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5歲少年生命走到盡頭 捐獻器官將換來3人“重生”

4月1日,38歲的段紹平始終不願意相信,15歲的兒子張森沿在一場感冒發燒後,

被醫生診斷為不可逆的顱內感染。如今,躺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內,陷入深度昏迷,沒有自主呼吸,對疼痛等各種刺激也沒有反應,雙側瞳孔散大。

一看到兒子,這位母親忍不住泣不成聲。她湊近兒子的耳朵,一遍又一遍呼喊他的名字,輕撫他的腦袋。入院僅僅18天,段紹平就要試著努力接受兒子即將離世的現實。她和丈夫在巨大的悲痛中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捐出兒子的器官,

讓他走得有價值,有意義!”

當天下午,兩人在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捐出兒子的一個肝臟、兩個腎臟。這家人的大愛,可以至少讓3名徘徊在死亡邊緣的生命再次獲得新生。張森沿的器官捐獻手術,將在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進行。

原本以為是感冒發燒

一天前出現心臟停跳

3月14日下午5點過,還在讀初三的張森沿如往常一樣,放學回到家中。因為頭疼、發燒,被母親段紹平帶到醫院開了一點感冒藥。“接下來兩三天,兒子反復高燒,吃了感冒藥後還嘔吐,全身無力。”16日晚,段紹平又帶著兒子到南充市中心醫院掛了急診,做了相關檢查後,被初步診斷為重症肌無力,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我進去看他時,

呼吸機都上起了,兒子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但一直拉著我的手。”段紹平說,後來又有醫生懷疑是結核性腦炎,由於病情嚴重,建議立即轉院。18日下午,一家人從南充來到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做了CT、腰部穿刺等檢查後,張森沿再次住進了重症監護室。“醫生拼勁了全力搶救,無奈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入院第二天,張森沿就開始進入淺昏迷狀態。

儘管如此,段紹平和丈夫仍舊每天期盼著奇跡降臨。

“不僅是我們沒有放棄,兒子學校的老師、同學和社會愛心人士,都在為他祈禱,積極給他捐款治病。”段紹平說,兒子班裡的老師還等著他醒來,下課後一起切磋打羽毛球。然而,“不可逆的顱腦損傷。”這是四川省人民醫院多科室專家聯合會診評估後給出的結果。

在此之前,這對來自南充營山縣的打工夫妻心中還抱著一絲幻想,希望那個成績優異、陽光懂事的兒子能夠從沉睡中醒來。

就在31日上午,張森沿還出現了兩分鐘的心臟停跳,目前生命體征只能靠醫療器械和藥物維持,隨時可能出現第二次心臟驟停。

曾接受別人角膜捐獻

病重捐出自己的器官

“他小學四五年級時,因為一次外傷,導致眼睛反復紅腫,後來被醫生診斷為角膜白斑,必須手術治療。”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等待,2016年2月,張森沿在成都成功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術後視力情況恢復良好。一年後,段紹平替躺在病床上陷入深度昏迷的兒子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捐獻出他的器官組織,讓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

張森沿的父親在經歷了一周的猶豫後,最終贊成了妻子的決定:“這樣,我會感覺兒子一直活在這個世上。”“畢竟他太年輕了,因為之前幾次來成都治療眼睛,他很希望大學畢業後留在成都生活、工作。”段紹平說,角膜移植手術後,兒子很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學習也很努力,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雖然他的年齡永遠定格在了15歲,但是希望兒子的夢想,因為這次器官捐獻,而留在成都。

4月1日下午,段紹平在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同意捐出兒子的肝臟、腎臟。4月2日一早,在拆除呼吸機,等待生命體征完全消失並宣佈死亡後,張森沿的器官獲取手術將隨即開始。10多個小時後,從他身上獲取的器官移植成功後,將換來至少3個人的“重生”。

全省器官捐獻304例

數量上升快缺口仍大

“家屬願意捐獻出患者可用的器官挽救他人生命,這是一種大愛的善舉。”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楊洪吉說,醫院在2009年完成了西部地區的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而且是公民的自願捐獻。之後,器官捐獻的數量每年都在遞增,特別是近兩三年,提升很明顯。

2016年,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共成功完成了49例器官捐獻,兩年前大概是20例左右。剛剛過去的3月份,醫院一共成功完成了9例器官捐獻,其中接受評估的病人有幾十例,總共有27位病人獲得了腎移植、肝移植手術的成功救治。

“這是整個社會共同進步促成的。”楊洪吉說,但是目前器官來源的缺口還是很大,因為我國是肝病、腎病的大國,每年有30多萬的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目前,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共完成了150例以上的器官捐獻,但是大多數人還只能通過親屬捐獻。楊洪吉希望,今後能有更多公民加入到自願捐獻的隊伍中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四川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截至3月20日,2017年全省無償捐獻器官例數達到304例,共計捐獻器官811枚。這意味著,800多個一度危在旦夕的重症患者,因為304個家庭的善舉,獲得了新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王蕾

後來被醫生診斷為角膜白斑,必須手術治療。”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等待,2016年2月,張森沿在成都成功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術後視力情況恢復良好。一年後,段紹平替躺在病床上陷入深度昏迷的兒子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捐獻出他的器官組織,讓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

張森沿的父親在經歷了一周的猶豫後,最終贊成了妻子的決定:“這樣,我會感覺兒子一直活在這個世上。”“畢竟他太年輕了,因為之前幾次來成都治療眼睛,他很希望大學畢業後留在成都生活、工作。”段紹平說,角膜移植手術後,兒子很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學習也很努力,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雖然他的年齡永遠定格在了15歲,但是希望兒子的夢想,因為這次器官捐獻,而留在成都。

4月1日下午,段紹平在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同意捐出兒子的肝臟、腎臟。4月2日一早,在拆除呼吸機,等待生命體征完全消失並宣佈死亡後,張森沿的器官獲取手術將隨即開始。10多個小時後,從他身上獲取的器官移植成功後,將換來至少3個人的“重生”。

全省器官捐獻304例

數量上升快缺口仍大

“家屬願意捐獻出患者可用的器官挽救他人生命,這是一種大愛的善舉。”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楊洪吉說,醫院在2009年完成了西部地區的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而且是公民的自願捐獻。之後,器官捐獻的數量每年都在遞增,特別是近兩三年,提升很明顯。

2016年,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共成功完成了49例器官捐獻,兩年前大概是20例左右。剛剛過去的3月份,醫院一共成功完成了9例器官捐獻,其中接受評估的病人有幾十例,總共有27位病人獲得了腎移植、肝移植手術的成功救治。

“這是整個社會共同進步促成的。”楊洪吉說,但是目前器官來源的缺口還是很大,因為我國是肝病、腎病的大國,每年有30多萬的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目前,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共完成了150例以上的器官捐獻,但是大多數人還只能通過親屬捐獻。楊洪吉希望,今後能有更多公民加入到自願捐獻的隊伍中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四川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截至3月20日,2017年全省無償捐獻器官例數達到304例,共計捐獻器官811枚。這意味著,800多個一度危在旦夕的重症患者,因為304個家庭的善舉,獲得了新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