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單車售價最高的中國品牌 1

躋身“財富500強”的中國公司,1996年只有區區3家,美國是151家;到了2017年度,躋身這個榜單的中國公司已經達到115家,與美國的132家已經相去不遠。

是不是有點熱血沸騰,壯懷激烈?別忙,如果換一個維度,

從品牌角度去衡量,就很遺憾——必須承認我們離真正的強大還有不小的距離。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佈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美國佔據227席,英國、法國均以41個品牌入選並列第二;日本37個位居第三,中國雖然以36個品牌列總數第四,但是進入前100的只有區區8家,進入前200的,也只有11家。

雖有36個品牌躋身世界品牌實驗室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但進入前100的中國品牌只有8個,最高排名也只有36名。相比之下,美國進入這個榜單的品牌多達227個!

而在另一份由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榜單中,入圍的中國品牌也只有55個,躋身前100的只有16個。

更需注意的是,在這兩份榜單中,入圍的中國品牌主要都是諸如工商銀行、中國電信、中石油這樣的企業,

在入圍Brand Finance“100強”的16家中國品牌裡面,真正“2C”的製造業只有華為一家;入圍世界品牌實驗室“200強”的11家中國品牌裡面,屬於製造業的也只有海爾、華為、聯想3家。

入圍Brand Finance“品牌價值 100強”的中國品牌有16家,其中真正“2C”的製造業品牌只有華為一家。

一個真正的強國,

必須建立在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之上,製造業是大國的根本,作為一個大國,不能只有微信、支付寶、京東和共用單車,更應該有高鐵,有大飛機,在高端製造業應該有自己的強勢品牌。

汽車業因產業規模大、關聯行業多、技術門檻高,被譽為現代製造業的皇冠,自從汽車誕生以來,“汽車業強國”基本上就等於“工業強國”。

雖然中國早在2009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了,但令人遺憾的是,

我們還不是一個汽車強國,因為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強勢汽車品牌。

在Brand Finance“品牌500強”中,共有9個汽車品牌躋身前100——日本4個、德國3個、美韓各一個,沒有中國品牌。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品牌500強”中,躋身前100的汽車品牌是11個,德國5個、日本2個、美國2個、韓法各1個,沒有中國品牌!

汽車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行業,長期為德、日、美、韓、法等工業強國所壟斷,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崛起談何容易!但是,

在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主品牌做好的中國人面前,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事實上,知恥而後勇的中國汽車人,正在奮發前行,中國的汽車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廣汽傳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截止目前,傳祺GS4累計銷量已突破70萬台,成為中國車市當之無愧的“明星車型”。

德國製造的最強對手

2014年,在經歷了尷尬的市場份額“12連跌”之後,中國品牌乘用車當年市場份額降至38.31%;

但這只是中國品牌轉型升級、去劣向優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之後,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連續上升,2015年市場份額達到41.3%,2016年達到43.19%,今年1-9月,中國品牌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89%,佔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7個百分點。

在一個消費持續快速升級的市場裡,份額的提升,必定是品牌突破的結果。中國汽車品牌在過去的5年裡,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品牌天花板”,平均單車價格與合資品牌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個別中國品牌甚至對合資品牌形成了超越——比如廣汽傳祺。

GS8之前,廣汽傳祺的平均單車售價約13萬元,已經超越了韓系合資品牌;GS8的推出及旺銷,助推傳祺平均單車價格到14萬元以上,進一步超越某些日系合資品牌。

傳祺一直是平均單車價格最高的中國乘用車品牌,平均單車售價甚至高於一些合資品牌。

2016年,廣汽傳祺累計銷量達37.1萬輛,營業收入超353億元,主力車型售價14萬+,平均單車利潤8000+,營業利潤率近9.3%!這是什麼概念?豐田的盈利能力是業內公認的,但是2016年也只不過為7.2%。

中國製造再也不是低端劣質的代名詞,以傳祺、華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中國品牌,正在讓對手感受到中國的強大。

德國是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強國,製造業也一直是德國人的驕傲,然而德國人正在把中國製造視為最強的對手。德國《品質管制雜誌》網站日前報導稱,一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強勁對手;54%的受訪者更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廣汽傳祺獲頒車展組委會官方“2017北美車展榮譽獎”。

僅僅十年前,中國製造還是德國媒體嘲諷的對象,興沖沖去參加法蘭克福車展的幾個中國品牌汽車,被德國媒體譏笑為“來自中國的破銅爛鐵”。

十年後的2017年,傳祺成為北美車展110年歷史上第一個進入主展館的中國品牌,贏得了外媒的不吝讚美。

在車展上首發的傳祺GS7被福布斯(Forbes)評為“傑出全球首發車型”,紐約時報則稱它為“新一代重磅SUV”。傳祺也在這屆車展上宣佈2019年正式進軍北美市場,到門檻最高的市場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老在淺水區玩沒什麼意思,到中流擊水才痛快!

