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幻黃金時代簡介與亞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

黃金時代第三彈

Golden Age

首先應該明白一個事情,黃金時代是包含二戰的開始到結束的,世界大戰的影響毫無疑問的體驗在當時的科幻文學作品上。這三期所說的三位大師都在軍隊服役過,羅伯特·海因萊因服役于美國海軍,在費城海軍航空試驗所任工程師,以撒·阿西莫夫在45年被徵召到陸軍,而亞瑟·克拉克則在戰爭期間就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

任雷達技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為科幻的發展帶來很大衝擊,阿西莫夫等當時最好的作者只能在閒時寄一兩篇稿回給約翰坎貝爾,但杯水車薪,大部分的作品都只能由還留在後方的作者來寫。戰爭也導致當時的科幻雜誌的篇幅大幅度的縮水。

1940年10月期《Fantastic Adventures》雜誌封面

(小編真的很喜歡收集這種雜誌封面,太好看了)

步入50年代的戰後,科幻迎來了一個高峰,甚至有人說五十年代前期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

《驚悚故事》雜誌

在以前,因為約翰坎貝爾的口味問題而被約翰坎貝爾的雜誌退稿的作品基本就是被判了死刑,

但是慶倖的是這時候的科幻界已經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很多新的雜誌,他們都願意接受更多的創意,更另類的故事,這也帶動了很大一批新的作家和作品出現。

《行星故事》雜誌

而且這時候的科幻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願意為作品出精裝本和平裝本的圖書,比如雙日公司出版的亞瑟克拉克《童年的終結》。以前的紙糊雜誌媒體主導的科幻閱讀市場上被改變,無數有著精美包裝的優秀科幻小說得以出版。

精裝版《童年的終結》

好景不長,到了五十年代後期,不少雜誌都消失了,圖書市場也不斷萎縮。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個人造衛星東方一號上太空,一下子將科幻與現實拉近了距離,東西方開始了太空競賽。海因萊因在他這時候的作品裡表達了很多對社會和政治的觀點,阿西莫夫則去寫科普文章了。到了1960年,黃金科幻的領軍者約翰坎貝爾的《驚異故事》雜誌改名為《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後,就代表科幻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

《驚異》雜誌的變遷

接下來就是1960到70年代的新浪潮時代(New wave age)了。

亞瑟·克拉克

亞瑟·克拉克(Isaac Asimov,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英國科幻小說家。英國星際協會主席、英國爵士。星雲科幻大師終身成就獎。

名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誤。

由於在作品中對衛星軌道與現實猶如預言般極其一致的描寫,地球同步衛星軌道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所以可以說我們現在每發一次資訊每利用一次衛星信號,都在無形中紀念著這位偉大的科幻巨匠。甚至有人說亞瑟·克拉克就是黃金時代。

他的作品無比自洽,寓意深遠,充滿哲學感,無數預言般的作品更是給後世的科幻者提供了很多創意的源泉和寫作的技法的。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伴隨著偉大的導演庫布裡克執導的同名電影而生的作品,甚至電影比小說早幾個月面世。但靈感的來源也是來自於亞瑟克拉克自己的舊作《哨兵》。

到了現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電影史上已經是神一樣的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就如亞瑟克拉克在作品中眾多的技術預言一樣,電影一樣展現了很多當時來看超前的科技,而現在已經實現了的產品。比如下面這個平板電腦

難以置信這是68年上映的電影,不過也非常有可能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就是受電影啟發來做的,因為之前蘋果的產品ipod名字就來自於這部電影裡面的一個維修小飛船。

這部電影已經足夠偉大,無論是蒙太奇手法的純熟運用,還是開創性的特效技術和電影語言。但超長的電影時長,冗長的慢節奏,少的可憐的對話,都成為別人詬病的缺點,雖然這可能也正是它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的偉大之處之一。

