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代客掃墓”,讓我想起了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

“代客掃墓”,讓我想起了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

青鋒

毫無疑問,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且正在日益顛覆我們的傳統生活觀。但也好不掩飾地說,因為人們一味的追求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人們對傳統美德的繼承。清明節臨近,一些地方推出的“代客掃墓”新雖則新,但卻讓筆者感到憂慮。

能夠流傳千年至今的清明節,雖是古人為了農耕等創立的節氣,但古人更賦予了它更多的涵義,最為我們現代人傳承的便是為亡故的親人掃墓,

寄託哀思和懷念。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杳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

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這個故事,除了讓我們看到介子推不爭名不爭功不要賞,一心想要其主公成為清明為民的國君等的高尚外,

還可以讓我們從中感悟到,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常念他人之好,而清明節恰恰就承載了給周日忙碌的人們每年定期一個提醒。

俗話說,睹物思人。很多事情,只有到了現場,才有可能引起真切的回憶,有所觸動。而通過互聯網“代客掃墓”,可能從形式上實現了清明為故去的親人掃墓,但卻難以達到感同身受、心靈洗禮的效果,臨近清明,

“代客掃墓”,能否讓我們想起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