福布斯授予傳祺GS7“傑出全球首發車型”大獎。

《紐約時報》授予傳祺GS7“新一代重磅SUV”大獎。

每一個中國人,都對當年德國媒體“來自中國的破銅爛鐵”的嘲諷感到恥辱,但是沒有辦法,因為你在碰撞測試中真的得了零分!十多年後,傳祺為中國製造正名。

今年7月,C-NCAP公佈的本年度第二批碰撞測試結果中,傳祺GS8以57.7分的成績,力壓途觀L的54.6分,在5個得分項目中,除了“加分項”、“側面碰撞”兩項和途觀L一樣都是滿分,其他3項測試得分都高於途觀L(見下表)。

傳祺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傳祺是起步較晚的中國品牌,第一款傳祺GA5轎車2010年才正式上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傳祺才走過了短短7年多的時間,但成就最令人矚目的中國品牌也是傳祺。

2016年廣汽傳祺銷量同比增長96%,對廣汽集團的利潤貢獻度接近一半,要知道,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本、廣豐,盈利能力在合資品牌裡也是名列前茅的。在此基礎上,今年1-9月,廣汽傳祺全系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乘用車市場整體增幅只有2.38%的前提下,同比大漲46.8%,累計銷量超過2016年全年。

當初,廣汽集團宣佈要搞自主品牌的時候,收穫的是一片質疑和嘲弄。那時,守著廣本、廣豐兩大合資企業,廣汽掙錢掙到手軟;那時,搞自主品牌是費力不討好、賠本賺吆喝。

直到今天,很多自主品牌依然是各汽車集團的虧損黑洞,根據各自財報,今年上半年,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淨虧損32.65億元,一汽夏利淨虧損6.86億元!2016年,一汽轎車淨虧損9.54億元!過去3年觀致汽車更是累計巨虧超過60億元!

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自主品牌不好幹!

為何傳祺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挑戰“18萬元+”品牌天花板的時候,那麼多中國品牌都失敗了,為何只有傳祺GS8一炮打響,月銷過萬,與漢蘭達、銳界三足鼎立?

GS8在高端市場取得的成功,不僅屬於傳祺,更屬於中國汽車品牌,屬於整個中國製造。

這源於傳祺走了一條與其他自主品牌完全不同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作為一個概念,供給側改革這兩年才開始時髦,然而,廣汽傳祺從一開始就是汽車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踐行者。

廣汽傳祺第一款車GA5,是一款B級轎車,2010年上市,當時售價 12.28-19.98萬元;

廣汽傳祺第二款車GS5,是一款中級SUV,2012年上市,當時售價12.38-22.98萬元;

廣汽傳祺第三款車GA3,是一款A級轎車,2013年上市,當時售價為7.58-11.98萬元;

廣汽傳祺第四款車GA6,是一款B級轎車,2014年上市,當時售價為11.68-19.68萬元;

然後——

GS4是一款緊湊型SUV,2015年上市,當時售價9.98-14.68萬元;

GA8是一款C級轎車,2016年上市,當時售價16.98-29.98萬元;

GS8,是一款中大型SUV,2016年上市,當時售價16.38-25.98萬元;

GS7,也是一款中大型SUV,2017年上市,售價14.98-20.98萬元;

GS3,是一款小型SUV,2017年上市,售價7.38-11.68萬元;

……

我們看到,整體上,傳祺的產品定位越來越高端,到目前為止沒有進入A0級市場,沒有7萬元以下車型,隨著GS8的熱銷,傳祺品牌已經有效突破20萬元品牌天花板,車型平均單價一年一個臺階,遠超很多合資品牌。

在SUV領域取得成功之後,廣汽傳祺開啟了“轎車振興計畫”,今年前三季度, GA6累計銷量超1.8萬台,同比增長165.6%,位居B級轎車市場中國品牌前二;GA8銷量同比增長104.1%,持續領軍中國品牌C級豪華轎車銷量,並在G20峰會、達沃斯論壇、東盟博覽會、金磚五國峰會等國內外高端盛會頻頻亮相,全面展示中國製造的最高水準。

