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自體驗:昔日的抗戰生命線、如今的汽車拉力賽場——晴隆24拐

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參觀完出來後,已是下午5點+了,公園的工作人員也到了下班時間,這時,我們也將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晴隆。

從關嶺化石群地質公園到晴隆約40公里左右,耗時約1小時,一路都是盤山路,但是路面很好,雙向2車道的路面足有3-4個車道的寬度,以應付不斷出現的U字形彎道,在貴州走盤山公路,沒有那種好像見不到天日的窘迫感和壓抑感,因為路都在山的頂部盤旋,坐在車裡,不論那個位置,視野都非常好,

非常廣闊,人也很放鬆。

經過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走過像雞腸子一樣扭扭曲曲的G320滬瑞線貴州段,終於在下午6點到達晴隆縣城,這時距離天黑還有將近1小時左右。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直奔24道拐盤山公路,公路就在縣城邊4、5公里的地方,24道拐現仍可通車,只不過,如今有G320國道在晴隆境內通過,更多平日的通行都走國道,更安全方便快捷,24道拐路更多是來觀光的遊客來體驗。

這是在路邊看到的部分拐道

左邊就是著名的24道拐,右邊那條盤山路是G320國道,在圖的左上方,24道拐和G320國道看似重合的地方,可以在路邊看到一部分拐道。

24道拐是由山腳往山頂編號的,所以,從縣城出來,會先看到最後一拐——24拐,於是我和同伴就從24拐分別開始了駕車和步行的體驗之旅。


二十四拐

二十四拐

二十四拐

二十四拐

24道拐從山頂——山腳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全程約4公里。

24道拐都是砂石路面,由於年代久遠,有些路面已經坑坑窪窪,尤其有幾個彎道的地方,路面約有20-30°的傾斜,行駛在這裡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摩托車和我的小白

在24道拐上,雖坡陡彎急,但無驚恐之感。摩托車,小轎車,麵包車,越野車,三輪摩托車都可以安全的在路面上行駛,去到晴隆,不僅要觀摩24道拐,更要親身體驗一把駕車行走的樂趣,才不枉大老遠來一趟。

下面這組圖,我自編構成了一個小品場景。。劇情是這樣的:

小白遠遠的看到小紅正往山上走來,於是很期待的停在了路邊

靜靜的等待小紅來到跟前

看著小紅“吭哧”、“吭哧”的往上爬,好辛苦啊

看著小紅“吭哧”、“吭哧”的往上爬,好辛苦啊

轉了4個彎,終於等到了迎面相對視的那一刻

可小紅卻絕塵而去,沒有留下哪怕是一個回眸,只剩小白孤寂無聊的身影依舊傻吊了

歎息ing!

偷笑ing!

到第3道拐了,第3道拐是最長的,過了第3道拐後,路也基本到山腳了。

在第三拐,我做了比較長時間的停留,一是等待步行走24拐道的同伴,二是這裡到了山腳,路很長且平緩,停車相對安全,視線也比較開闊,可看到比較遠的地方。

終於到第1道拐了,仿佛是從密閉的山間回到了豁然明媚的世界,全長4公里的24道拐,從第24道拐開始,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半小時左右,走完全程,也切身體會到了當年抗戰取得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正對著第一道拐入口,有一個休整區域,可以停車,有洗手間,可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門長炮筒正對著拐道路口,威風凜凜的樣子,難道是當年情景的再現?

24道拐盤山公路,也叫“史迪威公路”,那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陸軍準將約瑟夫·史迪威受任美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兼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並被委以使命,要求“維持滇緬公路”的運輸,改進中國陸軍的戰鬥效能”,後來也就把這條公路,稱為“史迪威公路”。

如今,在離第1拐路口約1公里左右的地方,已被命名為“史迪威小鎮”,正在進行晴隆特色小鎮的建設,一進入縣城,就能看到“史迪威小鎮”的路標指示牌,但無論是高德地圖,還是百度地圖,目前都無法搜到這個地名。

風景宜人的史迪威小鎮,正在建設以汽車營地為主題的度假區,小鎮環境清淨幽雅,很是適合在這懶懶的呆上幾許日出日落。

正在建設的汽車營地

正在建設的汽車營地

親歷行走24道拐後,為了一覽24道拐的全景,我們又回到縣城的遊客遊覽中心,準備坐上景區的區間車,到觀景台觀看【只能由景區的車輛駛入,門票免費,60元/人的來回觀光車費,汗ing】。

景區觀光車在晴隆古鎮前的停車場定時發車,調度員給我們說,還要10來分鐘才發車,於是就到古鎮去轉轉。

古鎮裡,更多的是再現一些當年抗戰的場景,包括運輸署,警察局等等,也許這裡就是當年抗戰的後方基地。

一句:品不完的雄奇險峻,讀不完的抗戰歷史。讓我們長憶往昔崢嶸歲月。

終於等到發車時間了,瞧這車,也滿滿的都是抗戰元素。

在晴隆,如果公路都是筆直筆直不轉彎抹角,那就不叫晴隆咯,瞧這進觀景台的小路,都無處不遛彎,坐在車上,時時享受U型彎道帶來的刺激。也因此,晴隆24道拐,已經舉辦過多次的汽車拉力賽,車手們在這享受著激情與速度。

24道拐的由來:

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要經“24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24道拐成了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

在觀景台看到的完整24道拐

在觀景台看到的完整24道拐

在現今的觀景台的上面,美名其曰的在修建“24道拐防空堡壘”,其實就是更高的一個觀景台,在前面的樓梯上,豎有一座雕塑,哎,咱就不能更多保持原有的風貌?