而電影的所謂缺點對於小說版的《2001太空漫遊》來說,都等到了改善,小說緊湊而嚴謹,情節交代清楚,將宏大的史詩感帶給每位讀者。

故事講述了人類自數百萬年前的人猿時代起就受到了一塊黑色石碑的引領,人猿接觸石碑後就好像開了智一樣懂得了利用工具,開拓領地,漸漸成為了現在的人類並建立起人類的文明。

到了2000年月球上又再次發現了黑色石碑,冥冥中似乎石碑一直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18個月後,一艘太空船“發現號”在飛向木星的途中,船上有兩位飛行員和三位冬眠的科學家,還有一個人工智慧電腦HALL9000。旅途中人工智慧與船員發生了衝突。

經過一番鬥爭過後最後整艘船隻剩下鮑曼自己一人,他發現他已經到達木星,並且在木星軌道上發現了一塊黑色石碑......

黑色石碑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這是外星高等智慧種族給人類的禮物,幫助人類進入發展的軌道,踏上文明的階梯,也有人說這是上帝的饋贈,還有人說其實這個是人類的貪欲和自私的具象。

書中的人工智慧HAL9000被人為地輸入了兩條指令,一是不惜一切代價完成火星任務。二是對飛行員隱瞞實情。

人工智慧電腦HAL9000

HAL9000作為人類的造物本來應該一切聽從人類,就算是要被毀滅。但是HAL9000卻在船員決定關閉HAL9000的系統威脅到自己的時候採取先發制人的做法,要殺死兩位飛行員。擁有了情緒與人性的人工智慧,根據它的判斷,最後也是要殺死人類來保證任務完成,真可謂諷刺。

人類發展到現在,真正的文明存在和發展不過短短數千年,對於宇宙的歷史計量單位來說簡直微如塵埃,但人類卻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或者真的有某種高等智慧生物在觀察和扶持我們甚至可能是我們的創造者,但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是一個實驗嗎?還是只是一個隨意的舉動。所謂的神又是否存在?

再推薦短篇《星》

亞瑟克拉克的另一偉大短篇作品《星》也探討了關於神的哲學性問題。一位虔誠的梵蒂岡教徒同時也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在目睹一個外星文明遺跡後動搖了信仰,如果世界真的有神,為何神會在億萬光年之外用恒星爆炸的方式毀滅一個比地球更久遠更璀璨的文明而讓地球上的人觀察到,只為耶穌的誕生創造神跡。人類多年後追隨神跡而來,只是為了讓人類見到這個文明被毀的如此慘不忍睹的景象。他們有何做錯?人類能有存活至今的資格為何他們沒有?

神是否沒有信徒們一直所相信的的那麼仁慈,那麼博愛

《星》節選

千古之謎終於揭破,不容我們質疑。然而——神啊!宇宙中有千億星辰,你為何偏選中這顆?你用天火斷送了整個世界的人,就只為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伯利恒是耶穌出生的地方,傳說耶穌出生之時,一顆星照亮了伯利恒的早晨。

謝謝各位的支持和閱讀,科幻黃金時代專題正式結束,鼓掌!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多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我們的文章!

就代表科幻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

《驚異》雜誌的變遷

接下來就是1960到70年代的新浪潮時代(New wave age)了。

亞瑟·克拉克

亞瑟·克拉克(Isaac Asimov,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英國科幻小說家。英國星際協會主席、英國爵士。星雲科幻大師終身成就獎。

名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誤。

由於在作品中對衛星軌道與現實猶如預言般極其一致的描寫,地球同步衛星軌道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所以可以說我們現在每發一次資訊每利用一次衛星信號,都在無形中紀念著這位偉大的科幻巨匠。甚至有人說亞瑟·克拉克就是黃金時代。

他的作品無比自洽,寓意深遠,充滿哲學感,無數預言般的作品更是給後世的科幻者提供了很多創意的源泉和寫作的技法的。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伴隨著偉大的導演庫布裡克執導的同名電影而生的作品,甚至電影比小說早幾個月面世。但靈感的來源也是來自於亞瑟克拉克自己的舊作《哨兵》。

