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目標意義明朗化(自我心得)會讓你的工作/學習效率翻倍

興趣或關心其實都受到後天環境和先前經驗的影響。

有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想嘗試,有的人則好惡分明,還沒嘗試就先排斥。如果我們只需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到還好,問題是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總難免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心不甘情不願去做一件事,不但沒辦法集中精神,也容易發生錯誤。不僅如此,千遍一律的工作也會使我們的注意力習慣化,精神鬆散,導致缺乏緊張感和充實感。

習慣二字很重要萬事開頭難從起點就要養成 習慣乃道 道乃自然 無為而治。

習慣不要誤解,一體兩面習慣因時間的緣故而沒有彈性,要做到變中有度,亂中有序。蘇格拉底曾說過:叫人放棄一些現成的規定,在懷疑的土壤裡培養出常開不凋的思想之花。

我們之所以竭盡全力從事艱難的工作或解決困難的問題,

不也是因為通過工作可以獲得“生存的價值”或"自我充實的成就感“嗎?所以,瞭解自己從事的工作或學習的課程對自己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就很重要。(意義乃目標目標乃原點,遇到困難的問題不要忘了自己初衷的原點)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有這種認知才能產生衝勁。如,橫渡太平洋這種極限運動應該是當事人自發的挑戰自我的一種欲望,
而非受到外力的強迫。

換言之,”為了什麼而做“並非關鍵,”想這麼做“的自發性才會使人付諸行動。而且,正因有這種自發性的動機,才能克服在行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麻煩或困難。更有甚者,可以借此確信自己的力量,發現自己潛在的能力,同時又能產生成就感。【人要自動 、主動、看清自己不要騙自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下面的案例也可以使我們瞭解到自我中心的特徵。

有過這樣的實驗:在極短時間內出示圖片,然後問受測者,是哪一個人拿著刀子? 圖中的背影像是在車上,有幾個乘客坐著,另外有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相對而立。其實,正確答案是白人拿著刀子,然而,受測者中卻有絕大部分人認為是黑人拿著刀子。

之所以如此,很明顯是因為眾人對黑人的偏見,先入為主的關鍵所致。(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你喜歡他的時候樣樣都是好的,你不喜歡他的時候就覺得他一文錢都不值。這種過分情緒化的思維是不好的。一體兩面前面說過,我們常在無意識中將事情依我們的價值觀或態度變成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狀態來加以記憶。從記憶的角度來看又是好事情。)

再舉一個更淺顯的例子來說明。

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瞬間展示一副模糊的圖形之前,先給受測者一些暗示,告訴他們圖形類似瓶子或馬蹬,然後求受測者將原圖畫出來。結果發現,得到的圖案多半都遵循著該暗示。從這個實驗可以知道,即使是無意義而模糊或者複雜而抽象的刺激,只要給予適當的定義,也就是賦予主題或粘上標籤注解,就會比較容易記憶。(化繁為簡、簡而不單、單而又不簡把複雜的資訊簡單化更容易使人理解。)

內容越有趣、越是目標明確,就越容易集中精神。所以,記憶事物不妨讓事物的目標意義明朗化。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煉注意力的小遊戲。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位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找每張圖表上的數位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你可以自己多製作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再舉一個更淺顯的例子來說明。

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瞬間展示一副模糊的圖形之前,先給受測者一些暗示,告訴他們圖形類似瓶子或馬蹬,然後求受測者將原圖畫出來。結果發現,得到的圖案多半都遵循著該暗示。從這個實驗可以知道,即使是無意義而模糊或者複雜而抽象的刺激,只要給予適當的定義,也就是賦予主題或粘上標籤注解,就會比較容易記憶。(化繁為簡、簡而不單、單而又不簡把複雜的資訊簡單化更容易使人理解。)

內容越有趣、越是目標明確,就越容易集中精神。所以,記憶事物不妨讓事物的目標意義明朗化。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煉注意力的小遊戲。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位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找每張圖表上的數位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你可以自己多製作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一定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