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名跑者心臟驟停全部救回,日本女子馬拉松給我們哪些啟示

美女、美景、閃亮的完賽吊墜,這幾乎是每一年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留給全世界的美麗回憶。

而在今年,這條賽道也上演了三場“生死時速”。

據日本雅虎新聞和NHK報導,在3月12日的比賽過程中,有3名女性跑者出現了心臟驟停的情況,幸運的是,在現場急救人員的成功施救後,3人全都挽回了生命。

和中國馬拉松賽事井噴的情況不同,日本的跑步賽事歷史更長,跑步群體更穩定,而日本的馬拉松賽事一直以服務和安全保障吸引著全球跑步愛好者。

或許在名古屋女子馬拉松上的這3次心臟驟停成功施救案例,可以給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帶來不少借鑒意義。

日本雅虎體育報導截圖。

設備齊全、流程明確,5分鐘挽救生命

心臟驟停,幾乎已經成了這一兩年國內馬拉松最敏感的詞彙。事實上,

在日本的各項馬拉松賽事中,這些意外也時有發生。只不過,賽事的醫療保障措施和急救流程,總能讓這些意外避開“猝死”的結果。

3月12日下午1點39分,在名古屋馬拉松的終點處,一名30歲左右的全馬跑者剛剛通過終點線30米,就突然倒在了地上,臉上毫無血色。

“心臟驟停”,一位附近的志願者一邊喊著一邊奔向這位女性跑者,隨即幾名急救隊人員也聞訊趕來。在短短的幾十秒之內,

幾名現場的急救人員分工合作,一人負責心肺復蘇就是今年名古屋女子馬拉松採用的一種跑者預警系統。這是根據芝加哥馬拉松Event Alert System(EAS)的氣候環境資訊預警建立的,在賽前為跑者提供及時的氣候變化資訊,並且根據跑者的情況進行預警和指導,減少系統性風險。

對於馬拉松的安全,預防顯然比搶救更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像東京馬拉松、名古屋城市半馬以及名古屋女子馬拉松這樣的國際賽事一定會在賽前貼出公告,

要求跑者注意賽前身體變化,並且公佈各類急救電話。

這也是為什麼東京馬拉松除了固定的醫療保障體系外,還加入了流動性的保障措施。賽事期間會有騎自行車的移動救助人員攜帶心臟除顫儀,跟隨參賽隊伍出發。

另外有18名醫生在隊內跟隨跑步者們一起跑步,這些移動救助人員都會攜帶GPS定位系統,總指揮部會對他們所在的位置進行即時掌握。

這樣科學、移動的救護體系也提高了賽事的安全度。

從目前看來,國內大多數馬拉松賽事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和縝密的醫療保障體系,才能更有效地減少悲劇。