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要坑殺投降的二十萬秦軍?

項羽自從巨鹿之戰打敗秦軍第一悍將章邯後,逼使章邯及手下二十萬秦軍投降。然而,項羽接到卻是燙手山芋。

要知道章邯當年東奔西蕩,四處鎮壓革命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用事實證明瞭自己率領的是一支鐵打的王牌之師。軍中的士兵多半是長年在驪山服役的囚人,長期的壓迫和超負荷的勞動,練就了他們的錚錚鐵骨,磨煉了他們的堅韌毅力,從而造就了他們非凡的戰鬥力。從暗無天日的囚犯生活中獲釋的他們,

只有一個想法:誰給口飯吃,就為誰賣命。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生涯,打仗算是輕鬆的活了。有衣穿,有飯吃,還有軍餉拿。如果表現得再好些,還可以升官發財。於是,他們就像一群永遠不知疲倦的魔鬼,每一戰都拼盡全力,每一戰都奮不顧身,每一戰都舍我其誰,也因此每一戰都戰無不勝。

而他們的頂頭上司章邯也沒有虧待他們,總是把獲勝的戰利品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分發。人就是這樣,你給予了別人很多,也會收到很多回報。所以,章邯在將士們的眼中是至高無上的。當章邯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歸降項羽後,手下眾將士都選擇了與他不離不棄。

項羽自己的軍隊大約有二十萬人,再加上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他的軍隊已有四十來萬了。

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無敵的資料了。

項羽和劉邦的關中之爭就像是龜兔賽跑,跑得快的不一定最先到達終點,而跑得慢卻一直在跑的,可能才是最終贏家。

巨鹿大勝後,項羽的前面已無大的阻礙了。然而他到了新安後,卻突然停下來不跑了。

原因很簡單,手下人太多了,四十多萬人雖然聲勢浩大,但比起輕裝上陣的劉邦來說,他的行軍速度簡直慢得像蝸牛。

革命軍和降軍混在一起,魚龍混雜,各懷心事,就是想跑快點兒也有些力不從心。當初就是怕出事,項羽才把革命軍和降軍交叉安排在一起。

然而,革命軍和降軍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別,一個像是親娘養的,一個像是後娘養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不同。

在項羽的軍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士兵蹺起二郎腿,對一個降兵說,給老子捶捶背、揉揉肩,給老子洗腳。呼來喚去,就像使喚傭人一樣使喚降兵。長此以往,降兵們的心中怨氣太重,矛盾自此激化升級。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在軍中傳播:投降的秦軍想造反。

項羽一聽不幹了,馬上把自己的兩個親信英布和蒲將軍找來進行商量,最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把這些降兵統統格殺勿論。一場曠世大坑殺就這樣發生了。

是夜,夜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是殺人放火的絕好機會。楚軍在英布和蒲將軍的帶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了二十萬歸降的秦軍。沒有絲毫懸念,新安(今湖南省義馬市)城南,成了他們最後的歸宿地,其恐怖程度也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這正是:突施殺著,毫無提防。神將悍兵齊犯傻。梟雄鐵衛今安在,昔年無敵再難現。漢中三傑,王師魂斷。日暮只道英雄遠。興亡彈指間,濁酒一壺複一歎。

項羽一聽不幹了,馬上把自己的兩個親信英布和蒲將軍找來進行商量,最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把這些降兵統統格殺勿論。一場曠世大坑殺就這樣發生了。

是夜,夜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是殺人放火的絕好機會。楚軍在英布和蒲將軍的帶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了二十萬歸降的秦軍。沒有絲毫懸念,新安(今湖南省義馬市)城南,成了他們最後的歸宿地,其恐怖程度也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這正是:突施殺著,毫無提防。神將悍兵齊犯傻。梟雄鐵衛今安在,昔年無敵再難現。漢中三傑,王師魂斷。日暮只道英雄遠。興亡彈指間,濁酒一壺複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