和絕大多數中國品牌都是選擇低端切入不同,廣汽傳祺一開始就從中高端切入市場。高端切入的路當然更難走,但是走成功了,後面的路就越走越寬;低端的路開頭容易,但是容易越走越低端,品牌形象一旦固化,隨著合資品牌的下壓,路只能越走越窄,直到無路可走。

一開始廣汽傳祺也的確遭遇到了市場困境,但是傳祺沒有動搖,而是堅持國際標準,堅持正向開發,堅持創新驅動,最終獲得市場認同,創造了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85%的“傳祺現象”。

誰不想高端?尤其近幾年,消費升級加快,幾乎所有的中國品牌都把“品牌向上”掛在嘴上,但是品牌向上談何容易!那麼多高端突破的嘗試都失敗了,為什麼GS8能夠一炮而紅?

當別人都在抄襲模仿的時候,傳祺在堅持國際標準、正向開發;

當別人都在低端市場車賣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傳祺卻選擇了做B級車,上來就和合資品牌最強對手正面交鋒;

當別人也開始做B級車的時候,傳祺已經在做C級車;

當別人都在做轎車的時候,傳祺在做SUV;

當別人也開始做SUV的時候,傳祺在做大7座高端SUV;

當別人都在搞純電動的時候,傳祺卻在搞技術門檻更高的增程型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所以當傳祺開始做電動車的時候,GE3就是國內最好的電動車,各項性能指標直接對標寶馬i3,因為傳祺真正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機電耦合、系統集成等五大新能源核心技術優勢。那些搞低端騙補純電動車的,是不可能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

……

這就叫供給側改革!

不負囑託,打造世界級品牌

2017年4月4日,中央領導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東做到“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

所謂“四個堅持”就是:堅持党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

“三個支撐”是指: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

“兩個走在前列”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殷殷期盼,沉沉囑託。這既是整個廣東人民的驕傲,也是廣東人民的歷史責任。對廣汽集團這樣連續5年入圍《財富》500強的大型國企,應該肩負的責任也更加重大。

自成立以來,廣汽傳祺發展速度和盈利水平均居中國品牌前列,走出了一條“定位高端、品質優先、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傳祺品牌的表現,不負中央囑託。廣汽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在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層面,國有企業、自主品牌大有可為。

中央領導指出,中國是個大國,必須要做強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關鍵在實,傳祺的成績取得的實實在在。在J.D.Power 2017年中國新車品質研究(IQS)報告中,廣汽傳祺連續五年位列中國品牌榜首,其中,傳祺GS4蟬聯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中國品牌榜首,並躍升至行業第三。

在J.D.Power的另一項調查中,傳祺的排名更好,2017年4月,J.D.Power發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滿意度研究(DSI)中,廣汽傳祺獲得934分的全行業最高分,超過雷克薩斯和路虎等豪華品牌,小樣本排名第一。

在今年9月20日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汽車售後服務客戶滿意度調查”(CAACS,簡稱卡思調查)中,廣汽傳祺以87.74的高分榮膺自主品牌第一。

在傳祺等優秀自主品牌的帶動下,自主與合資品牌新車品質的差距逐年縮小,2017年,兩者的“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進一步縮小至13。

廣汽傳祺不僅贏得消費者的認同,也贏得了資本市場的盛讚。2017年10月12日,高盛集團發佈了針對中國市場的“新漂亮50”名單,入選的汽車股只有3家,廣汽集團是其中唯一的國有企業。

很多人都在琢磨傳祺成功的捷徑,然而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哪有什麼捷徑?傳祺無非是在供給側改革方面走得比別人早了一點,在創新驅動領域走得比別人堅定一點。

廣汽傳祺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基於廣汽“跨平臺模組化架構(G-CPMA)”,已形成同時主導3個車型和多款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自主開發能力,搭建了G、GS兩大發動機平臺,開發的G-MC機電耦合系統可實現純電動、增程、混動等多種驅動模式,構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汽車電子基礎軟體平臺(XCU),實現動力總成級別汽車電子零部件硬體自主開發與生產能力……

