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周畫報|這些面孔見證時代變遷

如果要為社會的發展變化做一個詮釋,人,應該是最絕佳的注腳。

從他鄉到故鄉、從離開到堅守、從傳統到未來、從青年到長者……無數張動人的面孔,勾勒的是時代最生動的樣貌。

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也是取得歷史巨大成就的五年。這五年,我們經歷,我們見證,我們回顧過去,我們回應當下。

每一張面孔都是時代的鏡子,

每一個故事都是時代的印記。

對於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而言,雷達探測和科研工作是相通的——“站得更高,

看得更遠”。大家總說王小謨點子多,他自己則說,很多點子都源於多看、多學。每次出現新技術,他往往要潛心研究,直到能用一兩句話把新技術的核心要害講清楚,然後再設法將其運用到預警機的研製中。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2013年在全國兩會上見到袁隆平時,他說自己有兩大夢想:一是實現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二是讓雜交水稻走向全世界。最近,他的“海水稻”開始測產,耄耋之年的他在造福全人類的道路上繼續努力。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30年間,轉基因技術在中國從科學角落走到輿論中心,

歷經隔閡帶來的輕視,也面對不解帶來的畏懼。中國農業基因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范雲六,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在幾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將分子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不斷立下農業生物工程的里程碑。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學生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手術室外的等候區提供志願服務,

陪同準備進行手術的患者聊天,舒緩病人緊張的情緒。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身穿藍色背心的志願者是一個特殊的活躍群體。他們來自于醫院醫護人員、行政管理人員、退休職工、醫學院校學生和廣大社會愛心人士。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年輕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基層法官方嫄以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她心中,好的法官應具備對公平正義的堅持,也應具備不離常理的悲憫同情。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石岱英是民航華北空管局北京女子塔臺的一位空中管制員。該塔臺位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北側,是全國民航唯一一座以女管制員命名的塔臺。石岱英和她的同事們以細緻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成功完成了各種特情下的管制任務。一架架飛機安全降落大地、有序飛向藍天,背後有著她們的堅守。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在C919首飛後,靜力試驗團隊的工作繼續進行。在這群“80後”“90後”的精心呵護下,大飛機越來越“強壯”。在他們看來,從事這個行業,是對難得機遇的一份珍惜,更是大時代下的一個個小情懷。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從微型、近程小型、中近程,到中高空長航時,再到太陽能,“彩虹”系列覆蓋了無人機幾乎所有的類型。2017年6月,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在中國西北某地圓滿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彩虹”團隊幾乎都是“80後”“90後”,生活中他們個性張揚,但拿起工具為飛行準備時,便快速切換至“工作模式”。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2016年7月,中車唐車公司的預裝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打造“中國標準”動車組。2017年2月,中車唐車公司第一列“中國標準”動車組CRH0305的型式試驗圓滿完成。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路等關鍵技術都是中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制定“中國標準”。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獲得了2014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筒子紗數位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是由山東一個民企——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推動的。他們的創新經歷被業內譽為“康平納模式”——企業既是使用者又是製造商,注重自主創新,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使產品工藝與設備工藝實現完美結合。董事長陳隊范(右)說:“只要把握准市場的脈搏,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主體。” 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列出故宮的八個“表情”。單霽翔把自己定位為“故宮看門人”。“保護好故宮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這一代人要做好我們這一代的事情。”單霽翔說。 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2014年到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後,吳為山策劃了一系列大型展覽,致力於用藝術聚焦人民大眾。吳為山說,歷史發展的每個座標點上都有代表人物,他們的形象上刻載著民族興衰。“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用黃土煉就其形象,以青銅鑄造其豐碑,昭示未來。”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泥人張”的字型大小,到張宇,已經是第六代。結合傳承和創新、平衡藝術與商業,年輕的他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我跟它的關係越彼此獨立,就越彼此欣賞。”張宇所理解的“泥人張世家”,推崇的是“人”,是每一代傳人的特點與風格。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展示上下兩冊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及多年來敦煌考古研究的手繪稿和成果。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外學者圍繞這處內容異常豐富的文化遺存展開考古研究,使敦煌石窟的歷史面貌日益清晰。數位化等技術的推進使敦煌考古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攝影 王蕾/人民畫報

“約隆”是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只為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所特有。2008年,約隆歌獲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有一萬多位約隆歌民間藝人,約隆歌課程也成為了當地小學的必修課之一。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常丁求是殲-10空中梯隊帶隊長機飛行員,也是最年輕的領隊將軍。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014年5月,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在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共同組織演習。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已成為中俄兩國海軍常態化、機制化的合作形式。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015年初,海軍陸戰隊從20攝氏度的粵西來到零下20攝氏度的東北腹地,進行了一次陸上跨區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寒區實戰化訓練。推進實戰化訓練是改革強軍戰略的重要環節。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被譽為海軍潛艇兵的搖籃,是亞洲唯一一所潛艇專業學校。模擬潛艇的魚雷倉內,學兵們進行遠航環境心理訓練。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在裴春亮帶領下,裴寨村實現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還發動村民打井引水、修學校、建籃球場、建文化走廊、修娛樂廣場,讓農村人也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孜勒陶鄉的一家專門製作柯爾克孜族服飾的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卡瑪爾丁介紹說,製作和銷售做民族服飾、手工藝品既能弘揚民族文化,讓更多人瞭解柯爾克孜族的歷史,也能帶動周邊的人一起實現致富。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捧當完全小學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捧當鄉怒江邊。這座大山深處的鄉村小學,因為是寄宿制,特崗教師桑磊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有時像保姆,有時像保安,有時像醫生……到後來,更像是家人。攝影 郭莎莎/人民畫報

