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兩條“熟悉”的鐵路曾決定了中國近代史

目前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已達到了12.4萬公里,其中京廣線高鐵和京滬線高鐵無疑是最繁忙的兩條南北大動脈。6個小時,北京高鐵到上海;10多個小時,北京高鐵到廣州。

現代化的高鐵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活節奏,

果粉兒們可知道,京廣線的前身——京漢線(盧漢線)鐵路,京滬線的前身——津浦線鐵路,這兩條鐵路曾經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版圖,並幾乎決定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

歷史背景

京廣線的前身京漢線,也叫盧漢線、平漢線鐵路,

是指北京至長江北岸的漢口,盧漢指永定河畔的盧溝橋至漢口。後來,北京改成北平以後,便被稱為平漢線。京滬線的前身津浦線,也叫津鎮線,指天津至南京長江北岸的浦口。

清末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有識之士不僅徹底認清了清廷的腐敗,也認識到了在中國推進西方的現代化和實業救國圖存已迫在眉睫。而當時的列強和中國人中的精英分子都認識到第一等大務就是在中國修鐵路,

而首要的兩條鐵路就是連接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京漢線和津浦線。

建成通車

在此前後,晚晴政府已修了若干鐵路,比如我們熟知的詹天佑的京張鐵路、石太鐵路等等,但再沒有任何一條鐵路的重要性超越京漢線和津浦線。

1898年,在張之洞、盛懷宣的支持主持下,

京漢線南北開工,於1906年4月1日竣工通車。與此同時,江蘇實業家張謇也動議修建連接天津至鎮江的津鎮線,但由於安徽、江蘇等省的士紳階層群情高漲,於是,該規劃線路從徐州西南移線,改經安徽蚌埠、滁州,直達南京北岸的浦口。1908年7月,北線(山東南部以北)開工,1909年1月(山東南部以南)南線開工,1911年9月津浦線南北合攏通車。

改變了沿線城市命運

京漢線、津浦線萬幸之中在辛亥革命前夜分別有幸貫通。

他們自貫通之日起,便開始影響並決定著中國的近代史,以及中國的商業地理版圖所經省域城市、經濟的變遷。

中國中部的南北大動脈——京漢線

京漢線連接長江以北的湖北、翻越大別山、桐柏山的武勝關、雞公山,

經過淮河、黃河兩岸的河南行省、再北過黃河、漳河進入直隸省(今河北省大部),最後抵達北京(盧溝橋)。

而當時的河南省府是開封,直隸省的省府是保定。可以說,沒有京漢線之前,古都開封從明清時代起,便是當之無愧的河南政治經濟中心,更不用說宋遼金時代的國都輝煌時期了。

京漢線的開通,使得過去名不見經傳的新興鐵路城市:鄭州、石家莊,乃至當下的知名城市駐馬店等京廣線城市橫空出世。比如石家莊在京漢線建成之初,僅僅是一個村莊車站,遠遠不如北面的歷史名城龍興之地正定縣。機緣巧合,由於京漢線需越過滹沱河,在此與西行翻越太行山娘子關的石(石家莊)太(太原)線相交,便誕生了交通樞紐石家莊。而連接京漢、隴海線交叉的鄭州亦然。

而開封、保定則日益沒落,喪失自己一省經濟政治中心的地位。直到今天,這些影響依然存在。

延續京杭大運河的傳統交通要道——津浦線

津浦線自北向南,沿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衛河),經天津、河北滄州、山東德州,越黃河,過濟南、濟甯、台兒莊、徐州,一路南下進入安徽蚌埠、滁州,抵達南京長江北岸浦口。

與京杭大運河線路有區別的分別是北段,大運河西經臨清、聊城,而津浦線東經濟南;南段,過了徐州,大運河東經宿遷、淮安直下揚州。由於重點城市濟南、徐州與兩者都經過,使得大運河與津浦線幾乎殊途同歸。

《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講述山東的南北交通的重要性,“能為京師患者,莫如山東,積天下之大命也,渠漕中貫泛山東,江南四百萬粟皆區道焉。”從天津衛自北向南,滄州、徐州均是南北交通漕運重地。而大運河漕運與津浦線鐵路也影響了沿線城市的民風與城市性格。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承載了太多歷史

