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路謠言瘋傳朋友圈的背後,如何做好互聯網病毒式行銷?

有人說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一個謠言滿天飛的時代,朋友圈經常出現“吃鹽能夠防核輻射”“酸性體質誘發癌症” 等偽科學小知識相互轉發,為什麼有些言論往往比較容易傳播開來,

而有些則不行?

比如所有的互聯網創業者幾乎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站在台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

但是如果你轉念一想,類似的觀點早就存在——“成功不僅僅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抓住時機,但為什麼就火不起來呢?

今天安東勝老師就來為大家分析下:什麼樣的言論可以在互聯網上快速火起來。

實際上,一個觀點能火的觀點必須包含以下四個關鍵點:

1、資訊出人意料,滿足某種情感需求

2、視覺化地闡述

3、信任背書

4、簡單可執行

如果你對比“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和同樣意思的“成功不僅僅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抓住時機”,就會發現區別: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

如果大家仔細研究互聯網上傳播較高的謠言,都是遵循這些規則的。

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出人意料: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視覺化:說“肉鬆大家不好理解”太抽象了,

而棉花大家都見過則更加視覺化。

•值得相信: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宣導簡單行動:不要買肉鬆麵包了(看!注重視頻安全,多麼簡單!)

不論是正確的觀點還是錯誤的謠言,如果你想讓它更加容易地廣泛傳播,應該想盡辦法修改資訊,並讓它符合這幾個原則:

1、資訊出人意料

沒有什麼比出人意料的資訊更加容易廣泛傳播了。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謠言都暗含著尋常活動中出人意料的危險。

•比如: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某地出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

所以下面的4種情況中,“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最加容易成為廣泛傳播的觀點。

傳播觀點

人們關心日常的生活以及周邊的事物,如果能夠在尋常活動中製造意外感,他們的眼球就會被這樣的資訊吸住,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傳播給別人。

比如類似的謠言

蝦頭裡面有兩條白線,其實是白色寄生蟲

某地出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

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

大米是塑膠做的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從生物進化角度來說,

人們更容易相信某件事對自己“不利”,從而避免傷害。

同時,謠言本身“有用”和“有趣”,大大加速了其傳播力。就連很多簡短的文案,也在利用這的原理行銷自己的產品,贏得關注:

自媒體實操經驗分享,月入過萬不是夢?面對玲琅滿目的化妝品該如何選擇。

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買家少花錢,賣家多賺錢。

甚至有些觀點為了塑造“出人意料”而有意歪曲事實。(此處僅為說明理論,並不鼓勵這種做法)

彩票中獎

比如花2塊買一張彩票,就可能中1000萬,(大家都知道期望買彩票一夜暴富可能性微乎其微。彩票中獎率百萬分之一甚至千萬分之一,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為了營造“意外感”,宣傳直接誇張地提高了運氣的作用。)

再比如“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這是愛迪生的名義,其實少了後半句,強調勤奮的重要性,勤奮被天分更重要,如果直接說勤奮比天分更重要,資訊比較模糊不可信不能引發大家的廣泛傳播。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觀點或者資訊得到關注和傳播,第一步應該先找一意外”,能夠在尋常的背景下打破別人的期待,能夠說一“反直覺”的

畢竟,我們都知道豬不會飛,所以雷軍的“台風口上,豬也能飛”是多麼地反期待(即使在表達同樣的老生常談的“抓住機會”這個觀點)。

2、視覺化

人天生討厭的抽象的東西,因此如果你的觀點能夠做到讓人感覺“一幅畫出現在眼前”,就更加具備了可傳播的條件。

比如一下兩組語言對比

“在一個地方兩個強者不能相容。”VS “一山不能存二虎”

“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VS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不要對身邊人下手”VS “兔子不吃窩邊草

“人無論多厲害都要吃飯”VS“人是鐵,飯是鋼

實際上,如果你的觀點不符合直觀的“視覺化”,不僅難以傳播,更是讓人不會相信。

相反,一些完全沒有被任何證據證明過的觀點,僅僅因為其符合視覺感知上的邏輯,就得到了大量的傳播和盲目相信。

比如“作為一款主打美容養顏的保健品排毒養顏膠囊,投放市場引發火爆搶購!“成天面對電腦、輻射之類的,還有飲食,比如不知名的地溝油,大家覺得自己的身體有毒”,都想要排毒。看!這個解釋多麼形象,多麼符合“視覺化闡述”!跟著這段話的解釋,我想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在大腦中迴響起具體的畫面,並且認為服用膠囊幻想自己的“毒素”被排出的感覺。

美容養顏保健品

即使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排毒養顏膠囊所謂的‘排毒’其實就是通便,而起通便作用的主要靠大黃。排毒養顏這種觀點沒有任何證據的支持,但是它因為足夠地視覺化,變得容易被人接受。

