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美了!中國這52個世界遺產震撼全球,你去過幾個?

最近,一項名為“美麗中國—世界遺產”的推廣活動在北美舉行,

盛況空前,吸引了公眾高度關注。你知道嗎?中國作為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截至2017年7月,已有52項世界遺產,成為世界遺產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這些令人驚豔的世界遺產,你去過幾個?

1、長城 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

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

2、莫高窟 1987.12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3、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1987.12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 ,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4、明清故宮(北京故宮 1987、瀋陽故宮 2004)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宮包括北京故宮(紫禁城)和瀋陽故宮。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僅此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北京、瀋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6、泰山 1987.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7、黃山 1990.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曆遊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8、黃龍風景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佈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仿佛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264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佈,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

10、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境內,距離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40餘公里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大約有52%的面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林中夾生的箭竹和各種奇花異草,使舉世聞名的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等珍稀動物樂於棲息在此。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溝中地僻人稀,景物特異,富於原始自然風貌,有“童話世界”之譽。

11、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西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準。

12、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築,坐落在拉薩河穀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至此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不計其數。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後來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峨眉山—樂山大佛 1996.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廬山國家公園 1996.12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週邊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8、平遙古城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

19、麗江古城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1998.11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21、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1998.11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澱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西元11世紀起,這裡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武夷山 1999.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大足石刻 1999.12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餘字。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歷經數百年風雨的侵襲,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25、明清皇家陵寢(清東陵、清西陵(河北),明顯陵(湖北)2000;十三陵(北京),明孝陵(江蘇)2003;盛京三陵(遼寧)2004)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分佈于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湖北等地,主要建築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寢原貌。

26、龍門石窟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佈于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青城山-都江堰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西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西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 2003.7.2世界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30、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世界文化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體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7.15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33、殷墟 2006.7.13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其占地約24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 2014.6.23

“中國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比如雲南石林素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35、開平碉樓與村落 2007.6.28世界文化遺產

有“開平碉樓第一樓”之稱的瑞石樓是開平建築藝術價值最高的碉樓,整體造型帶著濃厚的西方建築風格,包括古羅馬的券拱、愛奧立克風格的柱廊,巴羅克風格的山花等,其中又注入了中國建築文化元素,“瑞石樓”三字剛勁雋秀,很多樓層還雕刻著“富貴吉祥”、“世界大同”等中國傳統語彙。

36、福建土樓 2008.7.6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46座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46座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組成,即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這些土樓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37、三清山國家公園 2008.7.7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的花崗岩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38、五臺山 2008.6.26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同時它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39、登封 “天地之中”歷史古跡 2010.7.31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中國河南省的嵩山,被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的中嶽。在海拔 1500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有 8座占地共 40平方公里的建築群。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嵩嶽寺塔、太室闕和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

40、中國丹霞 2010.8.1世界自然遺產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WHC)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致通過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綁”申報的“中國丹霞”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丹霞是一種有著特殊地貌特徵以及與眾不同的紅顏色的地貌景觀,像“玫瑰色的雲彩”或者“深紅色的霞光”,它主要由紅色砂岩和礫岩組成,反映了一個幹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陸相湖盆沉積環境。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2011.6.24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在杭州西湖申遺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定義為:“十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園,是中國各階層人們世代嚮往的人間天堂,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對9至18世紀東亞地區的文化產生廣泛影響”。

42、元上都遺址 2012.6.29世界文化遺產

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43、澄江化石遺址 2012.7.1世界自然遺產

澄江化石地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境內,面積512公頃,緩衝區面積220公頃,距今5.3億年,於1984年被發現,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古生物發現之一”。澄江化石地共涵蓋16個門類、200餘個物種,這在世界同類化石地中極為罕見,完整展示了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

44、新疆天山 2013.6.21世界自然遺產

新疆天山屬全球七大山系之一,長達1760公里,占天山總長度的3/4以上,橫亙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蘇、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9個地州市,是新疆地理的獨特標誌。

45、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2013.6.22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哈尼族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據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梯田規模宏大,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9萬畝。這裡水源豐富,空氣濕潤,霧氣變化多端,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

46、大運河 2014.6.22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1600多年,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作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47、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2014.6.22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48、土司遺址 2015.7.4世界文化遺產

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它們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49、左江花山岩畫 2016.7.15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位於陡峭的懸崖在中國西南的邊境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及扶綏縣境內,由岩畫密集分佈的、最具代表性的3個文化景觀區域組成。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展現出獨特的景觀和岩石藝術,生動地表現出西元前5世紀至西元後2世紀期間,當地古駱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帶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

50、神農架 2016.7.17世界自然遺產

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面積73318公頃,分為西部的神農頂/巴東片區和東部的老君山片區,有11種植被類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神農架植物多樣性地區彌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同時為大量珍稀和瀕危動物物種保留了關鍵的生態系統。遺產地內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神農架一直是科研熱點地區,在植物學研究史上有重要意義。

51、可哥西裡 2017.7.7世界自然遺產

青海可哥西裡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角,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可哥西裡為寒冷的高原氣候,在不間斷的地質變遷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區域內擁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極其多樣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內湖湖泊地形。可哥西裡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是大量高原特有動植物的重要庇護所

52、鼓浪嶼 2017.7.8世界文化遺產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範圍包括鼓浪嶼全島及其近岸水域,總面積316.2公頃;鼓浪嶼緩衝區涵蓋鄰近的大嶼和猴嶼兩座島,並一直延伸到廈門島海岸線,總面積886公頃。1903年,鼓浪嶼在傳統聚居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國際社區。鼓浪嶼現留存有931座展現本土和國際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園林和自然景觀、歷史道路網路,體現了現代人居理念和當地傳統文化的融合。