到了現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電影史上已經是神一樣的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就如亞瑟克拉克在作品中眾多的技術預言一樣,電影一樣展現了很多當時來看超前的科技,而現在已經實現了的產品。比如下面這個平板電腦

難以置信這是68年上映的電影,不過也非常有可能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就是受電影啟發來做的,因為之前蘋果的產品ipod名字就來自於這部電影裡面的一個維修小飛船。

這部電影已經足夠偉大,無論是蒙太奇手法的純熟運用,還是開創性的特效技術和電影語言。但超長的電影時長,冗長的慢節奏,少的可憐的對話,都成為別人詬病的缺點,雖然這可能也正是它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的偉大之處之一。

而電影的所謂缺點對於小說版的《2001太空漫遊》來說,都等到了改善,小說緊湊而嚴謹,情節交代清楚,將宏大的史詩感帶給每位讀者。

故事講述了人類自數百萬年前的人猿時代起就受到了一塊黑色石碑的引領,人猿接觸石碑後就好像開了智一樣懂得了利用工具,開拓領地,漸漸成為了現在的人類並建立起人類的文明。

到了2000年月球上又再次發現了黑色石碑,冥冥中似乎石碑一直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18個月後,一艘太空船“發現號”在飛向木星的途中,船上有兩位飛行員和三位冬眠的科學家,還有一個人工智慧電腦HALL9000。旅途中人工智慧與船員發生了衝突。

經過一番鬥爭過後最後整艘船隻剩下鮑曼自己一人,他發現他已經到達木星,並且在木星軌道上發現了一塊黑色石碑......

黑色石碑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這是外星高等智慧種族給人類的禮物,幫助人類進入發展的軌道,踏上文明的階梯,也有人說這是上帝的饋贈,還有人說其實這個是人類的貪欲和自私的具象。

書中的人工智慧HAL9000被人為地輸入了兩條指令,一是不惜一切代價完成火星任務。二是對飛行員隱瞞實情。

人工智慧電腦HAL9000

HAL9000作為人類的造物本來應該一切聽從人類,就算是要被毀滅。但是HAL9000卻在船員決定關閉HAL9000的系統威脅到自己的時候採取先發制人的做法,要殺死兩位飛行員。擁有了情緒與人性的人工智慧,根據它的判斷,最後也是要殺死人類來保證任務完成,真可謂諷刺。

人類發展到現在,真正的文明存在和發展不過短短數千年,對於宇宙的歷史計量單位來說簡直微如塵埃,但人類卻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或者真的有某種高等智慧生物在觀察和扶持我們甚至可能是我們的創造者,但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是一個實驗嗎?還是只是一個隨意的舉動。所謂的神又是否存在?

再推薦短篇《星》

亞瑟克拉克的另一偉大短篇作品《星》也探討了關於神的哲學性問題。一位虔誠的梵蒂岡教徒同時也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在目睹一個外星文明遺跡後動搖了信仰,如果世界真的有神,為何神會在億萬光年之外用恒星爆炸的方式毀滅一個比地球更久遠更璀璨的文明而讓地球上的人觀察到,只為耶穌的誕生創造神跡。人類多年後追隨神跡而來,只是為了讓人類見到這個文明被毀的如此慘不忍睹的景象。他們有何做錯?人類能有存活至今的資格為何他們沒有?

神是否沒有信徒們一直所相信的的那麼仁慈,那麼博愛

《星》節選

千古之謎終於揭破,不容我們質疑。然而——神啊!宇宙中有千億星辰,你為何偏選中這顆?你用天火斷送了整個世界的人,就只為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伯利恒是耶穌出生的地方,傳說耶穌出生之時,一顆星照亮了伯利恒的早晨。

謝謝各位的支持和閱讀,科幻黃金時代專題正式結束,鼓掌!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多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我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