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款售價1.7萬元的遊戲本玩遊戲是一種什麼體驗?

此前我們已經對GFX72的外觀進行了詳細解讀,小夥伴們可以移步到下面的連結,本文將著重討論GFX72的硬體性能,以及遊戲的實際上手感受。一款售價1.7萬元的遊戲本玩遊戲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金屬狂潮秒殺外星人的品質!全新ROG GFX72外觀解讀

小編拿到的ROG GFX72版本售價為1.7萬人民幣

一、基準性能實測

首先來看一下這款GFX72的配置一覽表,處理器升級為第7代英特爾酷睿i7-7700HQ,記憶體為8GB DDR4 2400MHz,硬碟為1TB HDD+256GB SSD(PCIE×4),顯卡為GTX1070 8GB,從帳面上看這樣的配置已經足夠強悍。

為了更加直觀地瞭解這款GFX72的性能,同時也進一步優化理論跑分階段的閱讀體驗,筆者將以柱狀圖的形式從CPU、顯卡、存儲3方面進行展示。

CPU測試中我們加入了上一代i7-6700HQ處理器作為參照項,兩顆處理器同為14nm工藝,基礎頻率方面7700HQ比6700HQ高0.2GHz,最大睿頻比6700HQ高0.3GHz,差距十分微小。而在理論跑分方面,無論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兩顆處理器的差距都在10%以內。

在10系顯卡上NVIDIA取消了移動版顯卡一直沿用的M尾碼,

轉而使用和桌面級顯卡相同的命名方式,這意味著移動版顯卡將會擁有和桌面級顯卡大致等同的性能,通過和公版GTX 1070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兩者差距的確不大。而在和上一代顯卡GTX 980/970的對比中,GTX 1070基本可以用碾壓來形容。對比上一代移動版旗艦顯卡GTX 980M,GTX 1070有著近70%的領先幅度,和同為7字輩的GTX 970M相比,提升幅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5%,性能十分強悍。

存儲性能方面我們著重測試整機的SSD性能,這款GFX72所搭載SDD的具體型號為三星MZVPW256,所走頻寬為PCIE×4,通過查詢得知,這款SSD就是供應OEM市場的三星SM961。我們通過對比消費級的960EVO 250G發現,兩款SSD跑分十分接近,基本同處一個水準。要知道,960EVO是目前消費級產品中僅次於960PRO的SSD。

二、遊戲上手玩

其實理論跑分對於硬體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因為只有通過量化指標才能分辨出孰優孰劣。但是對於一般玩家來說顯然遊戲實測更有說服力,畢竟遊戲本不是買來跑分的。下面筆者就通過2款遊戲的實際體驗來檢驗GFX72的性能。

測試項目一:《古墓麗影:崛起》

顯示選項卡中關閉DX12和垂直同步,解析度設為1080P,刷新率設為120Hz,抗鋸齒等級設為最高的SSAA 4X。

圖形選項卡中全部設為最高。

筆者選取第一章失落的古墓作為測試地點,通過Fraps軟體記錄蘿拉從進入場景到2分鐘結束之間的幀數。從FPS的運行結果來看,前半段基本穩定在40幀左右,後半段則提升到60幀左右,平均值約為47.8幀,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絲毫沒有卡頓的現象,並且將畫面細節和抗鋸齒等級拉到最高確實帶來了清晰細膩的畫面。

測試項目二:《NBA2K17》

在視頻設置選項卡中將解析度設為1080P,刷新率設為120Hz,抗鋸齒等級拉到最高,關閉垂直同步,其他畫面細節全部設為最高。

先預演一場西部決賽吧(但願不被打臉哈哈),依然使用Fraps記錄比賽開始後到2分鐘結束之間的幀數。從FPS的運行結果來看,平均73.6幀的成績顯然能夠十分流暢的運行了。

三、附帶軟體及散熱測試

1、附帶軟體:

點擊鍵盤上的ROG logo按鍵就可以進入GAMING CENTER,軟體中整合了設備、系統資訊以及釋放記憶體、調整風扇轉速、調整螢幕顯示效果、燈光設置等功能,十分豐富。

可以進行自訂按鍵設置的MacroKey軟體,當然僅限C面左上方的5個巨集按鍵。

可以進行音效設置的Sonic Studio Ⅱ軟體。

2、散熱測試:

散熱環節依然是用AIDA64軟體中的系統穩定性測試進行拷機1個小時的測試,之後用FLUKE紅外熱成像儀進行溫度識別。

從測試結果來看,整機的散熱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對於遊戲體驗至關重要的C面,可以看到熱量主要集中在頂部中間位置,而在WASD區域和方向鍵區域基本沒有熱量存在。D面熱量主要集中在出風口附近,最高溫度在40℃左右,可見整機的強大散熱系統。

