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許知遠、馬東、羅胖,不過是紅塵中的一壺酒

許知遠:在橡木桶中陳了4年多的酒

許知遠,曾經風雲一時的北大公知,在《十三邀》中展現的性格特質,讓我想起曾經喝到過的一款奧地利幹紅。那酒相當特別,在橡木桶中陳了4年多!

即便是以長時間桶陳而聞名的義大利酒王巴羅洛,多數珍藏級別(Barolo Riserva)的,也僅在橡木桶中待了三年左右。

而那款奧地利幹紅,出莊價僅人民幣50元上下。酒精度15.5度,酒體剛猛結實,衝擊力很強,剛入口,還真挺震撼的。但舌頭仿佛不會轉動了,口感凝固,像被一個200斤的肌肉巨人攔腰箍住,

透不過氣。

剛開始接觸酒的人,可能會被這款酒的氣勢懾住。但在老酒客看來,這酒雖霸氣,卻無生氣,固執有餘,靈動不足。像閃婚成癮的人,在你震驚新鮮之餘,接下來就是無盡的沉悶,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沒有靈肉融合的渴求。

許知遠,就像這款酒,固守一種狀態甘願沉溺其中。在自身面臨思想困惑,和中年危機之際,對於無法解決自己對後現代生活的深度恐懼展露無遺。

他在面對狡猾的馬東,精明的羅胖,和瀟灑的蔡瀾面前,不具備撬動問題的能力。

所以當他說,“我覺得馬東和我沒有戲劇衝突。”即便是他以男性視覺霸道上位俞飛鴻的橋段,也被利利落落懟了回去。

當然,許知遠也有創新,他創造了一種“獨白式訪談”!嘉賓之間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聊的、關心的,都不是同一件事,答非所問,問非所答,沒有深入、沒有指向、沒有依據、沒有結論,莫名其妙。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下,“知識份子”成了人們揶揄和嘲諷的物件,更何論被刻意包裝成知識份子的人。

而配得上這稱呼的人,如果不能將宏觀的立場,和微觀的思辨能力結合起來,只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故意製造出問題進行強制性解構,思維結構僵化到無法容納任何新的東西,生產出來的東西越多越沒有養料!

一杯陳放了4年多的葡萄酒,其實就是一價值不高的餐酒而已。

馬東,妥妥的澳洲酒

看你不慣,就懟你~

不同于許知遠的偏見保守,打造了現象級IP的馬東和他的《奇葩說》是知識份子向商人成功轉型的例子。

不是所有知識份子都有棄文從商的魄力和能力。自古,文商相鄙。而從文人過渡成商人,是知識份子開始放棄紙上談兵,變得接地氣的第一步。

而兼具文人和商人屬性的,馬東算一個。

馬東是個明白人,他直面、迎合、接納的姿態像我們所喜愛的澳洲酒。不裝逼,懂得隨行就市。

市場喜歡果香濃郁、口感甜美易飲的,可以有;市場上追捧百年老藤,口感深邃的,也可以有;能夠將舊世界的優雅,新世界的奔放合二為一,澳洲酒更是集大成者。

比起靠天吃飯,酒質受氣候年份影響大的法國,澳洲酒品質穩定,氣候多樣,葡萄酒風格也多樣,開瓶就很好喝,醒了也更美味。

如果有人跟你提起波爾多,你就只能想起波爾多傳統風格。而提起澳洲酒,請問是什麼風格?風格太多了!

如果說歐洲釀酒業屬於農業範疇的話,澳大利亞的釀酒業則應稱為工業,但這並非廉價的代名詞。相反,由於普遍採用新設備新技術,澳洲酒的性價比很高,品質高價格不高,誰會不喜歡?

如此這般,善於把控輿論風口、懂得用年輕人的市場來掌控話語權的馬東;和善於推陳出新,用價格和品質俘虜全球愛酒人士的澳洲酒,都算是圓融通透的人生贏家……

羅胖,智利酒大商

羅胖就是懂得成功包裝自己,運用各種策略實現絕地反擊,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跟智利酒一脈相承。為什麼這樣說呢?

智利的酒總體上給人感覺,非常討喜,果香馥鬱、容易入口,所以在中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但另一方面看,這些酒總體上缺乏個性,有足夠豐富的口感,卻少了一些特立獨行的風骨;有大酒的氣勢,沒大酒的內涵;有些酒用力過猛,模仿痕跡太重,品牌與品牌之間的風格區分並不明顯。

而智利中檔或普通級別的酒,不管是佳美娜、赤霞珠、梅洛,很少有不讓人感覺嚼了一把青草的錯覺。即便它的果香做得濃郁,幾乎遮蓋了這一特點。

再看風頭正盛的羅振宇,適應了裂變時代,抓住了知識需要迅速更新反覆運算的時代脈絡。但若你追隨他,受了蠱惑,囿于其中,滿懷對時代變遷惶惶不安的忐忑,也照樣會迷失……

更何況,刻意追求高效,無法堅持系統而嚴謹的學習,已經演變成對知識囫圇吞棗的認知,對是非過於草率的判斷,成為一個隻會用知識來包裝自己的投機主義者。

• end •

編輯 | 淘小最

圖 | 網路

他直面、迎合、接納的姿態像我們所喜愛的澳洲酒。不裝逼,懂得隨行就市。

市場喜歡果香濃郁、口感甜美易飲的,可以有;市場上追捧百年老藤,口感深邃的,也可以有;能夠將舊世界的優雅,新世界的奔放合二為一,澳洲酒更是集大成者。

比起靠天吃飯,酒質受氣候年份影響大的法國,澳洲酒品質穩定,氣候多樣,葡萄酒風格也多樣,開瓶就很好喝,醒了也更美味。

如果有人跟你提起波爾多,你就只能想起波爾多傳統風格。而提起澳洲酒,請問是什麼風格?風格太多了!

如果說歐洲釀酒業屬於農業範疇的話,澳大利亞的釀酒業則應稱為工業,但這並非廉價的代名詞。相反,由於普遍採用新設備新技術,澳洲酒的性價比很高,品質高價格不高,誰會不喜歡?

如此這般,善於把控輿論風口、懂得用年輕人的市場來掌控話語權的馬東;和善於推陳出新,用價格和品質俘虜全球愛酒人士的澳洲酒,都算是圓融通透的人生贏家……

羅胖,智利酒大商

羅胖就是懂得成功包裝自己,運用各種策略實現絕地反擊,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跟智利酒一脈相承。為什麼這樣說呢?

智利的酒總體上給人感覺,非常討喜,果香馥鬱、容易入口,所以在中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但另一方面看,這些酒總體上缺乏個性,有足夠豐富的口感,卻少了一些特立獨行的風骨;有大酒的氣勢,沒大酒的內涵;有些酒用力過猛,模仿痕跡太重,品牌與品牌之間的風格區分並不明顯。

而智利中檔或普通級別的酒,不管是佳美娜、赤霞珠、梅洛,很少有不讓人感覺嚼了一把青草的錯覺。即便它的果香做得濃郁,幾乎遮蓋了這一特點。

再看風頭正盛的羅振宇,適應了裂變時代,抓住了知識需要迅速更新反覆運算的時代脈絡。但若你追隨他,受了蠱惑,囿于其中,滿懷對時代變遷惶惶不安的忐忑,也照樣會迷失……

更何況,刻意追求高效,無法堅持系統而嚴謹的學習,已經演變成對知識囫圇吞棗的認知,對是非過於草率的判斷,成為一個隻會用知識來包裝自己的投機主義者。

• end •

編輯 | 淘小最

圖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