端村西堤小學,位於距離北京100多公里的河北省安新縣,在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的幫助下,來自北京的老師們在這裡教授舞蹈、樂器、繪畫等課程。藝術對於孩子們不是課堂外的負擔,不是升學加分的籌碼,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對美的喜愛。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作為中國國家畫報,五年來,《人民畫報》忠實記錄著、報導著“日新月異”的中國。《人民畫報》的記者們走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記錄下一個個中國故事、中國創造。“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身處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榮光。記錄下這無數的生動面孔,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2017年第10期《人民畫報》

石岱英是民航華北空管局北京女子塔臺的一位空中管制員。該塔臺位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北側,是全國民航唯一一座以女管制員命名的塔臺。石岱英和她的同事們以細緻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成功完成了各種特情下的管制任務。一架架飛機安全降落大地、有序飛向藍天,背後有著她們的堅守。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在C919首飛後,靜力試驗團隊的工作繼續進行。在這群“80後”“90後”的精心呵護下,大飛機越來越“強壯”。在他們看來,從事這個行業,是對難得機遇的一份珍惜,更是大時代下的一個個小情懷。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從微型、近程小型、中近程,到中高空長航時,再到太陽能,“彩虹”系列覆蓋了無人機幾乎所有的類型。2017年6月,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在中國西北某地圓滿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彩虹”團隊幾乎都是“80後”“90後”,生活中他們個性張揚,但拿起工具為飛行準備時,便快速切換至“工作模式”。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2016年7月,中車唐車公司的預裝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打造“中國標準”動車組。2017年2月,中車唐車公司第一列“中國標準”動車組CRH0305的型式試驗圓滿完成。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路等關鍵技術都是中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制定“中國標準”。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獲得了2014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筒子紗數位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是由山東一個民企——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推動的。他們的創新經歷被業內譽為“康平納模式”——企業既是使用者又是製造商,注重自主創新,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使產品工藝與設備工藝實現完美結合。董事長陳隊范(右)說:“只要把握准市場的脈搏,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主體。” 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列出故宮的八個“表情”。單霽翔把自己定位為“故宮看門人”。“保護好故宮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這一代人要做好我們這一代的事情。”單霽翔說。 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2014年到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後,吳為山策劃了一系列大型展覽,致力於用藝術聚焦人民大眾。吳為山說,歷史發展的每個座標點上都有代表人物,他們的形象上刻載著民族興衰。“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用黃土煉就其形象,以青銅鑄造其豐碑,昭示未來。”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泥人張”的字型大小,到張宇,已經是第六代。結合傳承和創新、平衡藝術與商業,年輕的他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我跟它的關係越彼此獨立,就越彼此欣賞。”張宇所理解的“泥人張世家”,推崇的是“人”,是每一代傳人的特點與風格。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展示上下兩冊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及多年來敦煌考古研究的手繪稿和成果。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外學者圍繞這處內容異常豐富的文化遺存展開考古研究,使敦煌石窟的歷史面貌日益清晰。數位化等技術的推進使敦煌考古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攝影 王蕾/人民畫報

“約隆”是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只為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所特有。2008年,約隆歌獲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有一萬多位約隆歌民間藝人,約隆歌課程也成為了當地小學的必修課之一。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常丁求是殲-10空中梯隊帶隊長機飛行員,也是最年輕的領隊將軍。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014年5月,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在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共同組織演習。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已成為中俄兩國海軍常態化、機制化的合作形式。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015年初,海軍陸戰隊從20攝氏度的粵西來到零下20攝氏度的東北腹地,進行了一次陸上跨區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寒區實戰化訓練。推進實戰化訓練是改革強軍戰略的重要環節。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被譽為海軍潛艇兵的搖籃,是亞洲唯一一所潛艇專業學校。模擬潛艇的魚雷倉內,學兵們進行遠航環境心理訓練。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在裴春亮帶領下,裴寨村實現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還發動村民打井引水、修學校、建籃球場、建文化走廊、修娛樂廣場,讓農村人也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孜勒陶鄉的一家專門製作柯爾克孜族服飾的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卡瑪爾丁介紹說,製作和銷售做民族服飾、手工藝品既能弘揚民族文化,讓更多人瞭解柯爾克孜族的歷史,也能帶動周邊的人一起實現致富。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捧當完全小學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捧當鄉怒江邊。這座大山深處的鄉村小學,因為是寄宿制,特崗教師桑磊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有時像保姆,有時像保安,有時像醫生……到後來,更像是家人。攝影 郭莎莎/人民畫報

端村西堤小學,位於距離北京100多公里的河北省安新縣,在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的幫助下,來自北京的老師們在這裡教授舞蹈、樂器、繪畫等課程。藝術對於孩子們不是課堂外的負擔,不是升學加分的籌碼,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對美的喜愛。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作為中國國家畫報,五年來,《人民畫報》忠實記錄著、報導著“日新月異”的中國。《人民畫報》的記者們走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記錄下一個個中國故事、中國創造。“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身處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榮光。記錄下這無數的生動面孔,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2017年第10期《人民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