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IT聚焦」葛雷教授:解讀中國冠脈CTO介入治療註冊研究初步結果

3月31日,在京召開的中國介入心臟病學(CIT2017)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的葛雷教授報告了《中國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註冊研究》的初步結果。該研究的目的是通過開展CTO註冊研究,

以反映我國CTO患者的治療現狀,為普及推廣規範CTO介入治療提供全國層面的資料。

圖1 葛雷教授在2017CIT會議現場

參與單位全部為中國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俱樂部(CTOCC)成員單位。研究所建立的資料庫將包括患者基線資料、手術成功率、使用的器械特色等。

對於為何採用註冊研究形式,葛雷教授認為,註冊研究資料來自于臨床病人手術後登記,這些資料最能反映臨床的真實現狀。

葛雷教授報告,自2016年1月研究啟動網路註冊,50個中心的80個專家參與研究。參與專家來自CTOCC俱樂部,介入治療經驗豐富,每位專家都達到每年完成PCI 500例,CTO 50例的標準。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研究共納入2214個患者,2298個CTO病變。患者平均年齡(62)歲。大多數CTO病例是經橈動脈治療。

葛雷教授對初步結果進行瞭解讀。

圖2 研究的網路註冊平臺

手術成功率與國外比較有差距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CTO手術成功率為80.4%,與歐洲、日本有不小的差距。葛雷教授認為,原因很多,手術操作不夠規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推廣CTO手術最急需關注的問題是要規範治療。

從研究資料可以看到,僅僅只有一半人做了對側冠狀動脈造影,這對於手術成功率影響很大。對側冠狀動脈造影對於醫生觀察到鋼絲前方的情況,正確操作導引鋼絲非常重要。醫生應在手術前收集足夠多的影像學資訊。同時,成功率一方面可能與醫生的技術水準有關係,另外一方面也可能與器械配備不夠先進有關。不同地方使用的器械先進程度不同。

圖3 我國CTO手術成功率80.4%

葛教授說,我國CTO術前影像檢查理念待改進,手術前應盡可能收集足夠多的影像學資訊,比如提高多排CT和IVUS檢查比例。研究提示,IVUS應用在我國的比例只有10.4%,術前多排CT檢查率也只有11.2%。多排CT與IVUS使用率都很低,

經濟原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IVUS在部分地區醫保不支援。

圖4 IVUS應用在我國的比例只有10.4%

圖5 術前多排CT檢查率只有11.2%

直接逆行導引鋼絲技術比例低

葛雷教授指出,絕大部分患者CTO的治療應該通過正向技術治療,一部分正向失敗或成功率不高者就需要採用逆向介入。該研究中23.4%病例應用逆行導引技術,但直接逆向的比例僅為5.9%。逆向介入技術1998年創始,2005年葛均波院士進行手術轉播後該技術在我國逐步受到重視。但2005-2009年使用率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的器械不過關。還有一個因素是理念,醫生認為逆向介入並非CTO的必備技術。2009年後我國開展逆向介入比例增高。一方面原因是器械先進性提高,另一方面是醫生理念發生了改變。醫生們看到逆向技術能夠解決問題,而且來自日本和歐美的研究資料也支援。

對於逆向技術的選擇,葛雷教授提到要糾正一個觀念:認為患者只有正向做不了才做逆向介入。實際上如果複雜CTO的側枝迴圈很好,醫生可以直接從逆向開始做。

提高CTO規範治療比例是當務之急

美國2011年發佈了CTO介入治療流程,亞太CTO俱樂部2015年發佈了亞太流程,而中國目前尚無類似流程。葛雷教授解釋了原因。中國CTO治療與美國模式有很大區別。美國有特殊器械,十分強調ADR。而中國這樣的特殊器械還沒有上市,使用的少數病例都來自大會演示和專家科研。

在CTO規範治療上,美國流程2011年出來時很讓業界驚豔,因為介入治療很複雜,而流程簡單明瞭,但缺點是流程並未提到平行導引鋼絲和腔內超聲的使用,並不適合應用於我國。2015年亞太CTO俱樂部成立,葛雷教授成為10個核心成員之一。葛雷教授認為,中國的情況與日本更接近,亞太CTO流程比較符合我國實際。

對於規範化治療的理解,根據初步研究結果,葛雷教授認為,第一是應提高對側冠狀動脈造影的比例,第二是術前充分應用多排CT和IVUS檢查,盡可能收集影像學資料。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況扶華┆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葛雷教授指出,絕大部分患者CTO的治療應該通過正向技術治療,一部分正向失敗或成功率不高者就需要採用逆向介入。該研究中23.4%病例應用逆行導引技術,但直接逆向的比例僅為5.9%。逆向介入技術1998年創始,2005年葛均波院士進行手術轉播後該技術在我國逐步受到重視。但2005-2009年使用率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的器械不過關。還有一個因素是理念,醫生認為逆向介入並非CTO的必備技術。2009年後我國開展逆向介入比例增高。一方面原因是器械先進性提高,另一方面是醫生理念發生了改變。醫生們看到逆向技術能夠解決問題,而且來自日本和歐美的研究資料也支援。

對於逆向技術的選擇,葛雷教授提到要糾正一個觀念:認為患者只有正向做不了才做逆向介入。實際上如果複雜CTO的側枝迴圈很好,醫生可以直接從逆向開始做。

提高CTO規範治療比例是當務之急

美國2011年發佈了CTO介入治療流程,亞太CTO俱樂部2015年發佈了亞太流程,而中國目前尚無類似流程。葛雷教授解釋了原因。中國CTO治療與美國模式有很大區別。美國有特殊器械,十分強調ADR。而中國這樣的特殊器械還沒有上市,使用的少數病例都來自大會演示和專家科研。

在CTO規範治療上,美國流程2011年出來時很讓業界驚豔,因為介入治療很複雜,而流程簡單明瞭,但缺點是流程並未提到平行導引鋼絲和腔內超聲的使用,並不適合應用於我國。2015年亞太CTO俱樂部成立,葛雷教授成為10個核心成員之一。葛雷教授認為,中國的情況與日本更接近,亞太CTO流程比較符合我國實際。

對於規範化治療的理解,根據初步研究結果,葛雷教授認為,第一是應提高對側冠狀動脈造影的比例,第二是術前充分應用多排CT和IVUS檢查,盡可能收集影像學資料。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況扶華┆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