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三個靠裝糊塗當上皇帝,最後一個確定只有二十多歲?

關注“醉說歷史”,醉看更多更有趣更不一樣的歷史

有一種智慧叫做“糊塗”。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就以“難得糊塗”著稱於世。古往今來,歷史上但凡有所建樹者,都有一股糊塗勁。

本文所列舉的“糊塗人”中,他們並非實實在在的糊塗,只是為人處事的智慧,“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已。

司馬懿“裝瘋賣傻”贏天下

西元179年,司馬懿生於河內郡溫縣。排行次子,字仲達。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生在東漢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司馬懿22歲,被河內郡推舉出仕擔任上計掾,當時司空曹操征辟司馬朗與司馬懿兄弟。但司馬懿隱忍待時,韜光養晦,裝病推遲曹操所授官職,並索性告辭上計掾,回家養病。

司馬懿初為曹操主簿,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曹芳繼位,他和曹爽受遺詔輔政。後殺曹爽,專國政。死後,

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有人說他是三國的終結者。

在三國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最成功的玩家,還得數司馬懿。在政治遊戲中,他這種“笑到最後”的“等待策略”,的確不同凡響。在三國這段歷史中,司馬懿是一位最了不起的靠耐性、權謀、機智、殘忍去奪得勝利的最大的贏家。

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可以肯定地說,

司馬懿是個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力,能力很強,又有耐力,耐力更是不同尋常。他甚至在小字輩面前,在曹爽這種不堪一擊的鼠輩面前,都能等待,也善於等待,做到忍辱負重,裝瘋賣傻,要我幹什麼都行,但是最後我要達到我的目的。還是那句話: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我不著急笑,但是我要最後笑,最後笑的肯定是我,這就是司馬懿。

後人在評價司馬懿的時候,經常拿他和曹操做對比,

認為司馬懿跟曹操很相似,或者說司馬懿跟曹操是一類人。有人甚至認為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個人都太無恥了,男子漢大丈夫,居然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力,欺負人家孤兒寡母。

李忱“裝瘋賣傻”治天下

唐朝到了憲宗李純的時候,朝政基本上受太監控制。

太監,大臣不敢惹,皇室不敢惹,就連皇帝也不敢惹,稍不小心,小命就沒了。皇宮裡的太子,皇子經常無緣無故地死去。幸好,皇帝的兒子多。西元811年十二月惠昭太子李甯奇怪地死去,西元820年正月,憲宗李純不明不白地暴死于長安中和殿,作為憲宗的第十三子李忱,誠惶誠恐。聰明的李忱明白了一個生存下去的方式:裝瘋賣傻。而裝瘋賣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說話。

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李忱眼看哥哥李恒當上了皇帝,四年後,與太監擊球時,有個太監從馬背墜落,李恒因此受驚,中風,不久就死了。

接著,李忱眼看著侄子李湛(李恒的長子,敬宗),李恒的次子李昂,李恒的第五子李炎相繼登基當皇帝。這些皇帝沒有一個人把李忱當正常人看,都把他當傻子,尤其是武宗李炎更把李忱當寵物,根本不把這位叔叔當人看。

李忱一方面防備太監的屠刀,另是方面又要預防皇族家庭的欺負,早以失去了登基作皇帝的美夢。他只有一個心願:活著就好。

唐會昌六年(西元846年)三月,當了七年皇帝,拆了無數佛教廟宇的武宗皇帝病危,太監們為了便於控制朝政,代替皇帝作出決定,策立李忱為皇太叔,代理軍國大事。心想,選個傻子當皇帝,更有利於宦官控制朝政。

李忱作了監國,一次,要接見百官大臣,皇室,後宮都非常緊張,擔心會出現尬尶的事。出朝廷的醜,因此,大殿哀戚滿容。接見完畢,作為監國必須作出決斷,沒想到,李忱的裁決合情合理,一個傻瓜作出的決定,比天才作出的決定還好。滿朝文武才知道,李忱的傻是裝的。

李忱當皇帝後,也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削弱武宗重臣李德裕的權力,提拔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為同平章事,制約李德裕的權力。第二,恢復被武宗皇帝拆除的佛教廟宇,以收賣人心。第三,趁吐蕃內亂,收復西北由“安史之亂”形成的失地。

對內,李忱嚴肅朝綱。當時有個特別善於演奏琵琶的音樂家,叫羅程,在武宗時,就受到寵倖,開始,由於李忱也通曉音樂,也喜歡他。由於有兩朝皇帝的喜歡,就專橫跋扈,持恩橫暴,在長安無惡不作,經常錯小故殺人。被捕入獄後,天下所有人都為羅程感到惋惜,一天,京城所有的音樂人都跪倒在皇帝李忱的面前,希望皇帝高抬貴手,刀下留人。

