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習習近平教育思想⑪|總書記談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

在喜迎黨的十九大之際,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重磅推出“學習習近平教育思想”系列專欄,

內容包括三個版塊:“習語教育”、“習與教育”、“學習感悟”。今天推出習總書記談教育對外開放。

讓我們先來讀讀習總書記關於“教育對外開放”的10句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達對加強同世界各國教育交流的高度重視,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些精彩瞬間。

精彩瞬間一

提升教育對外開放

品質和水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2月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

會議強調,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升教育對外開放品質和水準。要增強服務中心工作能力,自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要考慮不同地區教育水準和區域發展需要,

有所側重、因地制宜。要加強黨對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領導,發揮各級黨組織在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目標、人才培養、幹部管理等各項工作中的領導作用。

摘自《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新華網,2015年12月9日)

精彩瞬間二

廣開進賢之路

廣納天下英才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上海峰會後,於5月22日來到上海西郊賓館會議中心。習近平同50名在滬外國專家合影留念,隨後主持召開座談會。

習近平認真聽取各位專家的發言,並對每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作出回應。專家發言結束後,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

他指出,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養國內創新人才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熱忱歡迎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要積極營造尊重、關心、支持外國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

摘自《習近平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強調: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人民網,2014年5月24日)

如何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關於教育對外開放的思想?一起來讀讀下面的論述。

教育本質:教育決定著人類未來

“確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

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遠大志向”

文/顧明遠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在《致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專案啟動的賀信》中提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未來”的論斷,深刻論述了教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它擔負著傳承老一輩的生產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為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正如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講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衝突和矛盾重重,人類面臨種種挑戰,教育要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提到的重要內容,報告提出,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分析了世界發展的形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論述了教育在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教育應該順此大勢,通過更加密切的互動交流,促進對人類各種知識和文化的認知,對各民族現實奮鬥和未來願景的體認,以促進各國學生增進相互瞭解、樹立世界眼光、激發創新靈感,確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遠大志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論述,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傳授知識、提高品德、啟迪智慧,培養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是提高每個人的生命品質、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無論是堅持和平,還是戰勝貧困、改善環境,都要依靠教育培養有遠大志向、能為人類造福的人才。

(本文節選自《中國教育報》2017年7月26日第01版《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一)》,作者顧明遠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資深教授)

統籌大局

擴大教育開放

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之本在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和兩種資源”,積極穩妥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效果不斷顯現,中國教育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從出席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批示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到積極推動六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建設、首訪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再到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研討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與時俱進,逐步開創和形成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新方針、新機制、新戰略。

制定雙向留學新方針,學成回國人數不斷攀新高。“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教育規劃綱要》對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的基本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深知留學人才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對留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確了發揮留學人才作用為重點的新時期留學工作方針。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了新時期留學工作方針的十六字方針: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與過去相比,新的方針增加了關鍵的“發揮作用”四個字,強調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2014年春節,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時,“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進一步強調充分發揮留學人員的作用。2014年12月,在首次統籌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留學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及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明確提出“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努力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並殷切寄語廣大留學人員“跟上時代潮流,放眼觀察世界,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掌握新知,增強本領,更好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大力提高引智水準,不斷增強中國教育發展能力。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吸引更多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精神,通過完善“引智”政策設計、精心打造多個中國政府品牌項目,健全機制、創新工作體系,以中外合作辦學等為主,逐步打破了交流訪問的單一局面,在深層次的互學互鑒中,大力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國際化水準,並促進教育改革發展能力。

改革政策體系,大力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工作或以多種方式為國服務。不斷完善和精心打造“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國家人才專案,繼續實施“春暉計畫”“海外名師專案”和“學校特色專案”等引智項目。2016年2月,中央出臺《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為吸引國外高層次創新人才來華定居,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制度環境等。目前,全國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外,還有160多所地方和行業高校的350多個專案受惠,大大提高了地方高校師資的國際化程度。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體制,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準,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3年來,高品質中外合作辦學資源持續增多,我國新設中外合作大學已有4所,同時在其他教育層級,設立412個本科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專案。更令人振奮的是,海外辦學邁出實質性步伐,已有4所機構、98個項目在境外落地。

