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豆瓣9.2分,小戲骨之紅樓夢火了,但一大堆家長卻不淡定了……

很多人肯定都認為最近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是《白夜追凶》,達到史無前例的9.1分,但其實還有一部評分更高的,那就是《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網路上,該劇評分高達9.2分,

超過了大部分熱播劇,演員的表演也被認為“足以給當紅年輕演員帶來壓力”。

看得出無論是劇組還是小演員本身都下了很大功夫,

演員雖然年紀小,但是看起來一點也不會“只是一群孩子玩過家家”的跳戲感,無論是黛玉的“我見猶憐”還是寶釵的“大家閨秀”都被小演員詮釋地非常到位,“眉眼間全是戲”、“演技炸裂”......許多網友都被這群演員感動到落淚。

△薛寶釵:“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

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 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 王熙鳳 “一雙丹鳳三角眼,

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 “元、迎、探、惜”

隨著這部劇的爆紅,負面的聲音也不斷湧來,最多的就是讓一群孩子來演“愛情”故事,“讓一堆孩子花大把時間演成人戲不值得提倡!擔心這種娃娃劇形成風氣!”、“越演的好越是毛骨悚然”、“摧殘孩子”、“十歲的孩子就傷春悲秋”不但對小演員本身是一種“摧殘”,還容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其實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本來喜歡表演,小戲骨的劇組請你的孩子去演戲,你會同意嗎?

對小演員真的是“負面影響”嗎?

“讓小孩子來演成人愛情戲”

“戲骨的小演員一般在十歲左右,所以這次的翻拍中寶黛釵以及一些丫鬟在年齡上正好和原著高度吻合:以少男少女——特別是少女為主的世界,然而並不是幼稚無知的世界。”其實回想書中的人物性格,很多不乏“敏感”“多變”“小氣”甚至“中二”,不正是孩子和青春期典型的性格特徵嗎?

不少人一聽到紅樓就只能想到愛情,但其實這次翻拍《紅樓夢》是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線敘述賈府從盛到衰,保留了原著中的共讀西廂、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寶釵撲蝶等精彩情節。而潘禮平團隊小戲骨從一開始拍攝作品,就從未涉及過任何情愛的戲份。所以在作出評價之前,請先尊重一下團隊,先看完這部劇再做評論。

“越演的好就越毛骨悚然”

“小孩沒有孩子樣,失去本有的天真”

為什麼孩子演的好,做到一個行業的專業水準就成了“毛骨悚然”呢?在我看來,表演和舞蹈、鋼琴一樣,都是一種特長,然而在一部人的眼裡,特長也分了“三六九等”,認為表演“門檻低”,原本純真的孩子卻學會演戲,讓他們過早地失去純真。

除開如今各種只用念數位摳圖的流量小花小鮮肉,如今有所建樹的優秀演員哪個不是歷經磨練才有今天的造詣。“做藝術家,不做戲子”也是潘禮平一直給傳達孩子的理念。而且這部劇的評分之所以這麼高,就是因為劇中小演員表現出的專業水準,讓飽受“面癱式”表演折磨的觀眾們感受到久違的感動。

孩子的“純真”到底是什麼?是一無所知還是不懂掩(控)飾(制)?可難道純真的本質難道不是保持一顆柔軟善良的內心,並充滿對美麗事物的感懷,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嗎?誰說孩子一定就是口無遮攔,上樹掏蛋呢?在豆瓣上有一位網友就說到:

@森木茶有一個唱京劇的朋友,因為是京劇世家從兩三歲就開始背戲文了,我問她你快樂麼,她說我非常開心,從小就特別願意上臺,我也沒有覺得她身上喪失了天真和美,反而她對那些經典美麗的句子的信手拈來和身上典雅優美的氣質讓我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孩子的可塑性和潛力都是非常大的,現代社會的資訊爆炸,孩子早不是一無所知的一張“白紙”。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無論是性知識、情愛的知識還是為人處世的知識,知識本身並沒有對錯,而在你引導孩子如何看待使用它們。就算小戲骨裡有涉及愛情的部分,現在連幼稚園的小孩都知道對異性的好感和情愫,更何況十一二歲的少男少女。那些覺得“毛骨悚然”的家長,到底在害怕什麼?

孩子真的被“消費”了嗎?

