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病因病機和辯證分型,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過敏性鼻炎是臨床耳鼻喉科的常見病之一, 屬 于中醫“鼻鼽”的範疇。2001年,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寫的《中醫藥常用術語辭典》中對鼻鼽作出了明確的定義: “鼻鼽,疾病。 出自《素問· 脈解篇》。又名鼻嚏。臨床表現以突然發作和反復的鼻癢、鼻塞、噴嚏、 流清涕、鼻腔粘膜蒼白腫脹為特徵。相當於西醫學的變態反應性鼻炎。 多因肺脾腎虛損,感受風寒或異氣,以及異物外襲而誘發。

中醫病因病機和辯證分型

中醫學以為,鼻乃人體體表的一個器官,在功能、病理上與人體的 五臟六腑是不可分割的,與自然、社會環境亦密切相關。

本病病因病機不外外感和內傷兩端。外感者,多因病菌病毒、過敏 原、外界冷熱空氣變化、有害氣體等。

內傷者, 通常認為與肺、脾、腎三 髒關係密切。《醫方辨難大成·中集》有: “鼻竅屬肺,鼻內屬脾。 ”《靈 樞·本神篇》說: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素問·宣明五氣》曰“五氣為病 ……,腎為欠為嚏”。

中醫歷代醫家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提出本病多為本虛標實之證。

本虛,指肺脾腎氣虛、陽虛。其發生是人的體質功能降低所致,以肺、脾、腎虛損為致病的根本,由此逐漸總結出三種主要的分型: 肺氣 虛弱,感受風寒; 肺脾氣虛,水濕犯鼻; 腎陽虧虛,肺失溫煦。

鹿氏提出本病以肺氣虛寒為主, 治以溫補肺氣, 散寒固表之法; 邵氏 等認為本病的發生或因於肺氣虛寒,或因於脾虛和腎虛; 李氏通過實驗證實寒冷影響患者的微循環, 認為疾病的病機是肺腎虛寒所致。

現代醫家中亦不乏創新之士。他們針對本病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實 踐和實驗研究,在不斷的總結中提出了新的觀點。袁氏在臨床實踐 及實驗研究中都發現, 瘀血在變應性鼻炎的發展過程中關係重大;吳 氏提出鼻鼽在病因病機、證候特點上均與痰飲病類同,可將其歸於廣 義的痰飲,並按照痰飲論治。

眾多醫家就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並提出新的觀點, 形成了一 種百家爭鳴的景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本病病因病機治療理論的發展。

下一期: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