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還能重回國內第一甚至達到世界第一嗎?

從2015年以來,小米已經經歷了2年的銷量下滑,2014年四季度,

小米一度成為中國手機廠商銷量第一,而到了2016年小米連銷量前五都進不了。2017二季度,雷軍宣佈小米出貨量創造紀錄,這意味小米否極泰來了嗎?與目前正在燒錢的滴滴出行、美團點評、摩拜單車等創業公司相比,小米的盈利能力要強得多,幾乎每賣出一部硬體都能賺錢。我們來看一下。小米還能重回國內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嗎?那麼小米的天花板在哪裡?

之前小米手機是【互聯網手機】的代表,

打造高性價比的硬體來吸引使用者,利用互聯網增值服務來提升使用者粘性,再通過兜售預裝在手機中的流量入口來擴大營收——這就是小米賺錢的方式,是互聯網公司的典型路數。雷軍還帶領著小米投資了超過 70 家創業公司,為他們提供資金、品牌、管道甚至供應鏈方面的支援,這些公司被稱作【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小米插線板、小米移動電源等爆款產品均來自於此。
借著小米的東風,這些產品迅速搶佔了市場。雷軍把小米及其生態鏈上的產品定義為“新國貨”,小米手機為生態鏈產品帶來了資金與流量,小米生態則成為了小米豐富產品線的護城河,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

理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卻是骨感的,最讓小米頭疼的問題是:用小米手機的人反而變少了。IDC 的資料表明,小米的市場份額同比縮減了 36%。

與五六年前相比,2017 年中國智慧手機已經大面積普及,開始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而小米擅長的互聯網行銷模式導致產品常態性缺貨,大大降低了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度。更糟糕的是,2016 年小米主打的幾款產品多少都存在明顯的短板:紅米 Pro 糟糕的雙攝、小米 Note 2 辣眼睛的螢幕、小米 5 系列割裂的外觀設計,小米 Note 2 因為螢幕問題導致長期缺貨。

與此同時,國內外的手機廠商也在積極地跟小米搶用戶,

千元機市場遭到魅藍、榮耀的侵蝕,中高端市場步步高系更是獨步天下,至於高端市場,向來沒小米什麼事。

小米遇到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小米目前主要仍然是通過硬體盈利的,軟體賺的錢所占比例依然很小很小,還沒有像蘋果那樣形成一個封閉的產業鏈,

目前靠手機增值服務做的最好的是蘋果吧,app store每年給開發者帶來的收益有幾十億美元(具體記不清了,之前看新聞給的資料。)iOS生態圈有多好我不必多說,所以這個真的很難,亞馬遜之前也做類似的事情,硬體基本成本價,看賣書和軟體賺錢。貌似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2、小米的成功包括行銷、設計、製造三方面的變革,不可複製。硬體免費的事情運營商其實一直在做,一個月幾百塊的套餐可以零元購機iPhone之類的早就有了,但其他手機廠商死了嗎?手機硬體是絕不可能免費。沒有能自給自足的產業鏈去節省成本,沒有足夠的專利當護身符,只要非硬體收益不能遠遠超過硬體本身收益,那麼就永遠都不可能免費。

3、硬體過剩的時代,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將轉向全方位的競爭,在此形勢下小米開始佈局投入重金自主研發手機晶片,松果處理器在小米 5c 上首發。但是小米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將會面臨轉型壓力,而華為佔有先機,華為的麒麟cpu已經發展了好幾代開始成熟起來。當然,小米也開始在研發上發力,小米研發水平的代表——小米 MIX的橫空出世的確給手機界帶來了震動,全面屏的爆發與小米mix不無關係。

4、雖然在印度市場,上半年小米業績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已排名第二,紅米Note4X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手機。同時,小米在印尼、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小米將面臨專利問題而無法打開市場。

5、 OV傳統廠商的翻身戰都打得不錯,小米雖然已經開始發力所謂的“新零售”,瘋狂擴張小米直營店,揚言三年內要開 1000 家店,推出“小米直供"模式,意在讓小米的銷售管道能夠更深入線下。但光靠砸錢而沒有傳統的管道商的協助,這個戰術上的行動到底能執行到什麼程度還是個問題!

