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間故事:知縣禁魚,背上宦官駡名,多年後方知良官苦心

這世上有些事情真不好當時說清楚,多年之後方知對方的苦心,解開多年的誤會。

嘉靖年間,在臨滄縣有一位陳知縣,他這知縣剛當上沒幾年就頒佈了一項條令:不許賣有刺的魚!說是一位王爺到訪,

吃魚卡住了喉嚨,王爺龍顏大怒,這才不讓賣有刺的魚,以此平息王爺的怒氣。

可你說這河裡的魚哪條沒有刺啊!這陳知縣擺明瞭就是在欺壓百姓,那位王爺更是沒一個人見過。再者你說這臨滄江顧名思義就是在瀾滄江周邊的縣,

你不讓人打魚這不是斷人活路嗎?

這陳知縣就是不管那麼多,不讓賣就是不讓賣,誰也不許違抗,整個情況和禁漁一樣了。不過人們還是會打些魚自己吃的,只是不敢公然出售,不能賣,沒錢賺,打魚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

這臨滄縣因為是水鄉,所以飯店也多以魚為主,這不讓賣有刺的魚了,飯店生意也差了許多,不過早些年,還沒禁漁的時候,人們靠著打漁都攢了不少錢,

日子現在過得還可以。

不過人們對這陳知縣可是恨之入骨,不讓打漁,很多人都失了業,要不是早年打漁的積蓄,現在早就過不下去了。罵這陳知縣是宦官的比比皆是,這聲音陳知縣早就聽過無數次了,可還是無動於衷,誰敢賣魚,抓住就是一頓打。

就這麼在一片罵聲中過了兩年。這年立夏後,陳知縣突然又宣佈可以賣魚了。人們又紛紛做回了以前的老本行,而且幾年沒怎麼打漁,河裡的魚無論是大小還是數量都比以前多了!人們打半個月的收入快趕得上以前三個月的了。可是還是有不少人罵陳知縣:這幾年不讓賣魚,我得賠多少錢啊!好多人都這麼說著。

衙門內,衙役們一臉迷惑地問:“大人,我一直沒想明白,大人為什麼不讓賣有刺的魚呢?這擺明瞭就是禁魚啊?如此恐激起民憤啊!”

陳知縣無奈地一擺手,說“我剛坐船來上任,就聽船家說,只因臨滄縣城中的飯莊做得一手好魚,這河中的魚都快被打絕了,我每月都去看看打漁的收成,的確是每況日下,我就想頒佈一個魚禁,

讓這河裡的魚長上幾年,不能為了一己之口福,斷了子孫們的活路,因為禁漁不易被接受,所以找了一個藉口,這幾年魚禁下來,河裡的魚多了,也大了、肥了,他想也該解禁了,以後每年開春,魚擺籽的季節還得禁幾個月………

眾人心裡一驚,直到此時才明白,自己暗暗罵了幾年的知縣大人,原來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