此時,當時作為皇帝的一席話,應該值得地球上所有國家的政治家們借鑒,特別當今的中國借鑒:“汝曹所惜者羅程藝,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意思是:你們愛惜的是羅程這個音樂家,而我作為皇帝,愛惜的是高祖,太宗時留下的法律。

李忱還要求皇室成員平民化。一次,駙馬鄭顥之弟病危,皇帝李忱還派人探望,得知公主此時還在看戲,李忱勃然大怒,說:“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家為婚,良有以也!”於是,急召公主入宮,立於階下,責備她說:“豈有小郎病,不往省視,乃觀戲乎?”由此,皇室成員都必須守禮法。

高洋“裝瘋賣傻”取天下

裝瘋賣傻的皇帝高洋,是高歡的次子,高洋小時候偶爾能流露出某種天才的跡象,可是長大後,不知何故,他給人最熟悉的形象卻越發往弱智兒方向發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整日在臉上掛著兩行鼻涕,且任其流淌。

那個時候的高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被所有人看做智障人士的可憐蟲兒,理由真是太簡單不過了:一個過了十五歲還整天掛著兩條鼻涕的人,你說他的智商水準會高到哪裡去?

高洋一直到了十八歲,依然一副每日鼻涕掛臉的白癡形象,已經承襲父職的大哥高澄,繼續把持著東魏的朝政,對於這個弟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戒心,不再處處提防著他。另有一個算命段子是這樣的:有個南朝來的很厲害的瞎眼算命人來高澄府上算命,當瞎眼人依據聲音對高澄的一干手下逐個推算之後,得出結論說這些人將來都是大富大貴的命,但當聽到高洋說話的聲音後,瞎眼人神色異常地道出:這個人將來會是做人主的料!

這個本來可能會給高洋帶來殺身之禍的說法,卻因為高澄一句過於自信的話被輕輕帶過,高澄非但沒有覺察出不妙之處,反而洋洋得意道:“我家群奴個個都能大富大貴,我是他們的主人,我當然更是富貴無邊了!”

被瞎眼人說成要做“人主”的二弟高洋,也被高澄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群奴”之一,當作私人財產,顯然太沒被大哥放在眼裡了。

高澄一貫帶著飛揚跋扈的作風,而且好色成性,甚至連弟弟的老婆都不放過,因為高洋那個出身貴族的老婆李祖娥不僅知書達禮,更是超凡脫俗的絕世美女。這讓高澄覺得憤憤不平,真是小白菜都讓豬給拱了,這種白癡卻有如此豔福娶這樣的美女做老婆!不甘之下,高澄便找各種機會品嘗李祖娥的芳澤,可即便這樣,這個弱智兒弟弟還是一聲不吭,任由哥哥恣意佔有自己貌若天仙的老婆。

高洋人生的轉捩點發生在西元549年的那個秋天!

那一年,大哥高澄剛剛施展了渾身解數,將叛亂的侯景徹底擊垮,並逐漸將侯景賣給敵國的國土全部收復,威望空前高漲。只需向前再邁一小步,高澄就可以廢掉東魏傀儡皇帝自己過把帝王癮了。可就在這個人生最躊躇滿志的當口,樂極生悲,因其過於飛揚跋扈的個性,居然被不堪受辱的家奴奮起刺死!

那一年,高洋剛剛年滿十八!危機發生後,十八歲的高洋突然抹去臉上兩條黃蟲,大聲宣告:屬於老子的時代來臨了!(也有人猜想,高澄是高洋謀殺)

一夜之間,弱智兒成了神人。那個命不由己的東魏孝靜帝,在聽到那個飛揚跋扈的大將軍高澄死訊後,大呼:“這下好了,朕的苦日子可算熬到頭了!”

孰料在看過那個曾經的弱智兒高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之後,孝靜帝的歡呼卻變成哀歎:“前狼剛走,後虎又至,朕不知道將身死何時了!”

亂起當天,聽聞消息的高洋神色不亂,立刻率領一支人馬火速殺向事發現場,處死了殺害大哥的所有相關人員,並且封鎖消息,對外只是宣佈:家奴鬧事,大將軍(高澄)只受了點輕傷,誰都不用慌!局勢迅速被其掌控下來。

接下來,高洋立刻趕回高家老巢晉陽接管兵馬大權,當高洋帶著一票人馬來向孝靜帝辭行的時候,可憐的傀儡皇帝看到,那個熟悉的常年臉上掛著鼻涕的弱智兒徹底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面色冷峻全身上下似乎發散著一種叫做“英雄”的氣味的英武青年。

隨這人而來的,是八千名似乎早就受過嚴格訓練、個個看起來對其忠心耿耿的佩刀武士,其中隨同高洋登上宮殿臺階的有兩百多人,這些人個個捋起袖子扣刀露刃,其勢宛然面對強敵。

孝靜帝被這陣勢嚇傻了,冷汗未消之際,高洋已經讓人丟下一句“臣家裡有點事,趕著回去處理”,大搖大擺呼嘯而去了。可憐的傀儡皇帝回想著剛剛高洋臉上兩道銳利而透著陰冷的目光,不覺脊樑骨發涼:這人比起他的大哥來似乎更容不下朕,朕小命休矣!