比如我們說牙齒被蟲蛀了,更容易讓人相信,如果說細菌導致蛀牙反而沒人相信。

為了便於傳播,甚至無數的商業理論都給自己視覺化了,類似《長尾理論》、《蝴蝶效應》,就連安東勝老師的客戶終生價值學說都變成了《剪羊毛理論》。

企業HR招聘也經常這樣幹

比如招聘業務員,對外宣傳:招聘講師助理、儲備講師、客戶經理、合夥人等,通過這些詞語讓很底層的崗位馬上看起來高大上起來,給求職者感覺這些崗位前景無限,值得付出努力。

如果你的觀點或者理論能夠符合“視覺化闡述”,讓人看到後有畫面感,就更加容易得到傳播—這甚至比觀點本身是否正確還要重要。

3、信任背書

如果你傳播的觀點能夠用某種簡單的方式進行驗證,那麼就更加容易得到傳播。

網上流傳比較廣的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相比之下,很多科學理論難以被普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是需要反復驗證實在是難以簡單實在地解讀說明。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黑洞理論、等等、除了感覺深奧、玄乎之外,很難普及。除了自己觀測作為驗證之外,還可以用最經常被使用的方法來提供可信源:專家意見。

“台風口上,豬都會飛”可是雷軍說的。

“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可是愛迪生說的。(即使遺落了後半句。)

高科技

他可能是“美國高科技產品、“XX專家發佈的某個言論”或者“NASA進行的大規模醫學實驗”(美國高科技產品,不過這不重要,有個可信源就行。)

所以,如果你想讓一個觀點得到流行,需要為這個觀點找到一個非常簡單的驗證方式,要不就是“簡單的自我驗證”(比如清洗腸道的保健品),要不就是專家來源。

4、宣導簡單可執行

很多人諮詢我自媒體如何創業,如果我告訴他,首先選擇合適的平臺,發揮自己的優勢。內容選擇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你擅長表演就選擇視頻自媒體,擅長文案就選擇圖文自媒體,如果你的聲音好聽,那就選擇音訊形式。聽完這些往往大部分人諮詢者就打消創業的念頭。

如果我告訴他,創業就是複製粘貼聊微信,“賺錢的核心秘密,就是瘋狂崇拜一個人,複製他,超越他”。我相信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創業大軍。

從理智上看,都知道前者的回答是真實有效的,但是答案宣導的行為簡直太複雜了,並且不能保證確定的效果。

而真正容易傳播和被接受的觀點往往是“宣導一個簡單的行為”,比如複製粘貼聊微信。一個觀點或者廣告得以流行,往往是因為它為一個複雜的問題找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即使這個方案可能不是最有效的):

風口的豬

•“台風口上,豬都會飛”—商業成功多簡單,找到台風口就行了。

• “好空調,格力造”—廣告宣傳多簡單!

•“王侯將相甯有種乎”—追求你的王侯夢,多麼形象生動的表述!

•“打土豪,分田地!”—當年我黨鼓勵人民參軍的文案多麼簡單、直接、有效!

實際上,任何的迷信和謠言,都是在宣導一個簡單的行為,而大部分人都容易接受簡單的行動。

因此,如果你想讓你的觀點得到傳播,你的觀點本身必須足夠簡單,必須宣導一個足夠簡單的解決方案。

大家都知道成功是一種偶然事件,需要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很多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這樣的觀點難以被傳播。而如果你想塑造一個膾炙人口的“語錄”或者“廣告語”,你需要讓你的觀點能夠宣導一個簡單的行動。我是安東勝,關於文案策劃,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更多資訊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娛樂小軒

並不鼓勵這種做法)

彩票中獎

比如花2塊買一張彩票,就可能中1000萬,(大家都知道期望買彩票一夜暴富可能性微乎其微。彩票中獎率百萬分之一甚至千萬分之一,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為了營造“意外感”,宣傳直接誇張地提高了運氣的作用。)

再比如“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這是愛迪生的名義,其實少了後半句,強調勤奮的重要性,勤奮被天分更重要,如果直接說勤奮比天分更重要,資訊比較模糊不可信不能引發大家的廣泛傳播。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觀點或者資訊得到關注和傳播,第一步應該先找一意外”,能夠在尋常的背景下打破別人的期待,能夠說一“反直覺”的

畢竟,我們都知道豬不會飛,所以雷軍的“台風口上,豬也能飛”是多麼地反期待(即使在表達同樣的老生常談的“抓住機會”這個觀點)。

2、視覺化

人天生討厭的抽象的東西,因此如果你的觀點能夠做到讓人感覺“一幅畫出現在眼前”,就更加具備了可傳播的條件。

比如一下兩組語言對比

“在一個地方兩個強者不能相容。”VS “一山不能存二虎”