四、小結

這款GFX72最大的變化之處莫過於CPU升級為Kaby Lake架構的i7-7700HQ,儘管在和上一代i7-6700HQ的對比中提升不明顯,但這並不能夠否認i7-7700HQ的優秀性能。顯卡方面憑藉GTX 1070的強大性能,暢玩大型單機遊戲顯然不是問題。而三星SM961 SSD的加持更讓整機的讀寫速度能夠媲美消費級市場的960EVO。

對於一台遊戲本來說,除了評判硬體性能的高低,外觀給人的印象往往更為重要。GFX72顯然沒有忘記後者,銀色+黃銅色的設計、拉絲處理的A面、拼接設計的C面等等已經成為了ROG筆記本的鮮明特色,而附帶軟體的完善則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所有的這些,都更加鞏固了ROG在高端筆記本市場中的地位。

五、感受

在流暢度相同的前提下,相比於常規的遊戲本,一款1.7萬高端遊戲本的實際上手體驗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變化,帶來更多的震撼的是筆記本外觀和遊戲畫面上的提升,更出色的螢幕畫質表現和大氣酷炫的筆記本造型為是高端遊戲本相比常規遊戲本在體驗上最大的不同。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實用主義著,高端遊戲主機+高端電競顯示器才是最佳的遊戲裝備。

解析度設為1080P,刷新率設為120Hz,抗鋸齒等級設為最高的SSAA 4X。

圖形選項卡中全部設為最高。

筆者選取第一章失落的古墓作為測試地點,通過Fraps軟體記錄蘿拉從進入場景到2分鐘結束之間的幀數。從FPS的運行結果來看,前半段基本穩定在40幀左右,後半段則提升到60幀左右,平均值約為47.8幀,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絲毫沒有卡頓的現象,並且將畫面細節和抗鋸齒等級拉到最高確實帶來了清晰細膩的畫面。

測試項目二:《NBA2K17》

在視頻設置選項卡中將解析度設為1080P,刷新率設為120Hz,抗鋸齒等級拉到最高,關閉垂直同步,其他畫面細節全部設為最高。

先預演一場西部決賽吧(但願不被打臉哈哈),依然使用Fraps記錄比賽開始後到2分鐘結束之間的幀數。從FPS的運行結果來看,平均73.6幀的成績顯然能夠十分流暢的運行了。

三、附帶軟體及散熱測試

1、附帶軟體:

點擊鍵盤上的ROG logo按鍵就可以進入GAMING CENTER,軟體中整合了設備、系統資訊以及釋放記憶體、調整風扇轉速、調整螢幕顯示效果、燈光設置等功能,十分豐富。

可以進行自訂按鍵設置的MacroKey軟體,當然僅限C面左上方的5個巨集按鍵。

可以進行音效設置的Sonic Studio Ⅱ軟體。

2、散熱測試:

散熱環節依然是用AIDA64軟體中的系統穩定性測試進行拷機1個小時的測試,之後用FLUKE紅外熱成像儀進行溫度識別。

從測試結果來看,整機的散熱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對於遊戲體驗至關重要的C面,可以看到熱量主要集中在頂部中間位置,而在WASD區域和方向鍵區域基本沒有熱量存在。D面熱量主要集中在出風口附近,最高溫度在40℃左右,可見整機的強大散熱系統。

四、小結

這款GFX72最大的變化之處莫過於CPU升級為Kaby Lake架構的i7-7700HQ,儘管在和上一代i7-6700HQ的對比中提升不明顯,但這並不能夠否認i7-7700HQ的優秀性能。顯卡方面憑藉GTX 1070的強大性能,暢玩大型單機遊戲顯然不是問題。而三星SM961 SSD的加持更讓整機的讀寫速度能夠媲美消費級市場的960EVO。

對於一台遊戲本來說,除了評判硬體性能的高低,外觀給人的印象往往更為重要。GFX72顯然沒有忘記後者,銀色+黃銅色的設計、拉絲處理的A面、拼接設計的C面等等已經成為了ROG筆記本的鮮明特色,而附帶軟體的完善則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所有的這些,都更加鞏固了ROG在高端筆記本市場中的地位。

五、感受

在流暢度相同的前提下,相比於常規的遊戲本,一款1.7萬高端遊戲本的實際上手體驗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變化,帶來更多的震撼的是筆記本外觀和遊戲畫面上的提升,更出色的螢幕畫質表現和大氣酷炫的筆記本造型為是高端遊戲本相比常規遊戲本在體驗上最大的不同。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實用主義著,高端遊戲主機+高端電競顯示器才是最佳的遊戲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