果不其然,高洋一掃往日形象,大會父親的勳貴舊臣,以“神彩英暢,言辭敏洽”的表現令原先一直當他是白癡的所有人刮目相看後,先從孝靜帝那裡邀了一堆職銜: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齊郡王,旋即很快晉升齊王,然後又四處讓人造勢,散佈天命要歸於他一人的傳聞,比如他本人就曾說做過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人拿筆在自己額頭點了一點,馬上有爪牙給予詮釋:“王上加一點,那就是‘主’字了,那就表示大王要晉升人主了。”

高洋用其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的辦事風格,僅花了短短八九個月的時間,即做到了很多權臣一輩子也不好意思邁出的那一步,開創了北齊王朝。轉眼間,二十歲的高洋即由一弱智兒變成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

四年後,與太監擊球時,有個太監從馬背墜落,李恒因此受驚,中風,不久就死了。

接著,李忱眼看著侄子李湛(李恒的長子,敬宗),李恒的次子李昂,李恒的第五子李炎相繼登基當皇帝。這些皇帝沒有一個人把李忱當正常人看,都把他當傻子,尤其是武宗李炎更把李忱當寵物,根本不把這位叔叔當人看。

李忱一方面防備太監的屠刀,另是方面又要預防皇族家庭的欺負,早以失去了登基作皇帝的美夢。他只有一個心願:活著就好。

唐會昌六年(西元846年)三月,當了七年皇帝,拆了無數佛教廟宇的武宗皇帝病危,太監們為了便於控制朝政,代替皇帝作出決定,策立李忱為皇太叔,代理軍國大事。心想,選個傻子當皇帝,更有利於宦官控制朝政。

李忱作了監國,一次,要接見百官大臣,皇室,後宮都非常緊張,擔心會出現尬尶的事。出朝廷的醜,因此,大殿哀戚滿容。接見完畢,作為監國必須作出決斷,沒想到,李忱的裁決合情合理,一個傻瓜作出的決定,比天才作出的決定還好。滿朝文武才知道,李忱的傻是裝的。

李忱當皇帝後,也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削弱武宗重臣李德裕的權力,提拔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為同平章事,制約李德裕的權力。第二,恢復被武宗皇帝拆除的佛教廟宇,以收賣人心。第三,趁吐蕃內亂,收復西北由“安史之亂”形成的失地。

對內,李忱嚴肅朝綱。當時有個特別善於演奏琵琶的音樂家,叫羅程,在武宗時,就受到寵倖,開始,由於李忱也通曉音樂,也喜歡他。由於有兩朝皇帝的喜歡,就專橫跋扈,持恩橫暴,在長安無惡不作,經常錯小故殺人。被捕入獄後,天下所有人都為羅程感到惋惜,一天,京城所有的音樂人都跪倒在皇帝李忱的面前,希望皇帝高抬貴手,刀下留人。

此時,當時作為皇帝的一席話,應該值得地球上所有國家的政治家們借鑒,特別當今的中國借鑒:“汝曹所惜者羅程藝,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意思是:你們愛惜的是羅程這個音樂家,而我作為皇帝,愛惜的是高祖,太宗時留下的法律。

李忱還要求皇室成員平民化。一次,駙馬鄭顥之弟病危,皇帝李忱還派人探望,得知公主此時還在看戲,李忱勃然大怒,說:“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家為婚,良有以也!”於是,急召公主入宮,立於階下,責備她說:“豈有小郎病,不往省視,乃觀戲乎?”由此,皇室成員都必須守禮法。

高洋“裝瘋賣傻”取天下

裝瘋賣傻的皇帝高洋,是高歡的次子,高洋小時候偶爾能流露出某種天才的跡象,可是長大後,不知何故,他給人最熟悉的形象卻越發往弱智兒方向發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整日在臉上掛著兩行鼻涕,且任其流淌。

那個時候的高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被所有人看做智障人士的可憐蟲兒,理由真是太簡單不過了:一個過了十五歲還整天掛著兩條鼻涕的人,你說他的智商水準會高到哪裡去?

