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那麼多女生喜歡大叔?

這幾天我又重溫了一遍《奇葩說》,在其中的一個辯題當中,

我記得馬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心裡的苦越多,一絲甜就能填滿”。這句話說出來以後,竟然可以戳中我目前的全部痛點,當我跟我的朋友聊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都感慨道“你到底是有多痛苦啊,才對這句話有這麼深的感覺”。可是成長本身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我們越缺少什麼,可能在長大了以後就想瘋狂的找機會彌補。

01

曾經我有一個同樣在北京工作的朋友,

他說他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十分節儉的家庭。

他們可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依舊為了省錢去等30分鐘的公車,就算手腳凍僵他們也不會允許自己打車,在當時,也許僅僅差五塊錢。小的時候他很喜歡吃零食,但是為了省錢,他家裡一直不允許他吃,所以直到上大學,他從來沒有吃過任何零食。

他很優秀,是一個在讚揚聲中長大的人,父母鄰居竟然誇耀他的節儉與懂事。

但當他到北京自己居住之後,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買了整整一大箱零食堆滿冰箱,每次他只要買一瓶可樂,都開心的不行。

02

我曾經有個女性朋友,她戀愛了。在我們眼中,她是一個白富美,父母都是生意人,從上小學開始,父母就忙於工作,沒有什麼時間陪伴,

所以,他們就不停的從錢方面來彌補,於是她從小就是朋友裡零花錢最多的小朋友。

過生日?父母沒時間,說“給你錢,你請朋友們吃飯吧”

兒童節?沒時間去公園,說“給你錢,你自己去公園玩吧”

有一年,她的爸爸終於答應他在兒童節和他一起去公園,她滿心歡喜的期待,但是上午接了一個客戶打來的電話,爸爸就馬上定飛機去了廣州談生意。於是,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想去什麼公園,

就好像父親這個角色在她生命中一直缺席。

後來,就算選擇戀愛的對象,她都更喜歡選擇一個大叔,她跟我說,約會的時候,就好像大叔笑一下就可以填滿關於童年的所有缺口。

03

我認識一個朋友,現在在北京創業,同時他也是一個購物狂。

他小時候一直在一個崇尚經營教育的家庭中長大的,從小就被培養出自己獨立的人格。但是他跟我悄悄地說,在家裡,在他的房間裡只有一件東西不屬於他,

就是他的衣櫃,那個衣櫃在他的臥室,但是裡面裝滿了父母的衣服。

在初中的時候,他曾經很反抗地把所有衣服拿了出去,結果被家裡打了一頓。

後來,當他慢慢長大,上了高中,學習任務很重,沒有任何時間來購物,於是所有的衣服都是媽媽買的。因為沒有時間去商場,所以就只好媽媽買什麼他就穿什麼,不管是否好看,只要保暖就好。

所以,當他來北京的時候,找房的第一要素是一定要有個大衣櫃,然後把家裡帶來的所有衣服都換掉,就好像要把自己與曾經的自己捨棄掉一般,然後不惜不停的買買買來填滿衣櫃,當時還開玩笑一樣地跟我說,他的公司是一個信用卡還款驅動的公司。

我想,我們大家出生的時候,都好像一個乾淨的玻璃杯,不管我們如何小心地把它拾起,在玻璃杯壁上,總會留有我們的指紋。

成長也是如此,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成長,正是因為受到過一些痛苦,你才成為現在的自己,我們總是想辦法去彌補,所以我們發現心裡的苦越多,一絲甜就能填滿。

但我們依舊沒有滿足,不過還好,這並不是我們的結局,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多希望。

當他來北京的時候,找房的第一要素是一定要有個大衣櫃,然後把家裡帶來的所有衣服都換掉,就好像要把自己與曾經的自己捨棄掉一般,然後不惜不停的買買買來填滿衣櫃,當時還開玩笑一樣地跟我說,他的公司是一個信用卡還款驅動的公司。

我想,我們大家出生的時候,都好像一個乾淨的玻璃杯,不管我們如何小心地把它拾起,在玻璃杯壁上,總會留有我們的指紋。

成長也是如此,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成長,正是因為受到過一些痛苦,你才成為現在的自己,我們總是想辦法去彌補,所以我們發現心裡的苦越多,一絲甜就能填滿。

但我們依舊沒有滿足,不過還好,這並不是我們的結局,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