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易海燕: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

易海燕: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

梵古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我想,用到易先生身上有幾分貼切。易先生,何方人士?易先生,只是一個筆名,易先生的綽號,源自於一個大受歡迎的專欄,是這個癸水命格的女人以易經寫命理的專欄筆名,既理性有感性,既柔軟又有力量。

易先生真名易海燕,

高顏值高智商,互聯網“白骨精”,外界眼中的霸道女總裁,現實版的“安迪”。擔任騰訊大粵網總裁的她,還同時管理大湘網和騰訊區域業務的商業化中心。每個月在北京、長沙、廣州、深圳四地往返,依然能有條不紊遊刃有餘。這次採訪,她也提前將時間安排精確到半個小時。

她穿著一身運動裝,身材高挑,肌肉緊致,坐姿挺拔。每週兩到三次去健身房練習器械和拳擊的她,整個人充滿活力,她笑稱“互聯網行業太需要健康的身體了”。和她聊天很容易被她的樂觀、熱情和活力所感染,看得出來這是一個享受生活,同時讓自己不斷晉級的人。她說,人生歸根結底是在發現自我的過程,活在當下,用好奇心抵抗無知,用創造力抵制無趣,

見識更多更好的未來。

每一年,她都會去挑戰一次極限徒步。她走過戈壁、走過高原草甸,今年7月剛完成沙漠徒步。對她來說,挑戰自我的極限是個人成長的過程,“人的認知邊界是可以被打破的,只要你想,你就能做到”。

“人生的差異,在於對時間的管理”

Q:很多人說自己沒時間運動,您工作這麼忙,需要照顧家庭,還能堅持規律地運動,您如何做到合理分配時間?

易海燕:你如何過好每一天,就如何過好這一生。我覺得不存在沒時間的問題,只是因為人更願意將時間花在喜歡的事上。如果運動對他來說沒那麼喜歡,

那才會沒時間。我每週去兩到三次健身房,即使出差也會堅持。在家時,早上會早起半小時跑步,能有效地啟動自己。

我每個月一半的時間在出差,所以需要把所有的時間都排好表,為了節約上下班通勤時間,我把家搬到了離公司步行5分鐘的地方,這樣每天7點前起床,跑步、陪孩子、吃早餐,時間上仍綽綽有餘。晚上一般12點左右睡覺。

Q:算起來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左右,會不會覺得精力不夠?

易海燕:我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時候,做過一個能量測試,主要測試的是處理複雜事物和人際關係的能力,當時我的能量值是全班惟一的滿分。巧的是騰訊也有一套針對幹部的測試,在能量測試上也是滿分分值。有不少朋友也會問我,你為什麼看起來總是精力旺盛的樣子?

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我認為一個人的精力和能量可以分三個層次,體力是最基礎的,腦力是第二層次,精神力量是第三層次。所以運動是保持最基本的體力。

在腦力上,必須做好時間管理,讓大部分事情有計劃地進行。每個人在時間面前都是平等的,如何分配才是差異化的原因,如果沒有計劃,我們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突發,應對突發事件是非常耗費精力的。如果大部分事情在自己計畫之內,就能做到從容淡定。

第三個層次是保持精神的力量,就是需要建立有階段性的目標。有夢想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方向和意義,也會充滿活力。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能在這三個層次完善自己,就能夠做到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

Q:您每年都參加徒步,徒步給你帶來了什麼感受?

易海燕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進入社會,不同時期會經歷不同的爬坡期,經歷一些突破成長的節點。人需要通過挑戰極限來打破自己原來的能力和思想的邊界,我覺得徒步就是種對自己能力的極限突破。

對我來說,每次徒步的感受都不一樣,都會有新的突破和成長。我第一次徒步是在中歐商學院的戈壁行走,當時走了三天三夜,88公里。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意志的力量。無論你的體力有多強,走了幾天幾夜之後,到最後就是靠意志在行走。和我一起走戈壁的同學,很多都是四五十歲的老闆、CEO,他們可能體力不如年輕人,平時也不怎麼鍛煉,但他們都能堅持下來,這都是依靠強大的內心。人生路也是如此,當我面臨抉擇的時候,我知道我有能力選擇不放棄。

另一個感受是,人的認知邊界是可以不斷被拓寬的。在戈壁徒步的第二天,極度疲勞之下,我仍然堅持翻過一座大山去看日落。當時,我站在山頂上,一輪巨大的夕陽懸在空中,四下蒼茫萬物寂靜,瞬間有種不在地球的抽離感,那種感受終身難忘。在自然面前,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渺小是因為在自然和時間面前,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生如螻蟻;但同時,人又如此偉大,因為心之所往,就能到達。因為我想來到這裡,我就能站在這裡。

Q: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您一路順風順水,您的這些人生觀是從小被父母教育,還是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的?