高洋一直到了十八歲,依然一副每日鼻涕掛臉的白癡形象,已經承襲父職的大哥高澄,繼續把持著東魏的朝政,對於這個弟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戒心,不再處處提防著他。另有一個算命段子是這樣的:有個南朝來的很厲害的瞎眼算命人來高澄府上算命,當瞎眼人依據聲音對高澄的一干手下逐個推算之後,得出結論說這些人將來都是大富大貴的命,但當聽到高洋說話的聲音後,瞎眼人神色異常地道出:這個人將來會是做人主的料!

這個本來可能會給高洋帶來殺身之禍的說法,卻因為高澄一句過於自信的話被輕輕帶過,高澄非但沒有覺察出不妙之處,反而洋洋得意道:“我家群奴個個都能大富大貴,我是他們的主人,我當然更是富貴無邊了!”

被瞎眼人說成要做“人主”的二弟高洋,也被高澄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群奴”之一,當作私人財產,顯然太沒被大哥放在眼裡了。

高澄一貫帶著飛揚跋扈的作風,而且好色成性,甚至連弟弟的老婆都不放過,因為高洋那個出身貴族的老婆李祖娥不僅知書達禮,更是超凡脫俗的絕世美女。這讓高澄覺得憤憤不平,真是小白菜都讓豬給拱了,這種白癡卻有如此豔福娶這樣的美女做老婆!不甘之下,高澄便找各種機會品嘗李祖娥的芳澤,可即便這樣,這個弱智兒弟弟還是一聲不吭,任由哥哥恣意佔有自己貌若天仙的老婆。

高洋人生的轉捩點發生在西元549年的那個秋天!

那一年,大哥高澄剛剛施展了渾身解數,將叛亂的侯景徹底擊垮,並逐漸將侯景賣給敵國的國土全部收復,威望空前高漲。只需向前再邁一小步,高澄就可以廢掉東魏傀儡皇帝自己過把帝王癮了。可就在這個人生最躊躇滿志的當口,樂極生悲,因其過於飛揚跋扈的個性,居然被不堪受辱的家奴奮起刺死!

那一年,高洋剛剛年滿十八!危機發生後,十八歲的高洋突然抹去臉上兩條黃蟲,大聲宣告:屬於老子的時代來臨了!(也有人猜想,高澄是高洋謀殺)

一夜之間,弱智兒成了神人。那個命不由己的東魏孝靜帝,在聽到那個飛揚跋扈的大將軍高澄死訊後,大呼:“這下好了,朕的苦日子可算熬到頭了!”

孰料在看過那個曾經的弱智兒高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之後,孝靜帝的歡呼卻變成哀歎:“前狼剛走,後虎又至,朕不知道將身死何時了!”

亂起當天,聽聞消息的高洋神色不亂,立刻率領一支人馬火速殺向事發現場,處死了殺害大哥的所有相關人員,並且封鎖消息,對外只是宣佈:家奴鬧事,大將軍(高澄)只受了點輕傷,誰都不用慌!局勢迅速被其掌控下來。

接下來,高洋立刻趕回高家老巢晉陽接管兵馬大權,當高洋帶著一票人馬來向孝靜帝辭行的時候,可憐的傀儡皇帝看到,那個熟悉的常年臉上掛著鼻涕的弱智兒徹底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面色冷峻全身上下似乎發散著一種叫做“英雄”的氣味的英武青年。

隨這人而來的,是八千名似乎早就受過嚴格訓練、個個看起來對其忠心耿耿的佩刀武士,其中隨同高洋登上宮殿臺階的有兩百多人,這些人個個捋起袖子扣刀露刃,其勢宛然面對強敵。

孝靜帝被這陣勢嚇傻了,冷汗未消之際,高洋已經讓人丟下一句“臣家裡有點事,趕著回去處理”,大搖大擺呼嘯而去了。可憐的傀儡皇帝回想著剛剛高洋臉上兩道銳利而透著陰冷的目光,不覺脊樑骨發涼:這人比起他的大哥來似乎更容不下朕,朕小命休矣!

果不其然,高洋一掃往日形象,大會父親的勳貴舊臣,以“神彩英暢,言辭敏洽”的表現令原先一直當他是白癡的所有人刮目相看後,先從孝靜帝那裡邀了一堆職銜: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齊郡王,旋即很快晉升齊王,然後又四處讓人造勢,散佈天命要歸於他一人的傳聞,比如他本人就曾說做過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人拿筆在自己額頭點了一點,馬上有爪牙給予詮釋:“王上加一點,那就是‘主’字了,那就表示大王要晉升人主了。”

高洋用其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的辦事風格,僅花了短短八九個月的時間,即做到了很多權臣一輩子也不好意思邁出的那一步,開創了北齊王朝。轉眼間,二十歲的高洋即由一弱智兒變成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