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死後有人陪葬,盧俊義卻無人問津?

宋江死後,喝了毒酒的李逵回到任地潤州,交代完了後事,

死後被葬在了宋江的旁邊。此後,因為噩夢心中不自在的花榮和吳用也來到了這裡,雙雙自縊在宋江墳前,死後也葬在了宋江左右,這小小的蓼兒窪倒也因為這四人紅火了起來。

前文已經分析過花榮與吳用的死因,因為主犯已經死了,接下來自會輪到從犯,自殺總比受辱要好的很多,只是花榮自殺,大半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吳用的誘導。

這四人就葬在了此處,黃泉路上也好歹有個陪伴。

反觀盧俊義的死,卻顯得很淒冷。當時楊戩、高俅、童貫、蔡京四人商議要加害宋江,但是害怕加害宋江後,盧俊義集結舊部造反(依著盧俊義的個性,有很大的可能)。

高俅等人先是使人狀告盧俊義在廬州招兵買馬,積草屯糧,有謀反之心,接著便借這個理由去面見天子,煽風點火,徽宗一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從廬州(今安徽境內)召來盧俊義。

徽宗見了盧俊義,

第一句話就是“廬州可容身否?”盧俊義道:“依賴聖上洪福齊天,彼處軍民亦皆安泰。”其實盧俊義的這一句話,就已經加速了自己的死期。

因為那個時候,軍隊屬於文人與武將共同管理,比如花榮當清風山知寨的時候,還有一個文官劉知寨,主要職責就是監視花榮。水滸傳中也多次表達過對文人的不滿,如:何必受這大頭巾的鳥氣?大頭巾指代的就是文人。盧俊義一句軍民皆安,

言下之意是因為有聖上庇佑,軍民都很聽我的話。

嘮嗑結束,尚膳廚官奏到:“進呈禦膳在此,未敢擅便,乞取聖旨。”這就擺明瞭告訴徽宗,這飯菜有問題,盧俊義殺還是不殺,全看你的一句話了。徽宗聽了,當面將膳食賜給了盧俊義,盧俊義拜受而食。

這一吃,就葬送了死期,因為膳食裡面加了水銀,在回廬州的路上,腰腎疼痛,加之醉酒夜行,導致冊立不牢,落入淮河,溺水而死。從人打撈了屍首,葬在了泗州(江蘇境內)高原深處。宋江、李逵、吳用、花榮葬在楚州蓼兒窪,也是在江蘇境內。

盧俊義死後,也是有人馬上向徽宗報告:

“盧安撫行至淮河,墜水而死,臣等省院,不敢不奏。今盧俊義已死,只恐宋江心內設疑,別生他事。乞陛下聖鑒,

可差天使,齎禦酒往楚州賞賜,以安其心。”

所以,不能將害死盧俊義與宋江之罪全歸於四大奸臣,上位者不准,四大奸臣也不敢肆意妄為。

可惜的是盧俊義一身本事,長在富貴,卻死在江湖之中。

盧俊義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相信別人,比如被抓上梁山放回來時,忠僕燕青前來勸阻,別回家了,家裡主母和李固亂來,回去了就有牢獄之災。盧俊義不信,一腳將燕青踢到在地,還以為是燕青惡人先告狀,要佔有自己的財產。

盧俊義不相信別人,致使別人也無法相信他。比如早先的梁山一哥之爭,盧俊義帶了吳用、公孫勝、呼延灼、朱仝、雷橫、索超、關勝、楊志、單延珪、魏定國、宣贊、郝思文、燕青、楊林、歐鵬、淩振、馬麟、鄧飛、施恩、樊瑞、項充、李袞時遷、白勝等大小頭領二十五人,一萬兵馬,算是梁山的精銳部隊。

但是在打東昌府時,卻接連兩場失利,第一陣上場的只有郝思文和燕青兩員將領。第二場只有樊瑞和項充、李袞三人,這三人也是在磨洋工,要不然樊瑞一開壇做法,十個張清也不是敵手。

反觀宋江就不同了,宋江的小弟大多都是靠著宋江拼命交來的,後期也主要是以規矩加人情管人,差不多能夠做到知人善任(對待心腹之人),所以才能使得眾人信服。

【文章原創,轉載注明,盜用必究】

忠僕燕青前來勸阻,別回家了,家裡主母和李固亂來,回去了就有牢獄之災。盧俊義不信,一腳將燕青踢到在地,還以為是燕青惡人先告狀,要佔有自己的財產。

盧俊義不相信別人,致使別人也無法相信他。比如早先的梁山一哥之爭,盧俊義帶了吳用、公孫勝、呼延灼、朱仝、雷橫、索超、關勝、楊志、單延珪、魏定國、宣贊、郝思文、燕青、楊林、歐鵬、淩振、馬麟、鄧飛、施恩、樊瑞、項充、李袞時遷、白勝等大小頭領二十五人,一萬兵馬,算是梁山的精銳部隊。

但是在打東昌府時,卻接連兩場失利,第一陣上場的只有郝思文和燕青兩員將領。第二場只有樊瑞和項充、李袞三人,這三人也是在磨洋工,要不然樊瑞一開壇做法,十個張清也不是敵手。

反觀宋江就不同了,宋江的小弟大多都是靠著宋江拼命交來的,後期也主要是以規矩加人情管人,差不多能夠做到知人善任(對待心腹之人),所以才能使得眾人信服。

【文章原創,轉載注明,盜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