易海燕:我慶倖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能夠遇到許多願意幫助我的人,我一直抱有感恩之心,這其中還包括我的競爭對手和敵人,因為他們讓我更強大。我想,正如佛教所言,一切皆苦,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非常不容易,每個人經歷的苦難也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和選擇。

我從兩歲開始生病,尿血,當時醫療條件不好,一直查不到原因,到9歲的時候才檢查出輸尿管結石。那些年身體非常差,經常暈倒,每天早上起來全身浮腫,得蕁麻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針吃藥。這段經歷讓我一直到現在都特別能抗,什麼情況都能挨得住。

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這些經歷,讓內心逐漸變得強大。我相信,所有的逆襲都是淚中帶笑。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有些事情,在當下看來是大事,回頭再看,不過如此而已。所以,人要活在當下,要投入地體驗生命的各個過程。可能明天會發生一件天大的事,我今晚依然安然入睡。

Q:您之前在南方報業工作,現在在騰訊,二者對您來說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易海燕:我一直覺得自己能有很長一段在南方報業的經歷是非常幸運的。當時南方報系對我來說是殿堂級的存在,是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夢想之地。我在南方系的那些年,遇到好的領導、恩師,他們給我思想和精神上的指引。南方系的理想主義和新聞專業主義是非常獨特的存在,這種南方精神培養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富有激情,追求真善美,願意為追求真理和理想去堅持和奮鬥。

騰訊和南方報業在價值觀上有相似之處,它正直、陽光、務實、低調。它是中國互聯網界很牛的企業,但依然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在汪洋大海中奮力前行,從來沒有安逸地躺下來曬太陽,不斷地突破成長。騰訊本身的抱負也很大,雖然低調但內心依然澎湃,它希望用互聯網去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很認可這樣的企業願景。

“有的人一直在思路,我更喜歡行動”

Q:您是屬於那種不斷修煉讓自己晉級的,這是您從小養成的性格還是不斷成長中形成的?

易海燕:我覺得是成長的需要,人的每個階段都要有進階的目標。我記得上過一堂劍橋大學的宇宙學博士的課,他講了宇宙的形成、量子力學......這些知識對人生也有很大的啟發,今天人類所能認知的只占宇宙的5%,剩下的95%你壓根搞不懂是什麼。既然世界這麼多未知,那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擁抱未來。享受生活的同時要超越自己,去體驗更多更好的生活,遇見更美好的人生。

Q:有些人工作久了會選擇隨波逐流或是安於現狀,您是如何不斷去突破的呢?

易海燕:有的人一直在思考,而我更喜歡行動,用行動創造無限可能。就在10月1日,我們大粵團隊做了一件刷爆朋友圈的事情。我們帶著數十個中國跨界品牌產品和7個中國設計師的80件高定華服進入巴黎時裝周,35個名模將“中國”穿在身上,行走在巴黎復古味十足的雅克瑪律-安德列博物館裡。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夫婦為中國企業頒發了國際甄尚獎。拉法蘭先生更連發微信三條朋友圈為中國的原創力量點贊。國內外媒體報導數百篇,百度收錄甄尚獎相關報導5500條,這個活動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原創IP,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只要願意行動,我們就可以用頭腦和洞見去感知這個時代的變化,發現未知並且消解未知。從某種程度講,我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堅持夢想,積極作出改變,讓無趣變得有趣。

編輯:最小雲 | 作者:餘越寒

這樣每天7點前起床,跑步、陪孩子、吃早餐,時間上仍綽綽有餘。晚上一般12點左右睡覺。

Q:算起來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左右,會不會覺得精力不夠?

易海燕:我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時候,做過一個能量測試,主要測試的是處理複雜事物和人際關係的能力,當時我的能量值是全班惟一的滿分。巧的是騰訊也有一套針對幹部的測試,在能量測試上也是滿分分值。有不少朋友也會問我,你為什麼看起來總是精力旺盛的樣子?

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我認為一個人的精力和能量可以分三個層次,體力是最基礎的,腦力是第二層次,精神力量是第三層次。所以運動是保持最基本的體力。

在腦力上,必須做好時間管理,讓大部分事情有計劃地進行。每個人在時間面前都是平等的,如何分配才是差異化的原因,如果沒有計劃,我們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突發,應對突發事件是非常耗費精力的。如果大部分事情在自己計畫之內,就能做到從容淡定。

第三個層次是保持精神的力量,就是需要建立有階段性的目標。有夢想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方向和意義,也會充滿活力。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能在這三個層次完善自己,就能夠做到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

Q:您每年都參加徒步,徒步給你帶來了什麼感受?