什麼是過度消費?你家孩子有點小才華,小特長,逢人就叫孩子給別人“表演”一下,滿足自己一點點虛榮心,難道這不才叫“消費孩子”嗎?小戲骨火了以後,並沒有看到小演員們的IP到處飛,廣告和藝人經紀似乎都沒有什麼動靜。導演也曾告訴媒體,小戲骨始終是將社會效應排在首位,重點是做好片子,所以不會本未倒置,為了培養童星去量身打造作品。他希望以這樣的堅持,創造出更多的精品,去影響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騰訊給出的版權費用也並不高。演員們在劇中一集的“片酬”才幾百塊錢,最多一兩千塊錢。一個小鮮肉一集的片酬,應該足以支付全體小演員們一部劇的片酬。

對小演員真實的影響

做自己喜歡的事

紅樓的選角也是從全國各地報名的孩子中選出來的,想必本身都是一群喜歡表演的孩子。而且演員中還有留守兒童,上電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能看到他們。

專業的指導,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

他對孩子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在正式拍攝前會進行長達三四個月的彩排,劇組請來專業人士花大量時間給孩子們講解了各個角色的精髓所在,從形體姿態、眼神、臺詞和感覺等多方面,讓孩子瞭解劇中角色。

△ 專業的禮儀老師指導

“首先看87版《紅樓夢》肯定是必須的,然後每天陪著孩子們練習,整個過程就像不帶妝正式彩排,鏡頭全部是記錄下來的。孩子們練完自己的部分就回去上課了,我們再把素材按照成片的要求進行剪輯,反復對比,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才會正式開機帶妝拍攝正片。”

劇中大段大段的臺詞,其中還不乏很多詩詞,演員們不但要記住,還要加上自己的感情去詮釋(想想我們五六年級時每學期只背幾篇課文都覺得苦不堪言……),僅僅是能學到這一部分東西,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吧。

一些負面評價也集中在孩子拍戲是“不務正業”,潘禮平回應說:

“小戲骨節目必須以不妨礙小演員的學習為前提,只能在他們的休息時間進行拍攝;而且大多數的小演員並不是為了成為童星,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有的還要去讀書,也有的告別了《小戲骨》。”

△ 拍戲功課也不能拉下,

薛寶釵的扮演者鐘寶兒在拍戲的同時,

還拿了年年級第39名

學會敬業

7月份劇組在河北拍了20天,後來又在橫店拍了40天,這兩個地方的夏天都酷熱難耐,但劇情卻有不少冬季穿棉衣的戲份,孩子們就穿著厚衣服在片場一遍遍地演,其間沒一個人叫苦喊累。扛著酷暑,黛玉渾身是汗,劉海老是濕透黏在一起,不一會兒就需要用卷髮棒重新處理。

△ 小演員在酷暑天穿著棉衣拍戲,

還有打光燈在一旁“烘烤”

從一個後期視頻來看,小黛玉顯得非常疲倦,後來果然中暑,工作人員安排人送她去醫院,結果小姑娘脫口就說:“我把這個鏡頭拍完再去吧,不然明天大家又得等我重新拍這段了。”相比動輒片酬上千萬的年輕偶像,這些小演員在拍戲時有太多讓人感動的敬業故事……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小戲骨系列的導演潘禮平,曾擔任湖南衛視第一任節目中心主任,是衛視創建初期重要的“改革派”。擔任該職期間推出多款爆款節目,被稱為湖南廣電的“怪才”,2001年10月的《紐約時報》,評價其為“中國電視新聞傳統表現手法的突破者”。他一手培養起來的主持人和製作人,個個都是電視行業的翹楚。他還是一個“細節控”加“完美主義”,看小戲骨後期視頻時就可以發現,導演和工作人員對所有演員都非常嚴格,不會因為他們是孩子就降低要求。人們甚至開玩笑的說,他毀了“表演系”,但卻拯救了表演。

所以,這群孩子們除了之前所述的種種收穫,通過這部劇,小演員們能結識一個行業裡優秀的專業人士,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認識到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東西:專業的團隊、系統的合作、自身的努力和付出…….這樣的眼界和經歷難道不正是我們想讓孩子擁有的嗎?

△ 殺青後難以分舍的小夥伴

對周圍人的影響:帶壞小孩?