推進人文交流新機制建設,深度服務國家對外戰略。教育為主的民眾之間的廣泛交流和支持,是國家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石。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人文交流已成為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並列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戰略三大支柱之一。已建立中俄、中美、中英、中法、中歐、中印尼六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

(本文節選自《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21日第01版《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教育現代化創新實踐》,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供稿)

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

摘自《習近平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強調: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人民網,2014年5月24日)

如何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關於教育對外開放的思想?一起來讀讀下面的論述。

教育本質:教育決定著人類未來

“確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

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遠大志向”

文/顧明遠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在《致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專案啟動的賀信》中提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未來”的論斷,深刻論述了教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它擔負著傳承老一輩的生產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為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正如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講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衝突和矛盾重重,人類面臨種種挑戰,教育要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提到的重要內容,報告提出,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分析了世界發展的形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論述了教育在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教育應該順此大勢,通過更加密切的互動交流,促進對人類各種知識和文化的認知,對各民族現實奮鬥和未來願景的體認,以促進各國學生增進相互瞭解、樹立世界眼光、激發創新靈感,確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遠大志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論述,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傳授知識、提高品德、啟迪智慧,培養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是提高每個人的生命品質、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無論是堅持和平,還是戰勝貧困、改善環境,都要依靠教育培養有遠大志向、能為人類造福的人才。

(本文節選自《中國教育報》2017年7月26日第01版《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一)》,作者顧明遠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資深教授)

統籌大局

擴大教育開放

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之本在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和兩種資源”,積極穩妥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效果不斷顯現,中國教育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從出席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批示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到積極推動六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建設、首訪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再到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研討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與時俱進,逐步開創和形成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新方針、新機制、新戰略。

制定雙向留學新方針,學成回國人數不斷攀新高。“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教育規劃綱要》對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的基本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深知留學人才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對留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確了發揮留學人才作用為重點的新時期留學工作方針。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了新時期留學工作方針的十六字方針: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與過去相比,新的方針增加了關鍵的“發揮作用”四個字,強調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2014年春節,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時,“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進一步強調充分發揮留學人員的作用。2014年12月,在首次統籌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留學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及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明確提出“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努力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並殷切寄語廣大留學人員“跟上時代潮流,放眼觀察世界,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掌握新知,增強本領,更好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大力提高引智水準,不斷增強中國教育發展能力。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吸引更多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精神,通過完善“引智”政策設計、精心打造多個中國政府品牌項目,健全機制、創新工作體系,以中外合作辦學等為主,逐步打破了交流訪問的單一局面,在深層次的互學互鑒中,大力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國際化水準,並促進教育改革發展能力。

改革政策體系,大力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工作或以多種方式為國服務。不斷完善和精心打造“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國家人才專案,繼續實施“春暉計畫”“海外名師專案”和“學校特色專案”等引智項目。2016年2月,中央出臺《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為吸引國外高層次創新人才來華定居,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制度環境等。目前,全國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外,還有160多所地方和行業高校的350多個專案受惠,大大提高了地方高校師資的國際化程度。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體制,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準,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3年來,高品質中外合作辦學資源持續增多,我國新設中外合作大學已有4所,同時在其他教育層級,設立412個本科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專案。更令人振奮的是,海外辦學邁出實質性步伐,已有4所機構、98個項目在境外落地。

推進人文交流新機制建設,深度服務國家對外戰略。教育為主的民眾之間的廣泛交流和支持,是國家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石。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人文交流已成為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並列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戰略三大支柱之一。已建立中俄、中美、中英、中法、中歐、中印尼六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

(本文節選自《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21日第01版《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教育現代化創新實踐》,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