易海燕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進入社會,不同時期會經歷不同的爬坡期,經歷一些突破成長的節點。人需要通過挑戰極限來打破自己原來的能力和思想的邊界,我覺得徒步就是種對自己能力的極限突破。

對我來說,每次徒步的感受都不一樣,都會有新的突破和成長。我第一次徒步是在中歐商學院的戈壁行走,當時走了三天三夜,88公里。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意志的力量。無論你的體力有多強,走了幾天幾夜之後,到最後就是靠意志在行走。和我一起走戈壁的同學,很多都是四五十歲的老闆、CEO,他們可能體力不如年輕人,平時也不怎麼鍛煉,但他們都能堅持下來,這都是依靠強大的內心。人生路也是如此,當我面臨抉擇的時候,我知道我有能力選擇不放棄。

另一個感受是,人的認知邊界是可以不斷被拓寬的。在戈壁徒步的第二天,極度疲勞之下,我仍然堅持翻過一座大山去看日落。當時,我站在山頂上,一輪巨大的夕陽懸在空中,四下蒼茫萬物寂靜,瞬間有種不在地球的抽離感,那種感受終身難忘。在自然面前,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渺小是因為在自然和時間面前,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生如螻蟻;但同時,人又如此偉大,因為心之所往,就能到達。因為我想來到這裡,我就能站在這裡。

Q: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您一路順風順水,您的這些人生觀是從小被父母教育,還是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的?

易海燕:我慶倖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能夠遇到許多願意幫助我的人,我一直抱有感恩之心,這其中還包括我的競爭對手和敵人,因為他們讓我更強大。我想,正如佛教所言,一切皆苦,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非常不容易,每個人經歷的苦難也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和選擇。

我從兩歲開始生病,尿血,當時醫療條件不好,一直查不到原因,到9歲的時候才檢查出輸尿管結石。那些年身體非常差,經常暈倒,每天早上起來全身浮腫,得蕁麻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針吃藥。這段經歷讓我一直到現在都特別能抗,什麼情況都能挨得住。

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這些經歷,讓內心逐漸變得強大。我相信,所有的逆襲都是淚中帶笑。凡不能擊敗我的,必使我強大。有些事情,在當下看來是大事,回頭再看,不過如此而已。所以,人要活在當下,要投入地體驗生命的各個過程。可能明天會發生一件天大的事,我今晚依然安然入睡。

Q:您之前在南方報業工作,現在在騰訊,二者對您來說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易海燕:我一直覺得自己能有很長一段在南方報業的經歷是非常幸運的。當時南方報系對我來說是殿堂級的存在,是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夢想之地。我在南方系的那些年,遇到好的領導、恩師,他們給我思想和精神上的指引。南方系的理想主義和新聞專業主義是非常獨特的存在,這種南方精神培養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富有激情,追求真善美,願意為追求真理和理想去堅持和奮鬥。

騰訊和南方報業在價值觀上有相似之處,它正直、陽光、務實、低調。它是中國互聯網界很牛的企業,但依然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在汪洋大海中奮力前行,從來沒有安逸地躺下來曬太陽,不斷地突破成長。騰訊本身的抱負也很大,雖然低調但內心依然澎湃,它希望用互聯網去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很認可這樣的企業願景。

“有的人一直在思路,我更喜歡行動”

Q:您是屬於那種不斷修煉讓自己晉級的,這是您從小養成的性格還是不斷成長中形成的?

易海燕:我覺得是成長的需要,人的每個階段都要有進階的目標。我記得上過一堂劍橋大學的宇宙學博士的課,他講了宇宙的形成、量子力學......這些知識對人生也有很大的啟發,今天人類所能認知的只占宇宙的5%,剩下的95%你壓根搞不懂是什麼。既然世界這麼多未知,那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擁抱未來。享受生活的同時要超越自己,去體驗更多更好的生活,遇見更美好的人生。

Q:有些人工作久了會選擇隨波逐流或是安於現狀,您是如何不斷去突破的呢?

易海燕:有的人一直在思考,而我更喜歡行動,用行動創造無限可能。就在10月1日,我們大粵團隊做了一件刷爆朋友圈的事情。我們帶著數十個中國跨界品牌產品和7個中國設計師的80件高定華服進入巴黎時裝周,35個名模將“中國”穿在身上,行走在巴黎復古味十足的雅克瑪律-安德列博物館裡。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夫婦為中國企業頒發了國際甄尚獎。拉法蘭先生更連發微信三條朋友圈為中國的原創力量點贊。國內外媒體報導數百篇,百度收錄甄尚獎相關報導5500條,這個活動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原創IP,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只要願意行動,我們就可以用頭腦和洞見去感知這個時代的變化,發現未知並且消解未知。從某種程度講,我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堅持夢想,積極作出改變,讓無趣變得有趣。

編輯:最小雲 | 作者:餘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