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國工匠煉成記:國寶橋米8年間從一粒種子到知名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強調工匠精神。“品質之魂,存於匠心。

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全國兩會上,由本報發起,山西日報、湖南日報、新快報等4省媒體聯合探訪代表,談談“工匠”那些事兒。

打破國外壟斷,太鋼書寫筆尖新高度

山西李曉波代表:靠的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為什麼鋼鐵產能嚴重過剩,我國仍然在進口一些特殊品類的高品質鋼材,

包括圓珠筆頭上的筆尖鋼?

有人把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圓珠筆頭之問”,比喻為中國製造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資料顯示,中國年產圓珠筆400多億支,但小小的圓珠筆頭卻需要進口。圓珠筆的大部分利潤都流向了國外。

去年底,這一國外壟斷終於被打破。太鋼的國產圓珠筆筆尖已經能夠批量供貨。

全國人大代表、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說,

筆頭鋼生產確實很難,全世界範圍內掌握這一技術的也鳳毛麟角。太鋼成功攻克這一科研難關,離不開“工匠精神”。

研發筆尖鋼的難度在於,它不能不強韌也不能太強韌,性能區間很窄。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太鋼人從“和麵”中找到靈感,但這個“面”也“和”了近5年。

筆頭鋼生產工藝是國外企業的核心機密。太鋼2011年開始科研攻關時,一點資料都沒有。科研技術人員用幾十公斤的煉爐開始實驗,

成千次地摸索,不斷地積累資料、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

項目負責人王輝綿說,煉特種鋼是精細活兒,從原料到筆尖鋼絲,需要5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嚴格品質控制。經過5年數不清的失敗,5輪近百項的大型試驗,才取得成功。“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孜孜以求,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李曉波這樣評說太鋼人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