“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VS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不要對身邊人下手”VS “兔子不吃窩邊草

“人無論多厲害都要吃飯”VS“人是鐵,飯是鋼

實際上,如果你的觀點不符合直觀的“視覺化”,不僅難以傳播,更是讓人不會相信。

相反,一些完全沒有被任何證據證明過的觀點,僅僅因為其符合視覺感知上的邏輯,就得到了大量的傳播和盲目相信。

比如“作為一款主打美容養顏的保健品排毒養顏膠囊,投放市場引發火爆搶購!“成天面對電腦、輻射之類的,還有飲食,比如不知名的地溝油,大家覺得自己的身體有毒”,都想要排毒。看!這個解釋多麼形象,多麼符合“視覺化闡述”!跟著這段話的解釋,我想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在大腦中迴響起具體的畫面,並且認為服用膠囊幻想自己的“毒素”被排出的感覺。

美容養顏保健品

即使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排毒養顏膠囊所謂的‘排毒’其實就是通便,而起通便作用的主要靠大黃。排毒養顏這種觀點沒有任何證據的支持,但是它因為足夠地視覺化,變得容易被人接受。

比如我們說牙齒被蟲蛀了,更容易讓人相信,如果說細菌導致蛀牙反而沒人相信。

為了便於傳播,甚至無數的商業理論都給自己視覺化了,類似《長尾理論》、《蝴蝶效應》,就連安東勝老師的客戶終生價值學說都變成了《剪羊毛理論》。

企業HR招聘也經常這樣幹

比如招聘業務員,對外宣傳:招聘講師助理、儲備講師、客戶經理、合夥人等,通過這些詞語讓很底層的崗位馬上看起來高大上起來,給求職者感覺這些崗位前景無限,值得付出努力。

如果你的觀點或者理論能夠符合“視覺化闡述”,讓人看到後有畫面感,就更加容易得到傳播—這甚至比觀點本身是否正確還要重要。

3、信任背書

如果你傳播的觀點能夠用某種簡單的方式進行驗證,那麼就更加容易得到傳播。

網上流傳比較廣的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相比之下,很多科學理論難以被普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是需要反復驗證實在是難以簡單實在地解讀說明。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黑洞理論、等等、除了感覺深奧、玄乎之外,很難普及。除了自己觀測作為驗證之外,還可以用最經常被使用的方法來提供可信源:專家意見。

“台風口上,豬都會飛”可是雷軍說的。

“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可是愛迪生說的。(即使遺落了後半句。)

高科技

他可能是“美國高科技產品、“XX專家發佈的某個言論”或者“NASA進行的大規模醫學實驗”(美國高科技產品,不過這不重要,有個可信源就行。)

所以,如果你想讓一個觀點得到流行,需要為這個觀點找到一個非常簡單的驗證方式,要不就是“簡單的自我驗證”(比如清洗腸道的保健品),要不就是專家來源。

4、宣導簡單可執行

很多人諮詢我自媒體如何創業,如果我告訴他,首先選擇合適的平臺,發揮自己的優勢。內容選擇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你擅長表演就選擇視頻自媒體,擅長文案就選擇圖文自媒體,如果你的聲音好聽,那就選擇音訊形式。聽完這些往往大部分人諮詢者就打消創業的念頭。

如果我告訴他,創業就是複製粘貼聊微信,“賺錢的核心秘密,就是瘋狂崇拜一個人,複製他,超越他”。我相信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創業大軍。

從理智上看,都知道前者的回答是真實有效的,但是答案宣導的行為簡直太複雜了,並且不能保證確定的效果。

而真正容易傳播和被接受的觀點往往是“宣導一個簡單的行為”,比如複製粘貼聊微信。一個觀點或者廣告得以流行,往往是因為它為一個複雜的問題找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即使這個方案可能不是最有效的):

風口的豬

•“台風口上,豬都會飛”—商業成功多簡單,找到台風口就行了。

• “好空調,格力造”—廣告宣傳多簡單!

•“王侯將相甯有種乎”—追求你的王侯夢,多麼形象生動的表述!

•“打土豪,分田地!”—當年我黨鼓勵人民參軍的文案多麼簡單、直接、有效!

實際上,任何的迷信和謠言,都是在宣導一個簡單的行為,而大部分人都容易接受簡單的行動。

因此,如果你想讓你的觀點得到傳播,你的觀點本身必須足夠簡單,必須宣導一個足夠簡單的解決方案。

大家都知道成功是一種偶然事件,需要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很多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這樣的觀點難以被傳播。而如果你想塑造一個膾炙人口的“語錄”或者“廣告語”,你需要讓你的觀點能夠宣導一個簡單的行動。我是安東勝,關於文案策劃,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更多資訊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娛樂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