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臺灣鄭經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生於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率師取臺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州(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19歲,已娶尚書唐顯悅之女為妻,但兩不相得,

與四弟之乳母陳氏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2]當時的士大夫認為這是亂☆禁☆倫,[3]鄭成功遂下令處死昭娘,鄭經卻暗中將她藏起來。

鄭經

1662年(康熙元年),唐顯悅致書鄭成功,責其“治家不嚴,安能治國?”鄭成功大怒,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其妻董氏並子鄭經及孫。鄭泰與洪旭等人議曰:“主母、小主其可殺乎?”僅斬陳氏及其子覆命。鄭成功不允,於是發生諸將聯合抗命。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

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遂於五月初一日病逝。

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舉鄭經弟鄭襲護理國事,而黃昭、蕭拱宸等人又以鄭經“亂☆禁☆倫”,“不堪為人上”,擁鄭襲為東都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消息傳來,鄭經即在思明繼位發喪,
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范為侍衛,整師準備渡台。會清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遣人前來議撫,鄭經為了解除清軍的威脅,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4]鄭經便利用停戰的機會,於十一月初一[5](12月11日)進攻臺灣,戰鬥中黃昭被流箭射死,其餘將領皆投降。鄭經勝利後進入安平城,處死蕭拱辰等人,
並把鄭襲軟禁於廈門,結束了這場內鬥。

1663年(康熙二年)正月,鄭經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鄭泰支持黃昭擁鄭襲拒己,假意置酒邀鄭泰議事,伏甲兵而殺之。鄭泰死後,其弟鄭鳴駿、子鄭纘緒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調集大軍,會合投誠諸軍及荷蘭艦隊進攻金、廈,
鄭經不敵,退守銅山(今東山縣)。這時,耿繼茂、李率泰又遣人議撫,鄭經仍執前議,聲言:“若欲削髮、登岸,雖死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