下一代的孩子能真正對我國的經典文化產生興趣。

讓十來歲的孩子看紅樓,無論是典籍還是此前的電視,可能他們都看不懂也看不進去吧,相反,一堆沒營養的粗製濫造的動畫片倒是佔領了兒童電視節目市場,大量優秀的兒童節目還是國外引來的。如果是光頭強、小魔仙和這部小戲骨紅樓,你更願意讓孩子看哪個呢?用兒童自身出演來做一個橋樑讓孩子去影響孩子,傳達我國的經典文化,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與自信,這有什麼不好呢?

所以,綜上,如果有幸能有機會讓孩子進到這個劇組,我當然是願意孩子去,並且還會很感激導演給孩子這個機會。無論他們以後是否會從事演藝這套道路,我想這段經歷都是他們人生中最為寶貴的一段經歷。

還容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其實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本來喜歡表演,小戲骨的劇組請你的孩子去演戲,你會同意嗎?

對小演員真的是“負面影響”嗎?

“讓小孩子來演成人愛情戲”

“戲骨的小演員一般在十歲左右,所以這次的翻拍中寶黛釵以及一些丫鬟在年齡上正好和原著高度吻合:以少男少女——特別是少女為主的世界,然而並不是幼稚無知的世界。”其實回想書中的人物性格,很多不乏“敏感”“多變”“小氣”甚至“中二”,不正是孩子和青春期典型的性格特徵嗎?

不少人一聽到紅樓就只能想到愛情,但其實這次翻拍《紅樓夢》是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線敘述賈府從盛到衰,保留了原著中的共讀西廂、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寶釵撲蝶等精彩情節。而潘禮平團隊小戲骨從一開始拍攝作品,就從未涉及過任何情愛的戲份。所以在作出評價之前,請先尊重一下團隊,先看完這部劇再做評論。

“越演的好就越毛骨悚然”

“小孩沒有孩子樣,失去本有的天真”

為什麼孩子演的好,做到一個行業的專業水準就成了“毛骨悚然”呢?在我看來,表演和舞蹈、鋼琴一樣,都是一種特長,然而在一部人的眼裡,特長也分了“三六九等”,認為表演“門檻低”,原本純真的孩子卻學會演戲,讓他們過早地失去純真。

除開如今各種只用念數位摳圖的流量小花小鮮肉,如今有所建樹的優秀演員哪個不是歷經磨練才有今天的造詣。“做藝術家,不做戲子”也是潘禮平一直給傳達孩子的理念。而且這部劇的評分之所以這麼高,就是因為劇中小演員表現出的專業水準,讓飽受“面癱式”表演折磨的觀眾們感受到久違的感動。

孩子的“純真”到底是什麼?是一無所知還是不懂掩(控)飾(制)?可難道純真的本質難道不是保持一顆柔軟善良的內心,並充滿對美麗事物的感懷,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嗎?誰說孩子一定就是口無遮攔,上樹掏蛋呢?在豆瓣上有一位網友就說到:

@森木茶有一個唱京劇的朋友,因為是京劇世家從兩三歲就開始背戲文了,我問她你快樂麼,她說我非常開心,從小就特別願意上臺,我也沒有覺得她身上喪失了天真和美,反而她對那些經典美麗的句子的信手拈來和身上典雅優美的氣質讓我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孩子的可塑性和潛力都是非常大的,現代社會的資訊爆炸,孩子早不是一無所知的一張“白紙”。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無論是性知識、情愛的知識還是為人處世的知識,知識本身並沒有對錯,而在你引導孩子如何看待使用它們。就算小戲骨裡有涉及愛情的部分,現在連幼稚園的小孩都知道對異性的好感和情愫,更何況十一二歲的少男少女。那些覺得“毛骨悚然”的家長,到底在害怕什麼?

孩子真的被“消費”了嗎?

什麼是過度消費?你家孩子有點小才華,小特長,逢人就叫孩子給別人“表演”一下,滿足自己一點點虛榮心,難道這不才叫“消費孩子”嗎?小戲骨火了以後,並沒有看到小演員們的IP到處飛,廣告和藝人經紀似乎都沒有什麼動靜。導演也曾告訴媒體,小戲骨始終是將社會效應排在首位,重點是做好片子,所以不會本未倒置,為了培養童星去量身打造作品。他希望以這樣的堅持,創造出更多的精品,去影響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騰訊給出的版權費用也並不高。演員們在劇中一集的“片酬”才幾百塊錢,最多一兩千塊錢。一個小鮮肉一集的片酬,應該足以支付全體小演員們一部劇的片酬。

