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球權威雜誌刊文:為什麼全球最大的水果連鎖出現在中國?

儘管中國無論是水果規模化種植還是連鎖業態經營管理均不如國外,但是中國卻誕生了史無前例的百果園這樣的水果專營連鎖品牌,這是巧合,還是發展的必然?門店數量近3000家,

全球之最的水果連鎖品牌為什麼誕生在中國?

日本千疋屋

(日本千疋屋可以算比較成功的水果禮品專營品牌,但受眾量極低,規模上完全不足以成為連鎖經營的案例,所以不考慮。)

關鍵因素有三:

1、當時中國的連鎖體系不成熟。

百果園成立於2001年,

2002年開第一家店時正是福建休閒運動品牌野蠻生長的時期,連鎖業態爆發式增長,連鎖體系卻不健全,資訊技術落後、培訓機制缺失,品牌商沒有標準輸出、加盟商沒有經營能力考核。近年來,品牌加盟市場明顯理智回歸,而百果園,面對不標準的水果,這些陣痛來的更猛烈,因此早早的收回了加盟店的經營權,實行直營管理。在沉浮摸索長達十年後才漸有起色,近五年尤為迅速,
門店數量從五年前的300家發展為現在的近3000家。

而國外,在健全的連鎖體系下是完全可以預見水果連鎖的無可能,不標準的水果根本無法在成熟的連鎖體制內複製經營,動態的水果鮮度更是連鎖管理的噩夢。或許正是不知者無畏,加上鍥而不捨的傻子精神。讓水果連鎖品牌在中國市場誕生了。

2、中國的文化對水果有專營的品牌需求

專營店的必備條件是顧客的需求。

而國外沒有水果送禮的習慣(日本除外),水果做為生活食品在超市或街邊鋪採購可以一步到位,不存在更品質的需求。而在中國,水果送禮一直並長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水果是營養、健康的美食。專營店的水果品種齊全,偶有稀品,品質過硬,更上檔次,能更直接的滿足廣大送禮的需求,中國市場對水果專營店的需求更強烈。

3、中國注重人性的研究

國外注重對“物”的研究,科學、物理、客觀事物,匠人匠心打造眾多奢侈名品,將品牌連鎖之道研究並實施的如此之好。而中國自古以來更注重“人”的研究,學派有道教、儒家、法家、佛學等,人性是一門複雜的科學。中國企業注重企業文化的建立,善於運用文化的力量解決制度無法解決的事情。

比如針對水果的不標準性,國外束手無策,而我們前有百果園提出的“十六字訣”,後有鮮豐的“鮮字經”,無不希望通過人性的挖掘,形成管理上的自覺。提升團隊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更適合生鮮行業靈便的管理需求,這種方式比制度約束更行之有效。

相較于歐美等國家,連鎖經營業態在中國起步要晚得很多,而且水果規模化種植至今也相當落後,但中國卻誕生了史無前例的百果園這樣的水果專營連鎖企業。

截止目前,百果園門店數在中國已達2600多家,並以每天新開4-5家店速度擴張中。在百果園的帶動下,大大小小的水果專業店在中國遍地開花,可謂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是巧合,還是發展必然?其中原因到底何在?通過走訪中國和百果園,我們發現關鍵因素有三:

1、創始人勇於探索的精神

沒有創始人余惠勇身上那股不服輸的韌勁,或就沒有如今的百果園。中國人常說“人定勝天”,余惠勇就是這樣的人。2002年,他開出第一家水果連鎖特許專賣店。在此之前,余惠勇曾對連鎖經營做過深入研究,但無論是放眼全世界還是尋求專家論證——水果連鎖經營既沒有先例,也似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連鎖經營要求的標準化、可複製管理與水果這一產品特性存在著天然矛盾。水果從脫離母體那一刻起就在不斷地走向終點,對動態的水果進行管理說是連鎖經營的噩夢都不為過。

不過余惠勇似乎喜歡挑戰,尤其是在他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倔強的他認為,過去沒有先例,肯定是因為太難,那這也意味著機會。而且,西方沒有做成的事情,不代表中國就做不成。無論與否,我必須要把水果連鎖這一事業幹成。這一干,余惠勇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退路。當時,余惠勇把自己此前創業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了水果連鎖這一前途未蔔的事業裡。

歷經7年的連續虧損,也是艱辛探索的7年,畢竟在一個從未有前人開拓的領域,還要打破水果這一世界性經營難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對余惠勇和他的團隊來說更是如此。而後,百果園開始實現盈利,並取得了質的飛躍。2016年,百果園年銷售額達60億元。預計到2017年底,百果園將完成近85億元的銷售額。

即使是現在來看,沒有餘惠勇和他團隊的敢於挑戰、勇於探索的開創精神,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2、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利因素