6、 小米所拓展的方向畢竟都存在大的競爭對手!小米生態鏈裡的產品雖然琳琅滿目,但真正的爆款卻屈指可數,更多的是默默無聞地上線,然後直到 2016 年,小米才成立了「探索實驗室」,主打 VR 和機器人研究,相比華為、聯想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小米還是個新玩家

7、 小米的戰略似乎開始出現方向性分歧,“新國貨”,是雷軍更高的追求,他希望能把小米打造成索尼、三星那樣能夠代表一國之力的高尖科技公司。“新國貨”三個字,對 2010 年才成立的小米來說,沉甸甸地壓在了小米和雷軍的肩上,雷軍想要創造的那個世界級企業,路還很長。

一個世界第一的產品,一定是有其絕對強悍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構築成競爭門檻。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仍然欠缺一些。無論是成本、技術、專利,都不足以成為這個核心競爭力。所以華為才能迅速趕上來。至於miui,翻了天也還是安卓。

客觀而言, 小米能成全球第一有難度, 畢竟公司技術儲備, 人員等等還不足以與其他巨頭抗衡, 但是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成為第一很難,但是朝著第一名奮鬥總是對的吧。

一個月幾百塊的套餐可以零元購機iPhone之類的早就有了,但其他手機廠商死了嗎?手機硬體是絕不可能免費。沒有能自給自足的產業鏈去節省成本,沒有足夠的專利當護身符,只要非硬體收益不能遠遠超過硬體本身收益,那麼就永遠都不可能免費。

3、硬體過剩的時代,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將轉向全方位的競爭,在此形勢下小米開始佈局投入重金自主研發手機晶片,松果處理器在小米 5c 上首發。但是小米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將會面臨轉型壓力,而華為佔有先機,華為的麒麟cpu已經發展了好幾代開始成熟起來。當然,小米也開始在研發上發力,小米研發水平的代表——小米 MIX的橫空出世的確給手機界帶來了震動,全面屏的爆發與小米mix不無關係。

4、雖然在印度市場,上半年小米業績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已排名第二,紅米Note4X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手機。同時,小米在印尼、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小米將面臨專利問題而無法打開市場。

5、 OV傳統廠商的翻身戰都打得不錯,小米雖然已經開始發力所謂的“新零售”,瘋狂擴張小米直營店,揚言三年內要開 1000 家店,推出“小米直供"模式,意在讓小米的銷售管道能夠更深入線下。但光靠砸錢而沒有傳統的管道商的協助,這個戰術上的行動到底能執行到什麼程度還是個問題!

6、 小米所拓展的方向畢竟都存在大的競爭對手!小米生態鏈裡的產品雖然琳琅滿目,但真正的爆款卻屈指可數,更多的是默默無聞地上線,然後直到 2016 年,小米才成立了「探索實驗室」,主打 VR 和機器人研究,相比華為、聯想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小米還是個新玩家

7、 小米的戰略似乎開始出現方向性分歧,“新國貨”,是雷軍更高的追求,他希望能把小米打造成索尼、三星那樣能夠代表一國之力的高尖科技公司。“新國貨”三個字,對 2010 年才成立的小米來說,沉甸甸地壓在了小米和雷軍的肩上,雷軍想要創造的那個世界級企業,路還很長。

一個世界第一的產品,一定是有其絕對強悍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構築成競爭門檻。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仍然欠缺一些。無論是成本、技術、專利,都不足以成為這個核心競爭力。所以華為才能迅速趕上來。至於miui,翻了天也還是安卓。

客觀而言, 小米能成全球第一有難度, 畢竟公司技術儲備, 人員等等還不足以與其他巨頭抗衡, 但是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成為第一很難,但是朝著第一名奮鬥總是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