對小演員真實的影響

做自己喜歡的事

紅樓的選角也是從全國各地報名的孩子中選出來的,想必本身都是一群喜歡表演的孩子。而且演員中還有留守兒童,上電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能看到他們。

專業的指導,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

他對孩子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在正式拍攝前會進行長達三四個月的彩排,劇組請來專業人士花大量時間給孩子們講解了各個角色的精髓所在,從形體姿態、眼神、臺詞和感覺等多方面,讓孩子瞭解劇中角色。

△ 專業的禮儀老師指導

“首先看87版《紅樓夢》肯定是必須的,然後每天陪著孩子們練習,整個過程就像不帶妝正式彩排,鏡頭全部是記錄下來的。孩子們練完自己的部分就回去上課了,我們再把素材按照成片的要求進行剪輯,反復對比,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才會正式開機帶妝拍攝正片。”

劇中大段大段的臺詞,其中還不乏很多詩詞,演員們不但要記住,還要加上自己的感情去詮釋(想想我們五六年級時每學期只背幾篇課文都覺得苦不堪言……),僅僅是能學到這一部分東西,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吧。

一些負面評價也集中在孩子拍戲是“不務正業”,潘禮平回應說:

“小戲骨節目必須以不妨礙小演員的學習為前提,只能在他們的休息時間進行拍攝;而且大多數的小演員並不是為了成為童星,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有的還要去讀書,也有的告別了《小戲骨》。”

△ 拍戲功課也不能拉下,

薛寶釵的扮演者鐘寶兒在拍戲的同時,

還拿了年年級第39名

學會敬業

7月份劇組在河北拍了20天,後來又在橫店拍了40天,這兩個地方的夏天都酷熱難耐,但劇情卻有不少冬季穿棉衣的戲份,孩子們就穿著厚衣服在片場一遍遍地演,其間沒一個人叫苦喊累。扛著酷暑,黛玉渾身是汗,劉海老是濕透黏在一起,不一會兒就需要用卷髮棒重新處理。

△ 小演員在酷暑天穿著棉衣拍戲,

還有打光燈在一旁“烘烤”

從一個後期視頻來看,小黛玉顯得非常疲倦,後來果然中暑,工作人員安排人送她去醫院,結果小姑娘脫口就說:“我把這個鏡頭拍完再去吧,不然明天大家又得等我重新拍這段了。”相比動輒片酬上千萬的年輕偶像,這些小演員在拍戲時有太多讓人感動的敬業故事……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小戲骨系列的導演潘禮平,曾擔任湖南衛視第一任節目中心主任,是衛視創建初期重要的“改革派”。擔任該職期間推出多款爆款節目,被稱為湖南廣電的“怪才”,2001年10月的《紐約時報》,評價其為“中國電視新聞傳統表現手法的突破者”。他一手培養起來的主持人和製作人,個個都是電視行業的翹楚。他還是一個“細節控”加“完美主義”,看小戲骨後期視頻時就可以發現,導演和工作人員對所有演員都非常嚴格,不會因為他們是孩子就降低要求。人們甚至開玩笑的說,他毀了“表演系”,但卻拯救了表演。

所以,這群孩子們除了之前所述的種種收穫,通過這部劇,小演員們能結識一個行業裡優秀的專業人士,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認識到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東西:專業的團隊、系統的合作、自身的努力和付出…….這樣的眼界和經歷難道不正是我們想讓孩子擁有的嗎?

△ 殺青後難以分舍的小夥伴

對周圍人的影響:帶壞小孩?

下一代的孩子能真正對我國的經典文化產生興趣。

讓十來歲的孩子看紅樓,無論是典籍還是此前的電視,可能他們都看不懂也看不進去吧,相反,一堆沒營養的粗製濫造的動畫片倒是佔領了兒童電視節目市場,大量優秀的兒童節目還是國外引來的。如果是光頭強、小魔仙和這部小戲骨紅樓,你更願意讓孩子看哪個呢?用兒童自身出演來做一個橋樑讓孩子去影響孩子,傳達我國的經典文化,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與自信,這有什麼不好呢?

所以,綜上,如果有幸能有機會讓孩子進到這個劇組,我當然是願意孩子去,並且還會很感激導演給孩子這個機會。無論他們以後是否會從事演藝這套道路,我想這段經歷都是他們人生中最為寶貴的一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