沒有這些,品牌向上、供給側改革只能是空談。

年輕的賓士前設計師張帆,被挖到廣汽之後,因出色的業績,升任廣汽研究院副院長,這也體現了廣汽在用人上的創新思維和國際化意識。

汽車業是國際化產業,一個強大的汽車品牌,必須是國際化品牌。廣汽傳祺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中國品牌、產銷研全球化的國際企業。

在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傳祺已經把眼光投向海外,目前,廣汽傳祺已完成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美洲五大板塊14個國家的落子佈局,初步構建了廣汽傳祺的全球銷售網路和服務體系。

傳祺在中東市場經受了熱帶沙漠氣候高溫酷暑、沙塵暴和極低濕度的考驗,獲得了極佳的口碑,成為當地消費者口中的“Best Chinese Car Brand”;2016年,廣汽傳祺成功在奈及利亞建立了SKD工廠,成為首個在當地組裝的中國汽車品牌;在北美,廣汽傳祺設立了研發中心,計畫不晚於2019年進入北美市場……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在2017年北美車展上宣佈,傳祺2019年正式進軍北美市場。

走出去,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也是一種供給側改革。

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因為市場在不斷升級、變化。因循守舊,最後只能可悲地淪為“過剩產能”。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未來,廣汽傳祺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全體系深入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從製造向創造轉變、從速度向品質轉變、從產品向品牌轉變,全方位提升核心競爭力。

德國製造的最強對手

2014年,在經歷了尷尬的市場份額“12連跌”之後,中國品牌乘用車當年市場份額降至38.31%;

但這只是中國品牌轉型升級、去劣向優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之後,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連續上升,2015年市場份額達到41.3%,2016年達到43.19%,今年1-9月,中國品牌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89%,佔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7個百分點。

在一個消費持續快速升級的市場裡,份額的提升,必定是品牌突破的結果。中國汽車品牌在過去的5年裡,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品牌天花板”,平均單車價格與合資品牌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個別中國品牌甚至對合資品牌形成了超越——比如廣汽傳祺。

GS8之前,廣汽傳祺的平均單車售價約13萬元,已經超越了韓系合資品牌;GS8的推出及旺銷,助推傳祺平均單車價格到14萬元以上,進一步超越某些日系合資品牌。

傳祺一直是平均單車價格最高的中國乘用車品牌,平均單車售價甚至高於一些合資品牌。

2016年,廣汽傳祺累計銷量達37.1萬輛,營業收入超353億元,主力車型售價14萬+,平均單車利潤8000+,營業利潤率近9.3%!這是什麼概念?豐田的盈利能力是業內公認的,但是2016年也只不過為7.2%。

中國製造再也不是低端劣質的代名詞,以傳祺、華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中國品牌,正在讓對手感受到中國的強大。

德國是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強國,製造業也一直是德國人的驕傲,然而德國人正在把中國製造視為最強的對手。德國《品質管制雜誌》網站日前報導稱,一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強勁對手;54%的受訪者更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廣汽傳祺獲頒車展組委會官方“2017北美車展榮譽獎”。

僅僅十年前,中國製造還是德國媒體嘲諷的對象,興沖沖去參加法蘭克福車展的幾個中國品牌汽車,被德國媒體譏笑為“來自中國的破銅爛鐵”。

十年後的2017年,傳祺成為北美車展110年歷史上第一個進入主展館的中國品牌,贏得了外媒的不吝讚美。

在車展上首發的傳祺GS7被福布斯(Forbes)評為“傑出全球首發車型”,紐約時報則稱它為“新一代重磅SUV”。傳祺也在這屆車展上宣佈2019年正式進軍北美市場,到門檻最高的市場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老在淺水區玩沒什麼意思,到中流擊水才痛快!

福布斯授予傳祺GS7“傑出全球首發車型”大獎。

《紐約時報》授予傳祺GS7“新一代重磅SUV”大獎。

每一個中國人,都對當年德國媒體“來自中國的破銅爛鐵”的嘲諷感到恥辱,但是沒有辦法,因為你在碰撞測試中真的得了零分!十多年後,傳祺為中國製造正名。

今年7月,C-NCAP公佈的本年度第二批碰撞測試結果中,傳祺GS8以57.7分的成績,力壓途觀L的54.6分,在5個得分項目中,除了“加分項”、“側面碰撞”兩項和途觀L一樣都是滿分,其他3項測試得分都高於途觀L(見下表)。