以7-eleven在全球分佈情況為例,北美和歐洲雖然在經濟發展水準方面處於全球領先,但由於人口密度較低,便利超市的發展情況並不理想。與此相對,亞洲地區受益於較高的人口密度,便利超市行業得以蓬勃發展。據相關資料顯示,就城市人口來說,中國的城市人口是全球最多的。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形成了高容積率的規模化社區,為百果園的連鎖經營所需要的規模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天時,中國人的獨特消費觀

百果園將水果視為“情感商品”,這與中國人的獨特消費觀念不無關係。好吃的水果是自然的,也是“愉悅”的。以百果園為例,它所服務的人群以家庭婦女居多,她們注重家庭,在意生活品質,家庭消費水果居多,與家人共同分享水果美味。

除卻愉悅,在中國人看來,水果還可以養生,這就涉及到中國巨大的送禮市場。水果除了家庭消費,很多中國人還將水果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水果送禮這一習慣在中國不僅常見,而且無可取代。

還有個重要的消費觀就是中國近年來的消費升級。如今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是10年前的3.5倍以上,收入增加及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也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優質的國外進口水果。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僅2015年,中國進口水果總貨值就超過60億美元,同比上升17%,是近十年來水果進口數量最多的一年。

顯而易見,無論是中國獨特的消費觀念,還是中國消費者對優質進口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國外水果巨頭正在加速拓展中國市場。

傳播連鎖實戰智慧,複製成功連鎖帝國,更多連鎖精彩分享請關注

運營人: liuhaomin3

相較于歐美等國家,連鎖經營業態在中國起步要晚得很多,而且水果規模化種植至今也相當落後,但中國卻誕生了史無前例的百果園這樣的水果專營連鎖企業。

截止目前,百果園門店數在中國已達2600多家,並以每天新開4-5家店速度擴張中。在百果園的帶動下,大大小小的水果專業店在中國遍地開花,可謂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是巧合,還是發展必然?其中原因到底何在?通過走訪中國和百果園,我們發現關鍵因素有三:

1、創始人勇於探索的精神

沒有創始人余惠勇身上那股不服輸的韌勁,或就沒有如今的百果園。中國人常說“人定勝天”,余惠勇就是這樣的人。2002年,他開出第一家水果連鎖特許專賣店。在此之前,余惠勇曾對連鎖經營做過深入研究,但無論是放眼全世界還是尋求專家論證——水果連鎖經營既沒有先例,也似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連鎖經營要求的標準化、可複製管理與水果這一產品特性存在著天然矛盾。水果從脫離母體那一刻起就在不斷地走向終點,對動態的水果進行管理說是連鎖經營的噩夢都不為過。

不過余惠勇似乎喜歡挑戰,尤其是在他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倔強的他認為,過去沒有先例,肯定是因為太難,那這也意味著機會。而且,西方沒有做成的事情,不代表中國就做不成。無論與否,我必須要把水果連鎖這一事業幹成。這一干,余惠勇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退路。當時,余惠勇把自己此前創業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了水果連鎖這一前途未蔔的事業裡。

歷經7年的連續虧損,也是艱辛探索的7年,畢竟在一個從未有前人開拓的領域,還要打破水果這一世界性經營難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對余惠勇和他的團隊來說更是如此。而後,百果園開始實現盈利,並取得了質的飛躍。2016年,百果園年銷售額達60億元。預計到2017年底,百果園將完成近85億元的銷售額。

即使是現在來看,沒有餘惠勇和他團隊的敢於挑戰、勇於探索的開創精神,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2、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利因素

以7-eleven在全球分佈情況為例,北美和歐洲雖然在經濟發展水準方面處於全球領先,但由於人口密度較低,便利超市的發展情況並不理想。與此相對,亞洲地區受益於較高的人口密度,便利超市行業得以蓬勃發展。據相關資料顯示,就城市人口來說,中國的城市人口是全球最多的。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形成了高容積率的規模化社區,為百果園的連鎖經營所需要的規模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天時,中國人的獨特消費觀

百果園將水果視為“情感商品”,這與中國人的獨特消費觀念不無關係。好吃的水果是自然的,也是“愉悅”的。以百果園為例,它所服務的人群以家庭婦女居多,她們注重家庭,在意生活品質,家庭消費水果居多,與家人共同分享水果美味。

除卻愉悅,在中國人看來,水果還可以養生,這就涉及到中國巨大的送禮市場。水果除了家庭消費,很多中國人還將水果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水果送禮這一習慣在中國不僅常見,而且無可取代。

還有個重要的消費觀就是中國近年來的消費升級。如今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是10年前的3.5倍以上,收入增加及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也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優質的國外進口水果。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僅2015年,中國進口水果總貨值就超過60億美元,同比上升17%,是近十年來水果進口數量最多的一年。

顯而易見,無論是中國獨特的消費觀念,還是中國消費者對優質進口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國外水果巨頭正在加速拓展中國市場。

傳播連鎖實戰智慧,複製成功連鎖帝國,更多連鎖精彩分享請關注

運營人: liuhaom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