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消息!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重慶將打造100個示範點

在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工們教老人編織薰衣草。

今年年底,重慶將有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近年來,我市推行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到2020年,全市將新建或改擴建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重點打造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讓老年人就近享受優質養老服務,滿足其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需求。

全市60歲以上老人超700萬 高齡老人多

據市民政局介紹,近20年來,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

並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多、空巢化的特點。

從2012年到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從556萬增長到了704.74萬,年均增長近30萬人,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比重從16.44%上升到20.76%,年均增長0.86個百分點。其中,70—79歲年齡段的老年人口多達201.6萬,這部分群體將在“十三五”期間陸續進入高齡階段,老年人群高齡化現象將更加突出。

預計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總人口將達到800萬人,超過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3%。

吃飯娛樂健身 年底要建成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老人逐步增多,如何解決養老問題?調研資料顯示,在眾多養老方式中,90%的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

在沙坪壩鳳天路社區養老服務站,許多老人一大早就前來休閒娛樂。服務站面積約500平方米,配有廚房、排練廳、健康指導室、休息室等,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也會定期到這裡做健康指導。

“整個設備設施都很好,

很滿意。”沙坪壩區鳳天路社區居民程英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常常一個人在家,覺得做飯麻煩,便經常到這裡吃飯,有時候還和大夥兒聊聊家常。

像這樣的養老服務站,沙坪壩區今年將建成10個。沙坪壩區民政局副局長黃敬光介紹,為方便老人,民政部門還確定了“四室一堂”的建設標準。“就是要建立娛樂室、休息室、健身室和圖書閱覽室,這是基本必備的,有條件的社區還要求建立小食堂。

”黃敬光說,他們還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起,共同建立衛生室,讓居家養老的人群在社區活動的時候,可以接受一些簡單的診療。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潘鴻濱介紹,到年底,我市將擁有100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全市居家養老社區工作的基本支撐和平臺。潘鴻濱說,依託這些基層養老網站,市民政局正在籌畫建設10個市級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

並在部分社區試點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新建城區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 人均不低於0.1平米

“十三五”期間,在已建成4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基礎上,我市將繼續推進社區養老設施建設。2018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10個;2019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30個;2020年,新增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0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60個。

“新建城區應按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要求的,可利用社區閒置資源,支持採取購置、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打造新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同時,市民政局還將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精細化居家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供給能力。

此外,市級將建立補助扶持政策,對新建或改造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區域性、綜合性的示範點給予一定建設補貼,並積極探索建立相對統一的運營補貼制度。

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60個。

“新建城區應按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要求的,可利用社區閒置資源,支持採取購置、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打造新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同時,市民政局還將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精細化居家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供給能力。

此外,市級將建立補助扶持政策,對新建或改造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區域性、綜合性的示範點給予一定建設補貼,並積極探索建立相對統一的運營補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