晴隆24道拐tips

1、駕車體驗24道拐前,最好給車輛進行制動檢查,在制動完好的前提下,控制好車速,駕車行駛24道拐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2、24道拐的每一拐都是U字形,且坡陡,路面坑窪不平。個人駕駛體驗感覺,從山頂往山腳行駛更安全些【當然是在做到第一條的前提下】,即:從第24拐一路往下行駛到第1拐,這樣便於控制車速,而且視線是往下的,便於觀察來往車輛和行人。

3、在黔西南,包括晴隆一帶山區行駛【非高速路】,最好避開夜間開車,因為一路都是急彎陡坡,且沒有路燈,保守的可以按照50公里的距離,耗時1小時來估算到達下一目的地的大致時間。

4、晴隆縣城的住宿條件和大多數普通縣城差不多,對住宿條件要求稍高的,可以直接到“史迪威小鎮”去,那兒有相對條件較好的度假村,以及未來的汽車營地住宿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路面約有20-30°的傾斜,行駛在這裡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摩托車和我的小白

在24道拐上,雖坡陡彎急,但無驚恐之感。摩托車,小轎車,麵包車,越野車,三輪摩托車都可以安全的在路面上行駛,去到晴隆,不僅要觀摩24道拐,更要親身體驗一把駕車行走的樂趣,才不枉大老遠來一趟。

下面這組圖,我自編構成了一個小品場景。。劇情是這樣的:

小白遠遠的看到小紅正往山上走來,於是很期待的停在了路邊

靜靜的等待小紅來到跟前

看著小紅“吭哧”、“吭哧”的往上爬,好辛苦啊

看著小紅“吭哧”、“吭哧”的往上爬,好辛苦啊

轉了4個彎,終於等到了迎面相對視的那一刻

可小紅卻絕塵而去,沒有留下哪怕是一個回眸,只剩小白孤寂無聊的身影依舊傻吊了

歎息ing!

偷笑ing!

到第3道拐了,第3道拐是最長的,過了第3道拐後,路也基本到山腳了。

在第三拐,我做了比較長時間的停留,一是等待步行走24拐道的同伴,二是這裡到了山腳,路很長且平緩,停車相對安全,視線也比較開闊,可看到比較遠的地方。

終於到第1道拐了,仿佛是從密閉的山間回到了豁然明媚的世界,全長4公里的24道拐,從第24道拐開始,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半小時左右,走完全程,也切身體會到了當年抗戰取得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正對著第一道拐入口,有一個休整區域,可以停車,有洗手間,可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門長炮筒正對著拐道路口,威風凜凜的樣子,難道是當年情景的再現?

24道拐盤山公路,也叫“史迪威公路”,那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陸軍準將約瑟夫·史迪威受任美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兼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並被委以使命,要求“維持滇緬公路”的運輸,改進中國陸軍的戰鬥效能”,後來也就把這條公路,稱為“史迪威公路”。

如今,在離第1拐路口約1公里左右的地方,已被命名為“史迪威小鎮”,正在進行晴隆特色小鎮的建設,一進入縣城,就能看到“史迪威小鎮”的路標指示牌,但無論是高德地圖,還是百度地圖,目前都無法搜到這個地名。

風景宜人的史迪威小鎮,正在建設以汽車營地為主題的度假區,小鎮環境清淨幽雅,很是適合在這懶懶的呆上幾許日出日落。

正在建設的汽車營地

正在建設的汽車營地

親歷行走24道拐後,為了一覽24道拐的全景,我們又回到縣城的遊客遊覽中心,準備坐上景區的區間車,到觀景台觀看【只能由景區的車輛駛入,門票免費,60元/人的來回觀光車費,汗ing】。

景區觀光車在晴隆古鎮前的停車場定時發車,調度員給我們說,還要10來分鐘才發車,於是就到古鎮去轉轉。

古鎮裡,更多的是再現一些當年抗戰的場景,包括運輸署,警察局等等,也許這裡就是當年抗戰的後方基地。

一句:品不完的雄奇險峻,讀不完的抗戰歷史。讓我們長憶往昔崢嶸歲月。

終於等到發車時間了,瞧這車,也滿滿的都是抗戰元素。

在晴隆,如果公路都是筆直筆直不轉彎抹角,那就不叫晴隆咯,瞧這進觀景台的小路,都無處不遛彎,坐在車上,時時享受U型彎道帶來的刺激。也因此,晴隆24道拐,已經舉辦過多次的汽車拉力賽,車手們在這享受著激情與速度。

24道拐的由來:

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要經“24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24道拐成了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

在觀景台看到的完整24道拐

在觀景台看到的完整24道拐

在現今的觀景台的上面,美名其曰的在修建“24道拐防空堡壘”,其實就是更高的一個觀景台,在前面的樓梯上,豎有一座雕塑,哎,咱就不能更多保持原有的風貌?

晴隆24道拐tips

1、駕車體驗24道拐前,最好給車輛進行制動檢查,在制動完好的前提下,控制好車速,駕車行駛24道拐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2、24道拐的每一拐都是U字形,且坡陡,路面坑窪不平。個人駕駛體驗感覺,從山頂往山腳行駛更安全些【當然是在做到第一條的前提下】,即:從第24拐一路往下行駛到第1拐,這樣便於控制車速,而且視線是往下的,便於觀察來往車輛和行人。

3、在黔西南,包括晴隆一帶山區行駛【非高速路】,最好避開夜間開車,因為一路都是急彎陡坡,且沒有路燈,保守的可以按照50公里的距離,耗時1小時來估算到達下一目的地的大致時間。

4、晴隆縣城的住宿條件和大多數普通縣城差不多,對住宿條件要求稍高的,可以直接到“史迪威小鎮”去,那兒有相對條件較好的度假村,以及未來的汽車營地住宿也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