身未動,心已遠

旅遊衛視帶你看世界

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6、泰山 1987.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7、黃山 1990.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曆遊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8、黃龍風景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佈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仿佛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264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佈,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

10、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1992.12世界自然遺產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境內,距離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40餘公里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大約有52%的面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林中夾生的箭竹和各種奇花異草,使舉世聞名的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等珍稀動物樂於棲息在此。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溝中地僻人稀,景物特異,富於原始自然風貌,有“童話世界”之譽。

11、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西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準。

12、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1994.12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築,坐落在拉薩河穀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至此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不計其數。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後來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峨眉山—樂山大佛 1996.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廬山國家公園 1996.12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週邊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8、平遙古城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

19、麗江古城 1997.12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1998.11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21、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1998.11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澱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西元11世紀起,這裡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武夷山 1999.12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大足石刻 1999.12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餘字。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歷經數百年風雨的侵襲,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25、明清皇家陵寢(清東陵、清西陵(河北),明顯陵(湖北)2000;十三陵(北京),明孝陵(江蘇)2003;盛京三陵(遼寧)2004)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分佈于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湖北等地,主要建築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寢原貌。

26、龍門石窟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佈于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青城山-都江堰 2000.11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西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西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 2003.7.2世界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30、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世界文化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體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7.15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33、殷墟 2006.7.13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其占地約24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 2014.6.23

“中國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比如雲南石林素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35、開平碉樓與村落 2007.6.28世界文化遺產

有“開平碉樓第一樓”之稱的瑞石樓是開平建築藝術價值最高的碉樓,整體造型帶著濃厚的西方建築風格,包括古羅馬的券拱、愛奧立克風格的柱廊,巴羅克風格的山花等,其中又注入了中國建築文化元素,“瑞石樓”三字剛勁雋秀,很多樓層還雕刻著“富貴吉祥”、“世界大同”等中國傳統語彙。

36、福建土樓 2008.7.6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46座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46座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組成,即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這些土樓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37、三清山國家公園 2008.7.7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的花崗岩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38、五臺山 2008.6.26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同時它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39、登封 “天地之中”歷史古跡 2010.7.31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中國河南省的嵩山,被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的中嶽。在海拔 1500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有 8座占地共 40平方公里的建築群。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嵩嶽寺塔、太室闕和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

40、中國丹霞 2010.8.1世界自然遺產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WHC)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致通過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綁”申報的“中國丹霞”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丹霞是一種有著特殊地貌特徵以及與眾不同的紅顏色的地貌景觀,像“玫瑰色的雲彩”或者“深紅色的霞光”,它主要由紅色砂岩和礫岩組成,反映了一個幹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陸相湖盆沉積環境。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2011.6.24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在杭州西湖申遺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定義為:“十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園,是中國各階層人們世代嚮往的人間天堂,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對9至18世紀東亞地區的文化產生廣泛影響”。

42、元上都遺址 2012.6.29世界文化遺產

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43、澄江化石遺址 2012.7.1世界自然遺產

澄江化石地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境內,面積512公頃,緩衝區面積220公頃,距今5.3億年,於1984年被發現,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古生物發現之一”。澄江化石地共涵蓋16個門類、200餘個物種,這在世界同類化石地中極為罕見,完整展示了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

44、新疆天山 2013.6.21世界自然遺產

新疆天山屬全球七大山系之一,長達1760公里,占天山總長度的3/4以上,橫亙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蘇、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9個地州市,是新疆地理的獨特標誌。

45、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2013.6.22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哈尼族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據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梯田規模宏大,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9萬畝。這裡水源豐富,空氣濕潤,霧氣變化多端,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

46、大運河 2014.6.22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1600多年,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作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47、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2014.6.22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48、土司遺址 2015.7.4世界文化遺產

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它們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49、左江花山岩畫 2016.7.15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位於陡峭的懸崖在中國西南的邊境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及扶綏縣境內,由岩畫密集分佈的、最具代表性的3個文化景觀區域組成。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展現出獨特的景觀和岩石藝術,生動地表現出西元前5世紀至西元後2世紀期間,當地古駱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帶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

50、神農架 2016.7.17世界自然遺產

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面積73318公頃,分為西部的神農頂/巴東片區和東部的老君山片區,有11種植被類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神農架植物多樣性地區彌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同時為大量珍稀和瀕危動物物種保留了關鍵的生態系統。遺產地內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神農架一直是科研熱點地區,在植物學研究史上有重要意義。

51、可哥西裡 2017.7.7世界自然遺產

青海可哥西裡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角,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可哥西裡為寒冷的高原氣候,在不間斷的地質變遷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區域內擁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極其多樣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內湖湖泊地形。可哥西裡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是大量高原特有動植物的重要庇護所

52、鼓浪嶼 2017.7.8世界文化遺產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範圍包括鼓浪嶼全島及其近岸水域,總面積316.2公頃;鼓浪嶼緩衝區涵蓋鄰近的大嶼和猴嶼兩座島,並一直延伸到廈門島海岸線,總面積886公頃。1903年,鼓浪嶼在傳統聚居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國際社區。鼓浪嶼現留存有931座展現本土和國際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園林和自然景觀、歷史道路網路,體現了現代人居理念和當地傳統文化的融合。

身未動,心已遠

旅遊衛視帶你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