傳祺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傳祺是起步較晚的中國品牌,第一款傳祺GA5轎車2010年才正式上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傳祺才走過了短短7年多的時間,但成就最令人矚目的中國品牌也是傳祺。

2016年廣汽傳祺銷量同比增長96%,對廣汽集團的利潤貢獻度接近一半,要知道,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本、廣豐,盈利能力在合資品牌裡也是名列前茅的。在此基礎上,今年1-9月,廣汽傳祺全系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乘用車市場整體增幅只有2.38%的前提下,同比大漲46.8%,累計銷量超過2016年全年。

當初,廣汽集團宣佈要搞自主品牌的時候,收穫的是一片質疑和嘲弄。那時,守著廣本、廣豐兩大合資企業,廣汽掙錢掙到手軟;那時,搞自主品牌是費力不討好、賠本賺吆喝。

直到今天,很多自主品牌依然是各汽車集團的虧損黑洞,根據各自財報,今年上半年,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淨虧損32.65億元,一汽夏利淨虧損6.86億元!2016年,一汽轎車淨虧損9.54億元!過去3年觀致汽車更是累計巨虧超過60億元!

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自主品牌不好幹!

為何傳祺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挑戰“18萬元+”品牌天花板的時候,那麼多中國品牌都失敗了,為何只有傳祺GS8一炮打響,月銷過萬,與漢蘭達、銳界三足鼎立?

GS8在高端市場取得的成功,不僅屬於傳祺,更屬於中國汽車品牌,屬於整個中國製造。

這源於傳祺走了一條與其他自主品牌完全不同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作為一個概念,供給側改革這兩年才開始時髦,然而,廣汽傳祺從一開始就是汽車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踐行者。

廣汽傳祺第一款車GA5,是一款B級轎車,2010年上市,當時售價 12.28-19.98萬元;

廣汽傳祺第二款車GS5,是一款中級SUV,2012年上市,當時售價12.38-22.98萬元;

廣汽傳祺第三款車GA3,是一款A級轎車,2013年上市,當時售價為7.58-11.98萬元;

廣汽傳祺第四款車GA6,是一款B級轎車,2014年上市,當時售價為11.68-19.68萬元;

然後——

GS4是一款緊湊型SUV,2015年上市,當時售價9.98-14.68萬元;

GA8是一款C級轎車,2016年上市,當時售價16.98-29.98萬元;

GS8,是一款中大型SUV,2016年上市,當時售價16.38-25.98萬元;

GS7,也是一款中大型SUV,2017年上市,售價14.98-20.98萬元;

GS3,是一款小型SUV,2017年上市,售價7.38-11.68萬元;

……

我們看到,整體上,傳祺的產品定位越來越高端,到目前為止沒有進入A0級市場,沒有7萬元以下車型,隨著GS8的熱銷,傳祺品牌已經有效突破20萬元品牌天花板,車型平均單價一年一個臺階,遠超很多合資品牌。

在SUV領域取得成功之後,廣汽傳祺開啟了“轎車振興計畫”,今年前三季度, GA6累計銷量超1.8萬台,同比增長165.6%,位居B級轎車市場中國品牌前二;GA8銷量同比增長104.1%,持續領軍中國品牌C級豪華轎車銷量,並在G20峰會、達沃斯論壇、東盟博覽會、金磚五國峰會等國內外高端盛會頻頻亮相,全面展示中國製造的最高水準。

和絕大多數中國品牌都是選擇低端切入不同,廣汽傳祺一開始就從中高端切入市場。高端切入的路當然更難走,但是走成功了,後面的路就越走越寬;低端的路開頭容易,但是容易越走越低端,品牌形象一旦固化,隨著合資品牌的下壓,路只能越走越窄,直到無路可走。

一開始廣汽傳祺也的確遭遇到了市場困境,但是傳祺沒有動搖,而是堅持國際標準,堅持正向開發,堅持創新驅動,最終獲得市場認同,創造了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85%的“傳祺現象”。

誰不想高端?尤其近幾年,消費升級加快,幾乎所有的中國品牌都把“品牌向上”掛在嘴上,但是品牌向上談何容易!那麼多高端突破的嘗試都失敗了,為什麼GS8能夠一炮而紅?

