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十九大 展示新紅古 蘭州市紅古區:多措並舉 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蘭州市紅古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全力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短板,讓農民嘗到了“甜頭”。

2016年,紅古區實現農業增加值9.97億元,增速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79元,增速7.7%;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17萬畝、產量達到64萬噸,糧食總產量達到1.31萬噸以上;畜禽飼養量達到62萬頭(只),肉蛋奶總產量達到2.12萬噸,水產品產量達到167噸。

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紅古區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立足坪臺地點多面廣的實際,實施“雙千萬元”扶持政策,做到川水地挖潛增效與坪臺地開發利用並舉;為支持不同類型種養殖業和設施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全區農村信用社推行“雙業貸款”政策,對草食畜牧產業和設施蔬菜產業貼息貸款,不斷加大對“雙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有效解決了種養殖業資金缺、貸款貴的問題,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跨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政策扶持,紅古區政府積極回應農業部號召,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群體逐漸細分的特點,提出實施四大培育計畫,分層分類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據瞭解,蘭州紅古區農業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利資源豐富,有川水地7.8萬畝、坪臺地9.7萬畝(47個坪臺地),是發展現代農業、城市農業、高效示範農業及畜牧水產業的理想場所,

吸引了多家資金足、技術性強的企業入駐。據瞭解,全區現有伊利乳品加工、鑫源有機農業、綠源蔬菜儲運等17家農產品生產、儲運、加工企業。企業與政府聯動,共同助力“技術惠民”事業,以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例,截至目前,該公司成立農民田間實訓學習基地,舉辦農業知識培訓班60餘次,培訓農民技術骨幹3000多人次,使更多農民有了一技之能,
跨出了“輸血”向“造血”過渡的重要一步。

通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紅古區已成為蘭州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富硒優質果品”生產基地。為實現全區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紅古區仍在砥礪前行。(實習生 鄧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