利用外國資本與技術使自己發展起來,西方的控制力減弱;同時,資本的擴張是盲目的、無理性的,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對高端技術力量的迷信,對虛幻的金融業的非理性狂熱投資,使得西方自己的實體產業衰落,失業者增加;對世界推行西方化遭遇民族主義、本土文化的抗擊,西化失敗的國家陷入內亂,恐怖主義頻發,難民衝擊經濟不景氣的西方……這一切,再次把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置於火上去烤。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也許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本性是自私的,逐利才是真正的理性,所謂“美國優先”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私利益優先的意思,讓自由、民主、人權見鬼去吧。特朗普的某些驚世駭俗之舉震動了世界,連他的歐洲盟友都接受不了。其實這只是延續資本主義史上已經發生過的規律性現象,不過是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再一次赤裸裸地展現,他的歐洲盟友卻還停留在啟蒙主義的幻想中。

當然,啟蒙主義的幻想本身並沒有錯——這是文明所必需的,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穿上了衣服,其遮羞的功能就是文明的標誌,現在特朗普似乎想把衣服脫了,但卻是有悖於文明發展的。美國已逝著名學者丹尼爾·貝爾深入研究過資本主義價值觀與資本統治之間的矛盾關係,他認為撕下遮羞布的資本主義是不可能繼續遠行的,他說:“新教倫理被資產階級社會拋棄之後,剩下的便只是享樂主義了。資本主義制度也因此失去了它的超驗道德觀。一旦社會失去了超驗紐帶的維繫,或者說當它不能繼續為它的品格構造、工作和文化提供某種‘終極意義’時,這個制度就會發生動盪。”如果這樣,特朗普還能走多遠,美國社會將會如何變化,不妨拭目以待。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2期第3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

如哈姆雷特、維特、浮士德之類的人物,這些人物富於同情心,執著於真正的愛情,天性☆禁☆愛好自由,崇尚理性,追求科學,文質彬彬,多愁善感,這是用大寫的“人”去抵消專制制度對人的藐視。

但是,隨著資本邏輯完全掌控整個社會,最後是資產階級而不是那些意識形態生產者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資產階級的真實面貌全面展現,按資本原則行事而不是按“普世價值”原則行事成為真實的社會機制,這就出現了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所說:新的社會形態一形成,遠古的巨人連同一切復活的羅馬古董就都消失不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真正統帥坐在營業所的辦公桌後面,它的政治首領是肥頭大耳的路易十八。資產階級社會全埋頭于財富的創造與和平競爭,竟忘記了古羅馬的幽靈曾經守護過它的搖籃。

馬克思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也揭示了啟蒙主義破滅的現象,他說:把一切偉大變得如此渺小,把英雄主義徹底消滅,這完全是資產階級幹的。這個市民等級推翻了世襲貴族,就把他們那種狹隘的講求實際的小店主思想帶到了生活的一切領域,並要使這種精神取得勝利。那些在18世紀不知疲倦地為革命做準備的偉大思想家,如果看到他們究竟是為些什麼人工作,他們定會臉紅害臊。海涅認為,比起貴族來,資產階級並無優越之處,他們同樣無能,同樣自私自利,貴族還有可貴的榮譽感,而資產階級卻榮譽感也沒有,資產階級眼中只有金錢,為了金錢,他們無論多麼無恥的事情也幹得出來。海涅還冷嘲熱諷地寫到巴黎的交易所,說它的建築是最高雅莊重的希臘風格,幹的卻是最卑鄙無恥的勾當——倒賣國家證券。

當那些財大氣粗的老闆出入于商會、交易所,在醉生夢死的夜總會一擲千金,用金錢編織了數不盡的罪惡和無恥時,哈姆雷特王子哪裡去了?維特、浮士德博士哪裡去了?真實的資本主義實現自己的統治之時,虛幻的資本主義啟蒙理想只能幻滅。

應該說,馬克思和海涅揭示的是19世紀時期西方啟蒙主義“普世價值”的破滅,當然,這一次破滅並非全域性的,因為資本主義尚處上升期,啟蒙主義價值觀對於飽受中世紀禁欲主義鉗制之苦的人們來說,總體上還是深得人心的。到了20世紀,資本主義的不平衡越來越嚴重,不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了前後相隔不遠的兩次世界大戰,這是西方啟蒙主義“普世價值”破滅的尖銳化表現,當資本與資本之間的利益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時,那些民主、自由、人權統統都不管用了,以戰爭的血腥方式解決問題。

“普世價值”再次面臨拷問

20世紀中期以後,基於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自我調整,還得對逐利的資本邏輯進行文明的粉飾,並加以適當的限制,於是,歷史上的啟蒙主義“普世價值”重新成為選項。所謂“普世價值”一方面被用來調節國內的階級關係,當然還要輔之以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則被用來對付國際關係,對西方國家來說,如果不選擇槍炮開道,那就不能對非西方國家公開說自我優先,而是讓自由、民主、人權成為國家軟實力,和平地推廣西方的社會模式,將世界納入西方的統治。應該說,由於啟蒙主義“普世價值”在歷史上明顯優越於中世紀社會的價值觀,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這套東西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似乎是“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因而也的確得到相當一些人的認同,甚至不惜頭破血流地去追求。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利用世界的開放趨勢,到處推行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模式,資本向全球擴展,通過不平等的貿易規則榨取發展中國家,它們不僅獲得了向新興經濟體提供機器設備等較複雜產品以及金融服務的機會,隨之把污染等問題轉移出去,它們還買到了便宜的進口產品,還成功抑制了本國工人的工資上漲欲望,資本大獲其利。

當然,事物都具兩面性,在此過程中,一些國家利用外國資本與技術使自己發展起來,西方的控制力減弱;同時,資本的擴張是盲目的、無理性的,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對高端技術力量的迷信,對虛幻的金融業的非理性狂熱投資,使得西方自己的實體產業衰落,失業者增加;對世界推行西方化遭遇民族主義、本土文化的抗擊,西化失敗的國家陷入內亂,恐怖主義頻發,難民衝擊經濟不景氣的西方……這一切,再次把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置於火上去烤。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也許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本性是自私的,逐利才是真正的理性,所謂“美國優先”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私利益優先的意思,讓自由、民主、人權見鬼去吧。特朗普的某些驚世駭俗之舉震動了世界,連他的歐洲盟友都接受不了。其實這只是延續資本主義史上已經發生過的規律性現象,不過是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再一次赤裸裸地展現,他的歐洲盟友卻還停留在啟蒙主義的幻想中。

當然,啟蒙主義的幻想本身並沒有錯——這是文明所必需的,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穿上了衣服,其遮羞的功能就是文明的標誌,現在特朗普似乎想把衣服脫了,但卻是有悖於文明發展的。美國已逝著名學者丹尼爾·貝爾深入研究過資本主義價值觀與資本統治之間的矛盾關係,他認為撕下遮羞布的資本主義是不可能繼續遠行的,他說:“新教倫理被資產階級社會拋棄之後,剩下的便只是享樂主義了。資本主義制度也因此失去了它的超驗道德觀。一旦社會失去了超驗紐帶的維繫,或者說當它不能繼續為它的品格構造、工作和文化提供某種‘終極意義’時,這個制度就會發生動盪。”如果這樣,特朗普還能走多遠,美國社會將會如何變化,不妨拭目以待。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2期第3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