當別人都在抄襲模仿的時候,傳祺在堅持國際標準、正向開發;

當別人都在低端市場車賣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傳祺卻選擇了做B級車,上來就和合資品牌最強對手正面交鋒;

當別人也開始做B級車的時候,傳祺已經在做C級車;

當別人都在做轎車的時候,傳祺在做SUV;

當別人也開始做SUV的時候,傳祺在做大7座高端SUV;

當別人都在搞純電動的時候,傳祺卻在搞技術門檻更高的增程型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所以當傳祺開始做電動車的時候,GE3就是國內最好的電動車,各項性能指標直接對標寶馬i3,因為傳祺真正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機電耦合、系統集成等五大新能源核心技術優勢。那些搞低端騙補純電動車的,是不可能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

……

這就叫供給側改革!

不負囑託,打造世界級品牌

2017年4月4日,中央領導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東做到“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

所謂“四個堅持”就是:堅持党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

“三個支撐”是指: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

“兩個走在前列”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殷殷期盼,沉沉囑託。這既是整個廣東人民的驕傲,也是廣東人民的歷史責任。對廣汽集團這樣連續5年入圍《財富》500強的大型國企,應該肩負的責任也更加重大。

自成立以來,廣汽傳祺發展速度和盈利水平均居中國品牌前列,走出了一條“定位高端、品質優先、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傳祺品牌的表現,不負中央囑託。廣汽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在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層面,國有企業、自主品牌大有可為。

中央領導指出,中國是個大國,必須要做強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關鍵在實,傳祺的成績取得的實實在在。在J.D.Power 2017年中國新車品質研究(IQS)報告中,廣汽傳祺連續五年位列中國品牌榜首,其中,傳祺GS4蟬聯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中國品牌榜首,並躍升至行業第三。

在J.D.Power的另一項調查中,傳祺的排名更好,2017年4月,J.D.Power發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滿意度研究(DSI)中,廣汽傳祺獲得934分的全行業最高分,超過雷克薩斯和路虎等豪華品牌,小樣本排名第一。

在今年9月20日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汽車售後服務客戶滿意度調查”(CAACS,簡稱卡思調查)中,廣汽傳祺以87.74的高分榮膺自主品牌第一。

在傳祺等優秀自主品牌的帶動下,自主與合資品牌新車品質的差距逐年縮小,2017年,兩者的“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進一步縮小至13。

廣汽傳祺不僅贏得消費者的認同,也贏得了資本市場的盛讚。2017年10月12日,高盛集團發佈了針對中國市場的“新漂亮50”名單,入選的汽車股只有3家,廣汽集團是其中唯一的國有企業。

很多人都在琢磨傳祺成功的捷徑,然而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哪有什麼捷徑?傳祺無非是在供給側改革方面走得比別人早了一點,在創新驅動領域走得比別人堅定一點。

廣汽傳祺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基於廣汽“跨平臺模組化架構(G-CPMA)”,已形成同時主導3個車型和多款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自主開發能力,搭建了G、GS兩大發動機平臺,開發的G-MC機電耦合系統可實現純電動、增程、混動等多種驅動模式,構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汽車電子基礎軟體平臺(XCU),實現動力總成級別汽車電子零部件硬體自主開發與生產能力……

沒有這些,品牌向上、供給側改革只能是空談。

年輕的賓士前設計師張帆,被挖到廣汽之後,因出色的業績,升任廣汽研究院副院長,這也體現了廣汽在用人上的創新思維和國際化意識。

汽車業是國際化產業,一個強大的汽車品牌,必須是國際化品牌。廣汽傳祺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中國品牌、產銷研全球化的國際企業。

在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傳祺已經把眼光投向海外,目前,廣汽傳祺已完成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美洲五大板塊14個國家的落子佈局,初步構建了廣汽傳祺的全球銷售網路和服務體系。

傳祺在中東市場經受了熱帶沙漠氣候高溫酷暑、沙塵暴和極低濕度的考驗,獲得了極佳的口碑,成為當地消費者口中的“Best Chinese Car Brand”;2016年,廣汽傳祺成功在奈及利亞建立了SKD工廠,成為首個在當地組裝的中國汽車品牌;在北美,廣汽傳祺設立了研發中心,計畫不晚於2019年進入北美市場……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在2017年北美車展上宣佈,傳祺2019年正式進軍北美市場。

走出去,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也是一種供給側改革。

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因為市場在不斷升級、變化。因循守舊,最後只能可悲地淪為“過剩產能”。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未來,廣汽傳祺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全體系深入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從製造向創造轉變、從速度向品質轉變、從產品向品牌轉變,全方位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