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俗話:“人情不比債,頭頂鐵鍋賣”,很實在、到位

農村就像一個個的小群落,雞犬相聞,居住集中,地塊相鄰,出門、下地,抬頭不見低頭見,鄰里之間,非常熟識。而且,舊時,農村孩子多,外出謀生的少,婚嫁往往不出鎮、縣,七大姑八大姨的,

宗族親戚很多,或同村、或鄰村,離得也比較近,相互之間自然少不了人情往來。

鄉親之間,誰家裡有事了,往往都會盡力幫忙。除孩子出生、逢年過節等宗親間的人情往來外,像蓋房子、紅、白事這樣的大事,添磚加瓦、排擺宴席等等,需要的人手多,村民們也會加入幫忙。

所謂,“禮尚往來”,等到別人有事,需要幫忙時,受助之人自然要出一份力,還一份人情。農村人對此,非常看重。

農村有句俗話:“人情不比債,頭頂鐵鍋賣”。說的就是這個,每每提及,常讓人感慨不已。這話極其實在,到位。意思是:人情比不得債務,

欠下的債還可以緩個期限,受了人家,人情上的好處,卻必須及時還上,不可能還價、緩期。別人家裡有事時,即使砸鍋賣鐵也要頂人情,而且,只能多不能少。

倘若別人幫了你,或者請了你,你要是不及時還了這份情,在村裡便會招人嫌。久而久之,再有事,大家也都不再理會你了。

也正因為這個樸素的理念,村民之間互幫互助,很有人情味。雖然,現在,外出打工的多了,很多農村,人情往來也有些變味。孩子出生禮、滿月禮、升學禮、逢年過節禮···各種人情越來越多,禮錢也是節節攀升,讓人不勝其累。但是,宗族、或是施恩之人遇到大事,在外的人還是會儘量回家相助。無它,情分使然。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歡迎關注、收藏、評論,一起分享,

農村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