京漢線、津浦線形成的中國經濟發展版圖其影響至今不絕。而在歷史上,京漢線、津浦線的作用還遠遠不止是改變了中國北方的經濟版圖和城市的興衰命運,還在重要歷史關頭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就和京漢鐵路發生了若干密切關係。從建黨之初在北京盧溝橋畔的長辛店鐵路段培訓發動京漢鐵路工人勞工,到發動京漢鐵路大罷工策應北伐,京漢鐵路從誕生就參與了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甚至毛主席一生都不願做飛機,晚年更是喜歡坐著專列出行,他自己說的原因是:做火車想走走,想停停。

而津浦線上的各大城市也是個個都有歷史都有故事,且不說台兒莊,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的徐州、蚌埠,就是魯南微山湖的棗莊都極具歷史傳奇。除了被誇大的鐵道遊擊隊,和津浦路相關的還有民國時期震驚中外的臨城劫車案。

與津浦線幾乎並行南下的京杭大運河在今天實際已更多地成為一條旅遊線路,而津浦線乃至京漢線也演變成日行千里的京廣高鐵、京滬高鐵。

只是,高鐵呼嘯,綠皮車時代的窗外風光、人情風土、歷史舊事,已經完全讓渡於速度和效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現代化帶來的遺憾。

圖片、文字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比如石家莊在京漢線建成之初,僅僅是一個村莊車站,遠遠不如北面的歷史名城龍興之地正定縣。機緣巧合,由於京漢線需越過滹沱河,在此與西行翻越太行山娘子關的石(石家莊)太(太原)線相交,便誕生了交通樞紐石家莊。而連接京漢、隴海線交叉的鄭州亦然。

而開封、保定則日益沒落,喪失自己一省經濟政治中心的地位。直到今天,這些影響依然存在。

延續京杭大運河的傳統交通要道——津浦線

津浦線自北向南,沿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衛河),經天津、河北滄州、山東德州,越黃河,過濟南、濟甯、台兒莊、徐州,一路南下進入安徽蚌埠、滁州,抵達南京長江北岸浦口。

與京杭大運河線路有區別的分別是北段,大運河西經臨清、聊城,而津浦線東經濟南;南段,過了徐州,大運河東經宿遷、淮安直下揚州。由於重點城市濟南、徐州與兩者都經過,使得大運河與津浦線幾乎殊途同歸。

《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講述山東的南北交通的重要性,“能為京師患者,莫如山東,積天下之大命也,渠漕中貫泛山東,江南四百萬粟皆區道焉。”從天津衛自北向南,滄州、徐州均是南北交通漕運重地。而大運河漕運與津浦線鐵路也影響了沿線城市的民風與城市性格。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承載了太多歷史

京漢線、津浦線形成的中國經濟發展版圖其影響至今不絕。而在歷史上,京漢線、津浦線的作用還遠遠不止是改變了中國北方的經濟版圖和城市的興衰命運,還在重要歷史關頭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就和京漢鐵路發生了若干密切關係。從建黨之初在北京盧溝橋畔的長辛店鐵路段培訓發動京漢鐵路工人勞工,到發動京漢鐵路大罷工策應北伐,京漢鐵路從誕生就參與了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甚至毛主席一生都不願做飛機,晚年更是喜歡坐著專列出行,他自己說的原因是:做火車想走走,想停停。

而津浦線上的各大城市也是個個都有歷史都有故事,且不說台兒莊,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的徐州、蚌埠,就是魯南微山湖的棗莊都極具歷史傳奇。除了被誇大的鐵道遊擊隊,和津浦路相關的還有民國時期震驚中外的臨城劫車案。

與津浦線幾乎並行南下的京杭大運河在今天實際已更多地成為一條旅遊線路,而津浦線乃至京漢線也演變成日行千里的京廣高鐵、京滬高鐵。

只是,高鐵呼嘯,綠皮車時代的窗外風光、人情風土、歷史舊事,已經完全讓渡於速度和效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現代化帶來的遺憾。

圖片、文字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