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偏心女人,大兒子是皇帝,卻幫小兒子謀反,結果令人感動

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男人的舞臺,女人幾乎都是靠邊站,特別是政治舞臺上,完全沒有女人的立錐之地,任何一個女人都不得干政,當然不排除有呂後、武則天、慈禧這樣的人物,

但畢竟是少數,干政的女人後果都很慘,但歷史上有個女人,她干政了,結果卻與別人大不相同,她就是武薑。

大家千萬別以為武薑跟武則天有什麼關係,其實她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武薑是春秋時期人物,申國國君之女,他老公是鄭國國君鄭武公,她干政不是幹老公的政,而是乾兒子的政。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還得從武姜生孩子開始講起。

武姜和鄭武公的第一個孩子叫寤(讀音wu),即不順的意思,一般生孩子的時候,都是頭先出來,但武薑在生寤時,他卻是腳先出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難產,在春秋時代,孩子腳先出來,還能母子平安,可算難得了。

因為生寤時遭受了太多痛苦,所以武薑不喜歡這個兒子,據《左傳》記載:“莊公寤生,

驚薑氏,故名寤生,遂惡之。”這樣的理由也挺奇葩的,按理說這對母子經過了生死鬼門關,彼此的感情更深才對,但武薑就是不喜歡這個兒子。

既然不喜歡,那就再生一個,三年後,,武姜與鄭武公生二胎,這次生產比較順利,她給兒子取名為段,她喜歡段,因為“段生易”,對於武薑而言,容易生的就喜歡,難生的就不喜歡,額……好像也不需要什麼理由。

西元前744年,武姜的老公鄭武公病重,在病危之際,武薑提出讓小兒子段繼承王位吧,但“廢長立幼”自古違背禮教,鄭武公不答應,很快鄭武公掛掉了,寤繼任皇位,就是歷史上的鄭莊公。

對於武薑而言,都是自己的兒子,誰做皇帝不都一樣嗎?但她偏不,她想讓小兒子段做皇帝,原因還是“段生易”,

於是她向寤提出要求,讓他給弟弟封一片地,而且是險要的戰略要地,名叫東虢(讀音guo)國,寤不同意,接著武薑又讓他給弟弟封“京”這座大城。

這時有大臣說:“把京這麼大的地方封給段,于國不利”,鄭莊公回答道:“武薑欲之,我弗敢奪也!”畢竟不敢違抗母親的命令,於是斷便到了外地,臨走前估計武薑跟他說了些什麼,於是二十年來,他厲兵秣馬,準備跟母親裡應外合,造反奪王位。

其實鄭莊公也早就知道母親和弟弟欲圖謀不軌,但下臣勸他早點解決二人時,鄭莊公甩出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據推算,當時鄭莊公不到20歲,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竟說出這話來,城府深啊!怪不得母親不喜歡他!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段在京經營20多年,鄭莊公輕輕鬆松便把弟弟打敗了,在班師之前,他命人把母親趕出城,並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說來還是武薑自己惹的禍,為什麼要偏心,幫小兒子打敗大兒子呢?

當鄭莊公趕走母親時,已經40多歲了,作為一個中年男人,他還是良心發現了,不該這樣對母親,但話已經說出去了,怎麼辦呢?這時有個叫潁考叔給他出了主意,叫人在地下挖地道,挖到有水的地方,這不就是黃泉了嗎?母子便可相見了。

最後母子兩果然在地道相見,據《左傳》記載:莊公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武薑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懌懌”本來事情到此該結束了,但《左傳》最後補了一句“遂為母子如初”,如初??就是說跟原來一樣啊

最終母子相見的場景,雖令人感動,但武薑究竟還是不喜歡大兒子寤啊,不然怎能叫“如初”呢?大家有沒有覺得,武姜這個女人思想有問題?

段在京經營20多年,鄭莊公輕輕鬆松便把弟弟打敗了,在班師之前,他命人把母親趕出城,並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說來還是武薑自己惹的禍,為什麼要偏心,幫小兒子打敗大兒子呢?

當鄭莊公趕走母親時,已經40多歲了,作為一個中年男人,他還是良心發現了,不該這樣對母親,但話已經說出去了,怎麼辦呢?這時有個叫潁考叔給他出了主意,叫人在地下挖地道,挖到有水的地方,這不就是黃泉了嗎?母子便可相見了。

最後母子兩果然在地道相見,據《左傳》記載:莊公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武薑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懌懌”本來事情到此該結束了,但《左傳》最後補了一句“遂為母子如初”,如初??就是說跟原來一樣啊

最終母子相見的場景,雖令人感動,但武薑究竟還是不喜歡大兒子寤啊,不然怎能叫“如初”呢?大家有沒有覺得,武姜這個女人思想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